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阿姜摩诃布瓦的簡介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原作者简介

阿姜摩诃布瓦出生于公元一九一三年八月十二日泰国东北部乌隆府一处名叫邦塔(Baan Taad)的小村落,当他完成了三年的小学教育后,便在田里花去大部分的青春岁月帮助双亲从事农务。他从小开始,便展现出坚毅的性格与强烈的责任感。他在父母的十六个孩子当中,一直都被视为最值得信赖的一个。

    当他满二十一岁,他的父母依照泰国的传统要求他出家。出于对父母深厚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在乌隆府的Yothanimit寺出家,并由Chao Khun Dhammachedi尊者担任他的阿阇梨授戒师。他的授戒师赐予他一个巴利文的法名Ñāṇasampanno,意思是「有慧根的人」。

    他早年的出家生活是遵循以巴利经典来学习佛教教义的长期传统,当他开始专心学习巴利经典时,他赫然发现佛陀的教导竟然全部引起他的兴趣。当他愈深入研读佛典时,其中的启示与他坚毅的性格似乎愈能相应。当他读到了佛陀与阿罗汉圣弟子们的事迹时,他们的生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并感觉到信心与信仰在心中生起,紧接着他也渴望能获得与他们相同的成就。

    为了能更深入了解通往解脱涅盘之道,他决定先研究古代的佛教经典,同时为了不使自己迷失与模糊真正的目标,他慎重地作了一个决意(发愿),他不学超过第三级的巴利文;之后,他打算如同世尊一样即刻动身前往森林里禅修。而这就是他过去经常训练自己所发的愿。

    在此期间,他花了大部分的时间以巴利语来学习原始古代的佛经与戒律。在学习巴利语的这一个阶段,他有时候能通过考试,但有时却又不及格。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七年后他终于成功地通过了巴利文的第三级考试,并学到了最高层次的佛法和戒律。当他完成了学习后,他的注意力开始全部转向佛法方面的实际修行。

    虽然,阅读经文为他在信仰上灌注了一种深挚的情操和想追随佛陀脚步的一种情感,但他很想知道在今时今日是否还有可能达到与世尊所证得一样的解脱圣果,并在这个非常的时代获得证悟。又或者证悟的法则都不再有效了,因此任何的努力都只是徒劳无功?为了消除这一个疑虑,他希望有机会能与当代最知名的大师之一阿姜曼直接学习。阿姜曼大师的声望年复一年地增加,他听闻阿姜曼的声誉良好,而且还是一个年轻人,于是决定跟他学习。

    当阿姜摩诃布瓦最后通过了巴利语考试后,便舍弃继续深造,依照他过去所发的愿前往乡村,以如下的方式按次地禅修:他独自徒步行脚、睡在森林里、并在人群聚集的村落里托钵。当他在泰国色军府(Sakon Nakhon)的丛林中追赶上阿姜曼时,阿姜曼告诉他,虽然他对巴利经藏有很深入的研究,但他必须把这些东西都暂时搁在一旁,将心力专注在实际的禅修上。阿姜曼很清楚地告诉他,通往涅盘的「道」和「果」对任何全心全意遵循世尊的教诲并依法奉行的人来说,都依然可以亲身验证。

    阿姜曼传授给他的「法」彷佛都是直接从心中自然流露,这令阿姜摩诃布瓦的印象极为深刻,于是他又发了一个神圣的愿:只要阿姜曼还在世,他就会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不管他身在何处,他都是阿姜曼的弟子。由于这项决意,成为阿姜摩诃布瓦禅修上的增上助缘,使得他的禅修进步神速。虽然,他经常前往泰国东北部的山区和森林里独自静修,但他还是经常回到阿姜曼的身边接受老师的协助与建议。就这样他跟随着阿姜曼修行了很多年,一直到阿姜曼般无余涅盘的那一日为止。

    在跟随阿姜曼修行的那段时间里,阿姜摩诃布瓦紧锣密鼓地禅修。在他的一生里,再也没有比这一段期间还要更认真精进了。在心智方面他全力以赴地精进,而身体方面他也丝毫不放松,就这样他不断地精进,直到他的心如石头般的坚固。换句话说,他在禅定方面的技巧已经非常娴熟,他的定力犹如一块不可动摇的石板。因为他到了这样的程度与境界,以至于他的禅修整整有五年之久都陷在禅定境界里。

    当阿姜摩诃布瓦到了第十六次雨安居的时候,他的禅修已经进展到「止」与「观」环绕所有外在的感官(眼、耳、鼻、舌、身)与内在思想的变化过程(意),一丝不苟地观照一切(六根),不留任何一点余地。在这个禅修的层次上,「止」与「观」就像法轮一样,在心中步调一致持续地轮转着。那个时候,经由禅修,他已步入法次法向,不再退转了。他开始感觉到他想要达到的成就已近在咫尺。

    一九五0年的五月,他的禅修已到了关键的阶段,于是他用尽全力发挥到极限。当根植在他心中的无明已被翻转并消失后,他的证悟已超越了世间的局限。就在那一刻,阿姜摩诃布瓦终于抵达汪洋大海中的安全岛了。

    经过多年的行脚生涯后,为了年迈母亲的心灵需求,一九五五年他回到了家乡邦塔村。他将他的一些弟子都安排住在附近的森林区,而这里也成为新的僧团据点。这使得他的母亲也来到了僧团,成为八戒尼。他修行上的活力与坚毅吸引了其他的比丘也致力于禅修,在帕邦塔寺那段期间的训练相当的严苛,阿姜摩诃布瓦经常督促他的弟子务尽全力发挥到极限,测试他们的耐力,使他们能培养耐心与决心,他尤其特别重视戒律的严谨持守。

    阿姜摩诃布瓦跟随阿姜曼学习的时候,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禅修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以佛教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并以僧团的戒律为指导原则。这样的修行,凭着精进与坚毅,他成功地在心中建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修行基础。因此,他继续沿用相同的修行方法来教导并训练他的弟子。正因如此,阿姜摩诃布瓦很快便成为在泰国森林传统中努力维持一贯性的核心人物,并为后人保存了阿姜曼独特的修行模式。他协助带领大家齐心去展现阿姜曼的生活与教学,因而赢得了愈来愈多广泛的忠实佛教信众。

    由于他对阿姜曼深挚的尊敬与钦佩 —— 因为对于弟子们而言,阿姜曼就好比父母一般 —— 因而启发他撰写《阿姜曼正传》,旨在记下阿姜曼典范的性格,并为后世苍生解释阿姜曼的修行方法。此外,为了证明他对阿姜曼遗教的敬爱,他写下了许多有关佛教禅修方面的书籍,通常都是以佛法教学的录音档为基础,使佛教徒能在精进的修行过程中有一条明确的道路可资遵循。

    一九六三年,一位来自英国的沙门到了帕邦塔森林僧团,他就是潘纳维多比丘。潘纳维多比丘最初在英国伦敦的一间小寺院里度过了六年的比丘生活,后来他明白他需要一个能在各方面训练他僧伽梵行生活的老师,于是他前往泰国。在因缘际会下,潘纳维多比丘在曼谷巧遇了阿姜摩诃布瓦,并请求阿姜摩诃布瓦允许他住在帕邦塔寺森林僧团。他获得了许可,但有一项条件他必须做到,那就是他必须跟其他比丘一样吃同样简单的钵中食物,并修持同样的头陀行。

    接下来的几年,许多来参访阿姜摩诃布瓦的西方比丘也都能全心全意分享泰国森林传统的独特经验。一九七四年,阿姜摩诃布瓦应英国僧伽信托基金会的邀请,与潘纳维多比丘一起前往伦敦。他们暂住在汉普斯敦的寺院,他们为伦敦的虔诚信众每天都举行一系列的说法开示及广泛议题的非正式问答。

    随着时光的流逝,阿姜摩诃布瓦已成为泰国当代佛教中杰出与卓越的人物。因为他无懈可击的智慧与出色的解说技巧,使他声名远扬并深受各界人士的崇敬。因为天赋与性情的缘故,他可以说是为后人记录阿姜曼的生活与教学最理想的人选。在修行方面,他是阿姜曼众具慧根弟子中的其中一位;在教学方面,他是泰国森林传统的权威代言人之一。他的庄重威严、坚毅的个性、非凡的魅力以及修辞技巧等,已为他树立了阿姜曼的自然传人。

    渐渐地,他的教学开始流传,而且广泛普及。许多来自泰国及世界各地的人都来聆听阿姜摩诃布瓦说法。有些人专程来帕邦塔寺与他个别交谈;有些人则是从泰国各地的广播及网络上听到他说法的开示。

    随着他年纪愈来愈大,他竭尽全力照顾泰国社会的心灵需求。他对大众的协助正是大慈大悲的一种表现。一九九七年,当泰国遭逢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尊者挺身公开鼓励泰国人应齐心协力摆脱经济衰退的深渊。他要泰国人专注在造成这次危机的苦因,藉此去认识自己内在的苦因,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避免同样的事件再度历史重演。

    当他到了九十七岁高龄的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开始迅速恶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忠实弟子们都很勤勉地对他悉心照料,也都很高兴自己能有机会去服侍老师,因为这个老师对大众是这么有耐心与慈悲,他为众人展示了解脱修行之道。

    阿姜摩诃布瓦在世时一直深受国内外高度的敬重,在他二0一一年去世之前,他都一直积极从事教导僧俗二众的志业,为大家阐明佛教的基本原则,并鼓励大家修持那些无畏、敏锐的禅修技巧,而这些都是泰国森林传统的大师曾经有效使用过的禅修技巧。他强调「智慧」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的修行模式,虽然最终仍指向「心」的清净本质的奥秘,他为我们展现的教学是一套充满务实的指导系统,适合每一个在禅修上渴望成功的人。对于在修行上感到彷徨无助的人来说,若能仔细地去学习,它可以提供很好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4會員
295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北宋時期邵雍的學識淵博和旅行的故事,講述他從書生到睿智的過程,傳達了走出世界,改變自己觀念和思想的重要性。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 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 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沒什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沒什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皇帝初代目,巴卑爾先生。他家世顯赫:父系是曾經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直系。母系是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巴卑爾也長期以「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為政治號召。 但跟漂亮的家族背景相比,巴卑爾年輕時代的政治前景十分慘淡。首先,「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的人數很多,所以這個招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皇帝初代目,巴卑爾先生。他家世顯赫:父系是曾經稱霸中亞的帖木兒帝國直系。母系是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巴卑爾也長期以「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為政治號召。 但跟漂亮的家族背景相比,巴卑爾年輕時代的政治前景十分慘淡。首先,「帖木兒後裔」和「黃金家族宗親」的人數很多,所以這個招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