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光者》封面
六年前的新冠疫情打亂世界,疫情衍生的晶片短缺問題,使半導體製造業瞬間成為國際焦點,而原先低調的曝光機製造商 ASML 也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因為 ASML 曝光機推出時程牽動整體晶片產能進度。從此,當提到荷蘭,除了維梅爾跟米飛兔,還多了個再也無法低調的 ASML。 《造光者》是荷蘭《新鹿特丹報》的資深財經記者 Marc Hijink 費時多年,貼身採訪 ASML 相關人士,以及跑遍台灣、德國、美國、韓國等地,記錄 ASML 從一間自飛利浦分出去的小公司,逐步克服資金不足、微影技術研發、對手發起的專利戰等難題,終成當今的微影界霸主的歷程。 台灣人可從《造光者》裡描述的荷蘭處境找到不少共鳴, ASML 自初創到今日的規模,正如同台灣近三十年的發展一般。記得電影《致命的吸引力》裡,台灣還是個主角口中連雨傘代工都做不好的地方,如今,台灣已是最先進晶片的產地;而荷蘭也如同台灣一樣,面臨科技業週邊土地開發、交通問題,以及更重要的,地緣政治的挑戰。以往的科技公司大多以單純的技術提供者自居,只要專心靠技術賺錢,不必參與政治,甚至無需了解政治。但在這動盪的年代,科技不碰政治,政治也會找上科技。科技公司的存續,不但需要在研發上焚膏繼晷,還得在政治上八面玲瓏,處處考驗經營者智慧。 從《晶片戰爭》、Intel 相關新聞、談波音的《死亡盲飛》到《造光者》裡描述的 LG及 Nikon ,大抵可以歸納出幾個結論,其一,只重短期績效、不重長期耕耘(研發),不免走向衰敗;其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稍有成就便志得意滿者,待回過神來,對手早已超車,只能徒呼負負;但拼命往前衝者,又經常有種《愛麗絲夢遊仙境》裡「必須一直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的無奈感,以及其三,歷史總是一再重演。

當初是先參加簽書會,聽完作者介紹《造光者》從發想到完成的故事,才接著讀這本書。讀完的第一個感受是,書如其人哪,乾淨俐落,而且相當幽默。即使寫的是家鄉的驕傲,作者也不走歌功頌德路線,而是以 ASML 的發展史為主軸,兼談不同時期的國際情勢;記錄 ASML 的技術成就,也指出它在荷蘭面臨的土地、交通及人才需求問題。作者文筆詼諧,大眾眼裡艱澀的半導體製程知識在他的筆下顯得生動有趣,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甚至能將 ASML 聯手蔡司對抗 Nikon 的專利戰,寫成一段既驚心動魄又令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造光者》帶給我的不僅是閱讀的樂趣。上個月出差時,遇到荷蘭同業,聊天時提及《造光者》一書以及作者來台辦新書分享會的事,沒想到同業不僅早已讀過此書(荷蘭同業:「我們讀的可是荷蘭文原版呢~」),其中一人還認識作者,他們對於本書在台推出中文版感到相當驚喜,還跟我要了天下文化幫我跟作者拍的搞笑合照,當場寄給作者本人 XD。只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歡樂實在是太多了,希望大家也能從這本書找到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