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書譜》卷十一 - 行書五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唐(釋懷仁、釋行敦、釋齊巳)五代(羅隱、韋莊、張徐州、潘佑、孫昭祚、釋應之)

釋懷仁

基本敘述:唐代僧人,世傳不見詳細傳記,但書家多能言其行、草書功力。《宣和書譜》特以懷仁為「集王書之宗」之一,認為模仿王羲之諸行法,學者多從懷仁入手。

源流考證:懷仁所作之《集王聖教序》(常簡稱「懷仁集王聖教序」)長期被視為一塊集王書法法則的碑刻或拓本,宋以降成為臨摹王羲之的重要範本;學術論點常討論其為臨摹集字或摹刻而成之性質,但無損其在後世的傳習地位。

品評:宣和條文肯定其「學羲之而至近」,點畫法度嚴整,為後世帖學、臨習王氏書風的首選;但學術上會區別「臨習風貌」與「直承真跡」之差別。

代表作品:主要以《集王聖教序》(傳稱懷仁書本)為代表;另見《往還帖》類臨摹跡錄。

心得:懷仁的價值在於「教法化」——把王羲之的行、草、結構整理成可供學習的典範。對初學者與帖學流派的發展影響深遠,即便真跡問題仍有討論,其教育功能與審美傳承不可小覷。

釋行敦

基本敘述:唐人高僧,擅行書。《宣和書譜》評其「作行書儀刑羲之筆法」,當時以書名於世,御府所藏有其《樂府帖》。

源流考證:條目與晚近傳記資料均見行敦被列為師法王羲之的僧家書者之一;但學者也指出行敦雖力求入王法,仍難以呈現王氏之「入神」氣象(即行敦為「摹而未臻」的典型)。

品評:筆法遒媚、繩墨分明,能近師而不可盡同。宣和條文的評語反映古代鑑藏家的謹慎:承認其技巧與風貌,卻不等同王羲之原跡。

代表作品:宣和所錄《樂府帖》(皇室典藏記錄);現代可見的是以行敦名義流傳的臨跡或摹本記錄。

心得:行敦是「學而近師」但仍保有唐人書學味道的代表。讀行敦可見唐代帖學從臨習走向風格化的途徑——既尊王羲之為宗,也開始形成個人或時代的筆意痕跡。

釋齊已(宣和書譜作「釋齊巳/齊已」)

基本敘述:俗姓胡,益陽人,為僧且兼文人;《宣和書譜》載其行、正書皆有流傳,書跡曾多為宋內府所藏。

源流考證:史籍(如地方傳記、文集)把齊已列為文人兼書家;《宣和書譜》記載曾有多件墨蹟(行書、正書、擬古帖等)被御府收藏,顯示其筆跡在宋代仍相當流行。

品評:條目評其行書有水準,行筆自然,且兼以詩文名望;在僧人書法中屬較受重視的一類(與懷素、貫休等釋門書家可並列討論)。

代表作品:宣和記錄有《擬嵇康〈絕交書〉》等行書墨跡;另見其詩文集《白蓮集》。

心得:齊已代表唐末僧人既是文人又是書家的雙重身分——其書法往往與詩文互為表現,讀其傳存跡錄可見書與文、僧俗之間的文化交融。

羅隱

基本敘述:唐末(承唐末至五代之交)詩人,仕途多蹇屢遭失意,《宣和書譜》將其列入行書篇目,表明他在五代時亦被視作書風典範之一。

源流考證:羅隱以詩名世,傳世書跡不多,但後人經常以其詩作題跋書寫、臨寫其詩作於條幅,故在書史目錄中列名。部分近代書法家臨書羅隱詩以示古意。

品評:宣和收錄反映其書在宋代或宮廷書單中仍有地位;但學界通常更強調其文學成就,書法評價以傳抄、題跋形式居多。

代表作品:流傳以詩作為主(如《自遣》等),書跡多為題跋或後世臨寫。現代亦有書家以羅隱詩作為行草創作素材。

心得:把羅隱放在書史目錄,提醒我們「文人書」的傳統:詩人即使非以書法揚名,其詩作也常成為後世書家的取帖來源,文字與書式互為表現場域。

韋莊

基本敘述:唐末五代著名詩人(《菩薩蠻》《金陵圖》等),亦以行書見稱,《宣和書譜》將其列入五代行書諸家。

源流考證:韋莊詩文廣為傳頌,歷代書法家多以其詩詞為題寫長卷或條幅,因此在書譜目錄常見其名字。現存以詩卷題跋形式較多。

品評:其書多顯文人氣息,行筆有詩意與文心,偏重詞氣與節奏感;在五代文人書流中屬典型代表。

代表作品:以其詩詞為題的書跡、以及後世以韋莊詩書寫的各種行草作品(如現代臨寫作品中常見的《金陵圖》書寫)。

心得:韋莊示範了「詞人書」的審美:書法不是孤立的技巧,而與文字的音律、情感密切交織;讀他的書(或以其詩為帖)能感受文字與筆勢的節律同步。

張齊州(條目異文:張徐州/張齊州)

基本敘述與源流考證:宣和、四庫等版本目錄中對此人名見有小異(有記為「張徐州」、也有作「張齊州」),這類地名字形差異在古刊本、抄本中時見;《宣和書譜》確有列名,表示其於五代行書圈中被視為一員。(見宣和書譜影本與四庫本校記錄)。

品評與代表作:因名錄多而具體流傳作品不多,學界常以目錄學角度討論其身分與地域屬性(齊州、徐州等地名混淆),具體筆跡需依館藏實物或拓本考證。

心得:這個條目提醒我們古籍抄錄與版本傳布會導致人物名稱與籍貫的差異,研究此類書家時須回到具體文獻、拓本與館藏條目做嚴謹比對。

潘佑

基本敘述:五代(南唐等)文人,著有詩文,且以書名於世;《維基文庫/古籍》保存其文若干,宣和書譜列為行書家。

源流考證:潘佑詩文在古籍中有傳,故被列入書譜;其書法多以文人書、題跋現蹤,具五代文人書風特徵。

品評:以文人風骨見長,書法常與詩文共同出現;宣和收錄代表當時宮廷典藏或文獻所認可之地位。

代表作品:以詩文集與傳世題跋為主(見古籍文集錄)。

心得:潘佑屬於「以文示書」的典型:其書價值很大一部分來自文學身分,研究者若欲深入,應同時檢視其詩文手蹟與版本流傳。

孫昭祚

基本敘述與源流考證:宣和書譜列為五代行書家之一(館藏條目中曾將其名錄出現),但現代可檢索到的關於其存跡與生平的資料較少,可能多以館藏目錄或抄本名錄為依據。

品評與代表作:因現存資料稀少,學界多在目錄學或碑帖傳承脈絡中提及其名;確切筆跡與代表作需依特定館藏或拓本的具體發現來確認。

心得:像孫昭祚此類人物提醒我們:書史研究不只看名聲,更多靠實物(帖、墨跡、拓本)的發現與鑑定;缺物則多以目錄為據,仍屬學術待補的範疇。

釋應之(五代)

基本敘述:五代僧人,除書法外亦有著述(如一部僧家手冊《五杉練若新學備用》被發現於日本藏本,近年有學者針對釋應之與該書進行研究),宣和書譜列為行書家一員。

源流考證:釋應之以僧人法事、書儀類書見長,其文本與禮儀稿本在日本駒澤大學等機構中有殘本存世,提供研究其身份與時代的重要依據。

品評:宣和將其列入行書類,顯示其書在宮廷典藏或目録中被承認;而其著述的存世殘本則有助於確立其生平與文化活動範圍。

代表作品:以其編著之僧家用書殘本(如《五杉練若新學備用》之殘卷)與宣和所錄書跡為研究對象。

心得:釋應之是一個典型案例,表明僧家不只寫經、題款,也參與書儀、禮節文本的編纂;這類文獻同時是書法史、宗教史與版本學交會的肥沃場域。

心得

以《宣和書譜》為核心出發點:它是宋代(宣和年間)宮廷對前代書家整理的「目錄式評述」,具重要的史料地位,但會有抄本或刻本差異(如「張徐州/張齊州」之名)。

實物為王:很多條目反映的是「宋內府曾藏」的記錄;要判斷書家筆法風格與代表作,仍需查找具體館藏、拓本、碑刻或現存墨跡進行比較鑑定。

文人與僧家書法的雙線並行:卷中收錄既有僧人(如釋懷仁、釋行敦、釋齊已、釋應之)也有文人(如羅隱、韋莊、潘佑),顯示唐五代書場既有宗教圈的影響,也有文人自寫自賞的傳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ycen的沙龍
42會員
161內容數
2017年 10 月習篆書 2024年 10 月習國畫及楷書以及隸書
Allyc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常見的錯誤觀念 重技巧,輕觀念 很多人一開始就急於臨摹筆畫、追求筆法的熟練,卻忽略了書法的核心是「線條的精神」與「結構的意識」。如果沒有觀念,技巧很容易流於表面。 迷信工具 有人認為好毛筆、好墨汁就能寫出好字,但其實工具只能輔助,最重要的是手中對筆墨的掌握與內心的沉穩。 只求像,不求
2025/09/25
常見的錯誤觀念 重技巧,輕觀念 很多人一開始就急於臨摹筆畫、追求筆法的熟練,卻忽略了書法的核心是「線條的精神」與「結構的意識」。如果沒有觀念,技巧很容易流於表面。 迷信工具 有人認為好毛筆、好墨汁就能寫出好字,但其實工具只能輔助,最重要的是手中對筆墨的掌握與內心的沉穩。 只求像,不求
2025/09/22
1. 書法不只是寫字,而是「心境的修煉」 侯吉諒強調,寫字不是為了追求工整或漂亮,而是透過筆墨把心意傳達出來。寫字時若心浮氣躁,筆下就會僵硬;若心境安定,字自然舒展有力。 👉 心法:先調心,再運筆。 2. 筆墨之間的「呼吸」 他提醒,筆畫不只是線條,而是有節奏、有呼吸。提按、快慢、轉折,像
2025/09/22
1. 書法不只是寫字,而是「心境的修煉」 侯吉諒強調,寫字不是為了追求工整或漂亮,而是透過筆墨把心意傳達出來。寫字時若心浮氣躁,筆下就會僵硬;若心境安定,字自然舒展有力。 👉 心法:先調心,再運筆。 2. 筆墨之間的「呼吸」 他提醒,筆畫不只是線條,而是有節奏、有呼吸。提按、快慢、轉折,像
2025/09/21
1. 工具的理解 ·毛筆:筆性不同(軟、硬、大、小)會影響字的線條表現。侯吉諒老師強調,筆是書法的延伸,不只是工具,更是書寫者性情的媒介。 ·墨:墨色濃淡、乾濕不同,呈現出的質感也不同,讓人理解書法並非單一「黑」,而是有無窮變化。 ·紙:宣紙、毛邊紙、熟紙或生紙,都會影響筆觸的滲透、暈染。學習
2025/09/21
1. 工具的理解 ·毛筆:筆性不同(軟、硬、大、小)會影響字的線條表現。侯吉諒老師強調,筆是書法的延伸,不只是工具,更是書寫者性情的媒介。 ·墨:墨色濃淡、乾濕不同,呈現出的質感也不同,讓人理解書法並非單一「黑」,而是有無窮變化。 ·紙:宣紙、毛邊紙、熟紙或生紙,都會影響筆觸的滲透、暈染。學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38首籤詩,籤題是「淮陰侯背楚歸漢」。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說得就是這一國之內,獨一無二的絕世將軍人才,被世人讚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甚至後世的人還將他奉為「兵仙」、「戰神」的「韓信」!
Thumbnail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38首籤詩,籤題是「淮陰侯背楚歸漢」。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說得就是這一國之內,獨一無二的絕世將軍人才,被世人讚譽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甚至後世的人還將他奉為「兵仙」、「戰神」的「韓信」!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文章介紹了宋徽宗的藝術成就以及慈雲太子的鄉野生活傳奇,並針對籤詩中的故事進行了解析,指出人生不論出身如何,始終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位。同時討論了慈雲太子的內心恐懼與外在力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楊柳花精的助力。
Thumbnail
五斗米教祖師爺張道陵的成仙記錄。
Thumbnail
五斗米教祖師爺張道陵的成仙記錄。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單田芳評書《童林傳》第二十二回,說到雍親王到訪山東「聖手崑崙鎮東俠」侯大俠和「一輪明月照九州」侯二俠的家,二位俠客聽說雍親王來了,都歡歡喜喜、恭恭敬敬地迎接,彷彿蓬蓽生輝、臉上有光⋯⋯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這首詩講述唐太宗李世民與高句麗的故事。篇幅較長,卻富含豐富的歷史細節與寓意。籤詩的解析也充滿智慧與啟示,分享了個人見解和引發思考的經歷。作者也針對驟然不順之時的應對之道提出不同觀點,適合引起讀者的共鳴。
Thumbnail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
Thumbnail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