我曾經向一位格友提及過廣東人坐月的一樣特別料理:豬腳薑醋,她覺得很新鮮好奇,我想這可能是台灣人不太熟悉的坐月補品,之後她還很認真在網上查閱一下有關資料及其做法。由於最近我升格做了外婆,依照習俗也煮了一煲豬腳薑醋給女兒吃,亦藉此機會在這裡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烹調的過程吧!
為什麼坐月要吃豬腳薑醋?因為這種料理有祛風補虛,活血化瘀的功效,豬腳含豐富的骨膠原,亦可以補充產後流失的鈣質,也讓新任媽媽快點恢復體力。
做法其實並不複雜,但傳統的做法是薑醋要每隔幾天要翻煮滾一次,需時比較長(兩三個星期),最後才煮豬腳和鷄蛋。我一向沒有太大耐性,所以只做簡單版本,步驟如下:~半老嫰薑洗淨刮皮,切小段再拍鬆備用(份量視乎大或小煲的薑醋,我只是煮一小煲)

~薑皮不要浪費,曬乾後可給產婦沐浴用,有驅風去濕之效果。

~不用加生油,用平底鑊淨煎乾薑塊至兩邊呈微金黃色。

~兩瓶甜醋(我的是小煲份量,一般都是用一大埕的)。

~用玻璃煲或瓦煲煮滾甜酣(千萬不要用金屬造的煲或鍋),然後放下薑塊用中火煮廿分鐘,之後隔兩天再煮滾薑醋。

~豬腳去毛洗淨(一直講求效率的我,買的已經是清洗並切好),汆水候用。

~用生薑片炆熟豬腳至軟腍,之後加入薑醋再用中火煮廿至三十分鐘便成。

~用水煮熟一打鷄蛋,然後把熟蛋放入薑醋煮至顏色均衡。

~煮好的一煲薑醋,豬腳和鷄蛋最好不要一起浸在煲內太久,先分開撈起來,要吃的時候就把適當的分量再加入薑醋煮熱,這樣一煲薑醋可以保存達一個月之久。

回憶起昔日母親為我和姊姊煮豬腳薑醋,還有其他產後的湯水料理的日子,每一匙的薑醋或補湯都充滿著她對女兒們的愛和關顧。現在母親已經年事已高,當然不可能再為外孫女坐月的飲食操勞,現在就由我傳承她舊日煮豬腳薑醋的傳統,讓這份三代的母愛籍此料理串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