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糖衣包裝下的工業屍臭】:Throbbing Gristle / 《 20 Jazz Funk Greats 》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回顧工業音樂早期代表 Throbbing Gristle 的作品時,可以明顯察覺其音樂內容與當代所謂「工業音樂」之間的巨大差異。他們的創作特徵在於抽象性、反傳統音樂性以及高度的實驗性與冒險精神,這些元素與現今工業音樂常見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若將 Coil 與 Einstürzende Neubauten 等同時期的重要團體納入考察,便能發現第一波工業音樂展現出更為多元與開放的面貌,從音樂性與歷史意義的角度來看,使Throbbing Gristle 仍被視為工業音樂歷史中不可忽視的傳奇。

樂團源於行為藝術團體 COUM Transmissions,他們的反體制演出和戲劇性表演包括陽具象徵、使用過的衛生棉、法西斯主義符號和在在當時被認為離經叛道的圖像。創始人 Genesis P-Oridge 在 COUM 期間認識了其他團員,Cosey Tutti、Chris Carter 和 Peter Christopherson(未來 Coil 的成員)。儘管作品逐漸穩步,他們依舊熱愛關於連環殺手、操縱和詭異描述的音樂來冒犯當代人的情感。

raw-image

《 The Second Annual Report 》的金屬噪響與《D.O.A.》的極端放縱之後,Throbbing Gristle 推出了第三張專輯《 20 Jazz Funk Greats 》。這張專輯幾乎在各層面上顛覆了他們以往所建立的形象:從封面看似輕鬆的笑容,到專輯名稱帶有誤導性的「平易近人」歌曲,處處體現了對既定期待的反向操作,強調了樂團一貫的核心特色:不斷變化與自我解構。儘管在發行當時,即使是部分忠實聽眾也對此專輯反感,但後續的歷史評價已將其定位為 Throbbing Gristle 最具代表性、也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



【錄製過程與封面藝術】:

由於先前的專輯穿插了現場和錄音室的錄音,因此《 20 Jazz Funk Greats 》 可以說是樂團的第一張完整錄音室專輯。製作人 "Sinclair/Brooks" 為團員們的化名;錄製過程使用的十六軌錄音器材是在 Peter Christopherson 為 Paul McCartney 完成創作後借來的;另外,這張專輯中使用的電子樂器和效果器,主要來自 Roland 和 Boss 兩家廠牌。

raw-image

專輯的封面照片是在 Beachy Head 拍攝的,這是英格蘭南海岸的一個白堊岬角,被稱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自殺地點之一。在2012年的採訪中,Cosey 解釋了專輯封面和其幽默的標題:

「我們製作了這張封面,這是對在沃爾沃斯超市的廉價特賣區商品的模仿。我們在英國最有名的自殺地點 Beachy Head 拍攝照片,但照片並不像它看起來那樣燦爛,甚至音樂也根本不是那麽好聽。一旦你把它買回家,會發現內容也跟標題完全不一樣,我們腦中誕生了這樣的想法,有人很無辜地來到一家唱片行,看到這張專輯,認為他們會聽到20首非常動人的爵士/放克樂,回到家裡把它放上唱盤,接著被摧毀殆盡。」

1981 年由 Fetish 唱片公司發行的專輯附加當初封面的未採用版本,其中一個明顯死亡和裸體的男性身軀躺在樂團成員的前面。2013年,Radiohead 的平面設計師 Stanley Donwood 將這幅作品選為他最喜愛的專輯封面。



【歌曲介紹】:

專輯同名曲〈20 Jazz Funk Greats〉在啟發自 K-Tel 熱門歌曲合輯的標題下展開,卻與 Throbbing Gristle 既有的聲響風格形成強烈反差,更像是一首來自假想世界的產物:一個由變異的迪斯可機器人主宰的世界,原始鼓機與效果器的運用,搭配詭譎重複的聲音元素,最終仍展現出樂團一以貫之的特質:難以歸類、無法預測。


〈 Beachy Head 〉 則回到樂團擅長描繪的陰森氣氛,非常契合歌曲名稱:英格蘭南部的熱門自殺地點。合成器聽起來像是在海岸邊響起的霧號,海浪和海鷗的現場錄音完美補充歌曲的情緒。某方面令我想起了克蘇魯神話相關的電影都是與海岸和燈塔有關,當你專注聆聽時會發現,看似平靜的器樂底下蘊藏著純粹的惡意,你的理智將不再受控,一步步被引領至懸崖邊,成為數不清亡魂的一份子。


〈 Still Walking 〉 的鼓聲模式不斷地從一個耳朵平移到另一個耳朵,奇怪的金屬聲取樣和不和諧的小提琴配樂讓一切更加緊張不安;〈 Tanith 〉 是專輯中為數不多的平靜時刻,以即興的電顫琴和貝斯演奏為特色,經過處理的小提琴滑音打破寧靜的氣氛,尖銳和輕微的不和諧幾乎抵消了歌曲的平和,即使如此,這首歌仍然是專輯中不祥氣氛的一個緩和。


〈 Hot on the Heels of Love 〉 則帶有時尚氣息、起伏明顯的合成低音、反轉的合成長音以及非常能凸顯八零年代的鼓聲製作,讓人想起賽博龐克或其他類似主題。歌曲中途出現的詭異鐘聲,實際上是由 P. Orridge 演奏的顫音琴,參差不齊、有棱有角的合成線,創造了一個鐵鏽味濃厚的未來感,冰冷的音樂觸覺讓人領會到樂團粗糙的工業初衷。


主唱 P-Oridge 一直對精神控制很著迷,特別是像 Charles Manson 這樣的邪教領袖,也因此創作了兩首關於洗腦和操控的歌曲,分別為 〈 Convincing People 〉〈 Persuasion 〉

在 〈 Convincing People 〉 中,音序器的循環和貝斯相互對抗。雖然音序器是穩定的,但其餘的樂器卻相當不受控制,合成器撞擊聲貫穿整首歌,而當 Genesis 的人聲堆積在一起時,一切變得更加令人不安和焦慮,可說是有意為之的醜陋音樂

〈 Persuasion 〉 則是完全不同的水平,稀疏的兩個音符旋律中哼唱著某種方式的勸說,背景則置入女性的哭喊和尖叫聲,無調性的吉他為取樣做了些許點綴,好突出其中的恐怖性質。雖然不清楚 P-Oridge 在勸說受害者什麼事情,但一切清楚地表明,無論有什麽想法,絕對都是可怕至極的。人聲毫無情緒的表達方式使這首歌更加令人窒息,如同兇手喪失人性,以至於沒有任何哀求能夠影響他痛下殺手。


〈 Walkabout 〉 是專輯中最為華麗的歌曲,合成器和一系列甜蜜旋律,讓人想起七零年代中期的 Cluster 或是 Brian Eno 的《 Another Green World 》;在最有活力和歡快的歌曲之後則是最刺耳的 〈 What A Day 〉,如果帶著耳機聽的話,開場可能會嚇你一跳,那第一聲敲擊聽起來像是汽車門被大力關上,隨後不和諧、折磨聽者的磁帶循環加上反覆尖叫的背景音樂與其他電子紋理在音軌中相互纏繞。



raw-image

雖然專輯名稱本身是個笑話和嘲諷,但至少沒有在 "Greats" 的部分撒謊,這張專輯的製作手法和圖像極大地影響許多未來的工業樂團模式,同時開創了跨性別主題的先例,經常導致爭議。

當代對文化符號的操弄已難以產生過往那般強烈的效力,昔日的戲劇性衝擊也隨之消逝。Throbbing Gristle 的音樂依然具有高度價值,但與其相關的製作方式已不可能在今日重現——因為支撐它們的時代氛圍與文化條件早已不復存在。當代創作者依舊能夠製作有趣、探索性與創造性的作品,卻鮮少再見能夠超越時代的先驅姿態。作為一個歷史性的瞬間,《20 Jazz Funk Greats》則凝聚了模仿、諷刺、惡意與愛意,展現出純粹的反動精神,並以其特定的時代背景成為工業音樂史上無可替代的標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8會員
252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9/26
加拿大安大略省鄉村成長的數學博士 — Daniel Victor Snaith,化名Manitoba於2001年發行首張專輯《 Start Breaking My Heart 》。除了標誌音樂生涯的正式起點,更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挑戰了當時電子音樂的既定範式。 
Thumbnail
2025/09/26
加拿大安大略省鄉村成長的數學博士 — Daniel Victor Snaith,化名Manitoba於2001年發行首張專輯《 Start Breaking My Heart 》。除了標誌音樂生涯的正式起點,更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挑戰了當時電子音樂的既定範式。 
Thumbnail
2025/09/24
要用文字描述 Aphex Twin 的革命性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或許他的一些作品如今聽來不再新奇,但在當年,你幾乎找不到另一位電子音樂人能創造出這樣的聲音節奏,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即使不喜歡也得點頭承認他對流派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9/24
要用文字描述 Aphex Twin 的革命性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或許他的一些作品如今聽來不再新奇,但在當年,你幾乎找不到另一位電子音樂人能創造出這樣的聲音節奏,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即使不喜歡也得點頭承認他對流派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9/22
1994 年,英國電子雙人組 Autechre 發行了第二張專輯《 Amber 》,作為IDM黃金時期的標誌性作品,被評論界與樂迷視為其生涯中最具氛圍感的作品,細小旋律的環繞卻有一種疏離感,就像與一位神祕陌生人交談:浮躁與親切、抽象與感性。
Thumbnail
2025/09/22
1994 年,英國電子雙人組 Autechre 發行了第二張專輯《 Amber 》,作為IDM黃金時期的標誌性作品,被評論界與樂迷視為其生涯中最具氛圍感的作品,細小旋律的環繞卻有一種疏離感,就像與一位神祕陌生人交談:浮躁與親切、抽象與感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The Jesus Lizard 由德州龐克/噪音搖滾樂團 Scratch Acid 的部份成員組成,他們將龐克搖滾的豪邁、對實驗噪音的熱愛結合成為一種粗糙原始的嶄新美學,成為 90 年代興起的另類搖滾浪潮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要介紹的 《 Down 》被普遍是他們中後期簽約主流廠牌前的最後傑作。
Thumbnail
The Jesus Lizard 由德州龐克/噪音搖滾樂團 Scratch Acid 的部份成員組成,他們將龐克搖滾的豪邁、對實驗噪音的熱愛結合成為一種粗糙原始的嶄新美學,成為 90 年代興起的另類搖滾浪潮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要介紹的 《 Down 》被普遍是他們中後期簽約主流廠牌前的最後傑作。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詳細介紹滅火器樂團的專輯《家和萬事興》和其中的歌曲特色,包括專輯的主題、音樂風格、以及部分歌曲的特色等,並透過歌詞和音樂風格來詮釋專輯的內涵。
Thumbnail
詳細介紹滅火器樂團的專輯《家和萬事興》和其中的歌曲特色,包括專輯的主題、音樂風格、以及部分歌曲的特色等,並透過歌詞和音樂風格來詮釋專輯的內涵。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Energy的專輯推薦及新歌曲介紹,包含他們的經典歌曲及最新的合體新歌曲。喜歡Energy樂團的粉絲歡迎閱讀並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Energy的專輯推薦及新歌曲介紹,包含他們的經典歌曲及最新的合體新歌曲。喜歡Energy樂團的粉絲歡迎閱讀並分享您的看法。
Thumbnail
露波合唱團的《美麗新世界》專輯充滿多元、舒服的曲風,歌曲風格活潑生猛,編曲浩大,歌詞直白,是一張兼具唱著美麗新世界與人文關懷的作品。本文介紹專輯的各首歌曲,透過音樂體驗回顧掰掰、愛情的奴隸、腦海中、我想要一臺車等單曲的聽覺饗宴。
Thumbnail
露波合唱團的《美麗新世界》專輯充滿多元、舒服的曲風,歌曲風格活潑生猛,編曲浩大,歌詞直白,是一張兼具唱著美麗新世界與人文關懷的作品。本文介紹專輯的各首歌曲,透過音樂體驗回顧掰掰、愛情的奴隸、腦海中、我想要一臺車等單曲的聽覺饗宴。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黑妞和朋友們決定組成搖滾樂團並開始演奏練習,每位成員在樂團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Thumbnail
從廣義上講,後搖滾是實驗搖滾的一種形式,後龐克出現在龐克之後,但搖滾並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運動,相反,後搖滾意味著對經典吉他搖滾樂的一種現代處理方式,而樂手也會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電子音效。樂迷們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柔和低沈的音調上,並融入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影響,最後在漸進中達到高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