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再延展一些前幾篇說的關於「滯後性」的部分。突然有再延伸的想法,是因為昨天在寫完一篇文後,上傳到了平台,後面依舊是往日會有的通病——想要馬上獲得反饋,故而不斷點開平台查看紅點。
當時想的是剛發佈的作品快快被人看見、欣賞,但紅點冒出來,出現的是我近乎五年前寫下的作品。我有些恍惚,有些悵然若失。倒也不是說五年前的文字不是我的文字,只是我的狀態、我的文風、我想說的故事,和當時的我早已差之甚遠。
或許那位留下紅心的讀者,也會有些悵然若失。他也許也在感慨,我已經不再寫那樣的文字、那樣的故事。「相遇」並非那麼完美,不是單純的你遇見我,我遇見你。是你遇見曾經的我,我站在「現在」,回頭只看見身影模糊的你。這種感覺,就像已經在高速公路行駛了好幾個小時,才發現錢包落在出發點一樣的讓人鬱悶。
鬱悶倒也說不上,只是想到這種「錯過」的交錯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就由不得感歎「時間」這個規則的存在。
我會對這個想法有這麼多的感慨,或許和我上了年紀有關係。我曾經不了解為何父母總是聽他們那一輩的音樂,沒想現在,我也在做同樣的事。
那個年代的歌手,現在有的老,有的早已不在人世。除了唏噓和懷念,好像也做不了什麼。唯有在這個我還記得的時候,多聽聽他們的聲音,多緬懷他們的過去,僅此而已。
看著過去自己熟悉的歌手、演員、藝術家,仍在熒幕上活躍,但他們的風格和過去早已不同,不再是自己喜歡的模樣,這和上面我所體會的,是同樣的感覺吧。
可惜的是,人不會只停留在一瞬。誰都會改變,都會「進步」。過去最為熟悉的好朋友變了,過去最親近的家人變了,就連過去的自己都變了。這種感覺,想必都不陌生。
真覺得輝煌都在過去的年代裡,要我如何不懷舊呢?
我不是不懂得接觸新事物的人,堅決不是。但是攝入新事物的次數少了很多,這是我能承認的。我一向相信自己的直覺,只願意接觸自己想要了解的,也許因為這樣,我從來不入大流,我討厭和大家走同樣的路、品一樣的咖啡、聽一樣的歌。
但是,接觸新事物,等於是重新接觸「時間」的概念了。我的世界新出現的,並非是對這個世界來說是「新」的。我或許接觸的是作者幾年前的作品,他或許已經走了很長很久的路,回頭看,我站在他出發不久的地方向他揮手。
這就像是,各自都在自己的步調流淌的河流,終於有了交匯,但交匯處不見得是持續流動的那端,是隨機的一段,最終鏈接起來的,是大片大片的網。
或許,這樣的交匯不見得是壞事。忽視「時間」的存在,從結果論來說,讀者讀我的文章便是讀懂我;我聽過去的歌也等同於認識這個早已不在人世的歌手。
「相遇」本來就不講究邏輯,「命運」本來就不存在時機。
能在一個時間點遇見什麼,本就是最剛好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