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主角是名為「The Velvet Sundown」(TVS)的迷幻搖滾樂團。這個表面上充滿七零年代慵懶搖滾風情、融合現代獨立流行樂元素的團體,在幾週之內,就像坐上火箭般,在各大音樂串流平台竄紅。他們一口氣推出了兩張完整專輯,迅速累積了數百萬的串流播放量,並在 Spotify 上達到了驚人的百萬月聽眾數。
許多人都以為這是一次「挖掘潛力新星」的驚喜,但內行的聽眾們很快察覺到異狀:這支樂團的成員在網路上沒有任何數位足跡,找不到任何現場演出的記錄,甚至連他們的專輯封面和宣傳照片,都散發著濃濃的「生成式AI」氣息。
事實證明,這不是什麼「獨立樂隊的成功奇蹟」,而是一場精心策劃、規模巨大的 AI 騙局。The Velvet Sundown 的音樂、人聲、歌詞,甚至視覺影像,都是由人工智慧工具(如 Suno 和 Midjourney)所創造的產物。這也讓整個全球音樂產業不得不緊急發問:當藝術與創新之間的界線徹底模糊時,我們還能相信自己耳朵裡聽到的東西嗎?這不只是假新聞!天才騙子如何用「社會工程」引爆媒體信任危機?
更精彩的戲碼,是這場騙局背後操盤者的「反向公關操作」。
當懷疑的聲浪越來越大,一個自稱代表 TVS 的社群帳號堅決否認音樂與 AI 有關,斥責這些指控是「懶惰」且「毫無根據」。隨後,一位自稱「Andrew Frelon」的加拿大籍人士向媒體坦承,他才是 The Velvet Sundown 的幕後推手,他利用生成式 AI 平台 Suno 創作了這些歌曲,並稱這個項目為一場「藝術騙局」(art hoax)。
正當世人以為謎團水落石出時,劇情卻迎來了更驚人的反轉——這場「AI 騙局的自白」,本身也是一場更大的騙局!
Frelon 隨後發布長文證實,他與 The Velvet Sundown 毫無關係,他向媒體透露的一切,包括他的名字,幾乎都是謊言。這位自稱 Frelon 的男子(真實身份是一位居住在加拿大、擁有生成式 AI 豐富經驗的網路平台安全專家),坦承他只是在進行一場「社會工程」實驗。他當時深信 TVS 是 AI 生成的,於是決定假扮成樂隊的公關,目的就是為了「利用不確定性」,看看媒體為了驗證他的身份會多麼努力。
為了進一步混淆視聽,Frelon 甚至利用 AI 生成了許多樂隊在不同場景的「照片」,並使用 ChatGPT 來回應記者。他承認自己使用的方法「不光明磊落」,但他認為整個過程已變成一股「藝術上的噴射燃料」。這次實驗不僅凸顯了創造欺騙性內容的容易性,更揭露了假資訊傳播的速度驚人。媒體的信任危機,由此全面引爆。
廉價、高速、無靈魂!當「演算法完美」取代藝術
撇開背後的騙局不談,我們必須直面 The Velvet Sundown 的音樂本質。
許多樂評人認為 TVS 的音樂是「平庸」且「容易被遺忘的」。評論直指這張專輯缺乏原創性,聽起來像是七零年代被遺忘的作品。例如他們最受歡迎的歌曲,歌名就讓許多人聯想到 1977 年 Kansas 樂隊的經典歌曲。
一位音樂家在聽完 TVS 的作品後表示,它既不夠好到能引發實質的身體或情感共鳴,也不夠差到能具備「爛片吸引力」,整體而言是「沉悶」的。如果滿分是 A,這張專輯只能獲得 D 或 D+ 的成績。
然而,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它成功地通過了圖靈測試。
人們的耳朵早已習慣了「技術輔助的完美」。過去,音樂產業大量使用量化(quantizing)和音高修正(pitch-correcting)等技術,讓聽眾漸漸習慣了這種「演算法的完美」。現在,當我們聽到一首 AI 生成的歌曲時,可能已經無法分辨它與真人製作的音樂有何區別。甚至,當人類的聲音略微失準或節奏變動時,人們反而會將其視為「錯誤」。
這代表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原創性不再重要」的時代。生成式 AI 擅長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極高的速度和數量,模擬現有風格。它滿足了所有演算法的條件,只要內容聽起來「足夠令人信服」,就能在串流平台上大獲成功。當 AI 可以快速產出符合所有「正確標籤」、長度適中、符合心情的音樂時,真實的藝術性還有什麼地位?
這場 AI 鬧劇的背後,隱藏著對真正音樂人最深沉的傷害:金錢與注意力的掠奪。
AI 樂隊的竄紅,直接揭露了串流平台的殘酷現實:它們的系統正在獎勵「速度、數量和類型模仿」。真正的音樂家需要花費數年時間進行創作、排練、錄製和宣傳,但那些「沒有情感、沒有藝術性」的合成音軌,卻能以極快的速度,源源不絕地淹沒播放列表。
更糟糕的是,串流巨頭們的態度。雖然 The Velvet Sundown 最終承認自己是「由人類創意指導,並在人工智慧支持下進行作曲、配音和視覺化的合成音樂項目」,但在此之前,Spotify、Amazon Music 和 YouTube Music 對此現象一直保持沉默。
為什麼?因為假音樂成本低廉,不會引起許可糾紛,更不會抱怨。
每一首 The Velvet Sundown 的歌曲被播放,都等於從那些致力於藝術創作多年的工作音樂家手中,偷走了收入和曝光率。一位音樂評論家直言,AI 樂隊正在將「注意力與金錢」從人類藝術家身上轉移開。由於串流平台計算藝術家報酬的方式,是根據他們在平台整體收聽量中所佔的百分比,AI 樂隊聲勢越大,人類藝術家賺到的錢就越少。
這種「沉默的推波助瀾」是計算過的商業決策。串流巨頭們建立在真正藝術家基礎上的商業帝國,現在卻悄悄地以人工替代品將他們淘汰。這對音樂產業來說,是赤裸裸的背叛。
The Velvet Sundown 已經證明,AI 樂隊能夠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通過圖靈測試」的程度。而且,未來的 AI 生成音樂只會更逼真、更強大。如果音樂家和聽眾們什麼都不做,這種趨勢只會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