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月底了,每月例行的全球貨櫃航商運力報告,以及全球前11大航商EBIT、本益比、本淨比比較表,晚一點再PO上來。
有時候看一些新聞報導,經常引用鄉民論述,然後也不查證,簡直笑料百出。
此波台股漲幅和台積電的表現息息相關,因此有人提出,若扣除台積電,台股市值恐怕難與其他國家相比,「台股=台積+其他」、「扣掉台積就輸港股」、「扣掉台積再算算看」。然而,多數人並不認同此論點,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合理:「為什麼要扣?」、「說扣掉台積腦袋可能不太好」、「德股也要扣掉汽車產業嗎?」、「為什麼要扣掉台積,德股也扣掉萊茵金屬阿」、「美股也扣掉科技七巨頭」。

扣除台積電的重點,不是台積電漲太兇,而是台積電佔據台股市值太高的比例。依據證交所的資料,台積電一家佔台股市值就高達40.86%,全球各大股市,應該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這麼誇張的比例,即使是三星,241102的資料,也才佔韓股市值的17%,連台積電的一半都不到。「為什麼要扣?」、「說扣掉台積腦袋可能不太好」?我想,腦袋不好的,應該是你吧?
至於「德股也要扣掉汽車產業嗎?」、「美股也扣掉科技七巨頭」之類的言論,更是邏輯錯亂到極點。人家講的是一家台積電對台股市值的影響,他瞎扯德國汽車產業和美股科技七巨頭。真要這樣比,那是不是台股應該扣除整個半導體產業再來做比較?連比較的基準都能雙標,秋哥也真的是無言了。
至於「為什麼要扣掉台積,德股也扣掉萊茵金屬阿」,更是莫名其妙,是騙人家不認識萊茵金屬嗎?這是家漲得很瘋的德國公司,本益比一百多倍,市值市值912.43億,佔德國股市25383.57億歐元總市值,也才3.59%而已,跟台積電的佔比相較,簡直牙籤比雞腿。更何況德股市值最高的,根本不是萊茵金屬,而是軟體製造商思愛普(SAP),市值約2271億元,也不到德股市值的9%。這些資料,網路上都查得到。
去年2024年11月2日的一篇報導指稱,彭博經濟研究公司指出,三星電子今年對韓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將達到一半左右,來到有史以來最多,可見三星的半導體產業之於韓國經濟的重要性。不過經濟學家Hyosung Kwon認為,三星在韓國無與倫比的地位,導致當它面臨麻煩時,將對韓國造成重大影響。結果至今,三星被台積電打趴,根據最新的預測數據,台灣在2025年的經濟成長率表現顯著優於韓國,預計台灣將有約4.45%至8.01%的增長,而韓國的預測值則降至約0.9%至1.8%,幾乎是台灣的五分之一。 這導致了台灣人均GDP在2025年可能首度超越韓國,結束了韓國自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的領先優勢。
台股從22年股災的13000點至今,剛好漲了兩倍左右,但台積電足足漲了三倍還有剩,那麼,等於台積電以外的所有上市公司,漲幅都被台積電一家壓縮了。也就是說,台積電一家以及其相關企業,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程度,遠比當年的三星對整個南韓經濟的影響大得多。你認為,有沒有必要把台積電,甚至半導體業排除在指數外,看一看排除之後,台灣還剩下些什麼?以及如果半導體產業遭受到威脅的話,台灣將如何自處?而台灣人均GDP有望續贏韓國!為何民眾無感?原因也很簡單,不是每個人都領台積電等級的薪水啊。
所有的人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但是台灣的雞蛋,可能已經有半數以上,放在半導體這個籃子裡面了。美國阿爸說,我們晶片五五分,台灣做一半,美國做一半。人家擺明要搶你一半的雞蛋了,你還沒意識到檢視另外一半的雞蛋,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嗎?
延伸閱讀:秋哥去年的YT作品 20240308 台股:一隻雞的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