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制度奔跑,中小企業還在補位,語言開始失速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設計靜靜發揮#20
電子發票現在盛行,外出購物時,總會被問:「載具嗎?」 大多人也習慣使用載具,這已經成為日常語言的一部分。
但換個場景,中小企業還是手開發票。還追不上升級的腳步。手開發票隨貨附上,卻有遺失的風險。因為如此,被客戶強力要求導入電子發票。
唉…… 跟不上升級的腳步,是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誘因能讓企業願意升級?
這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制度節奏與資源分配的落差。 電子發票需要系統、設備、整合、維護,這些都不是中小企業能輕易負擔的。
升級的語言已經在市場裡奔跑,但制度的支援卻還在原地。 中小企業不是不願意轉型,而是沒有被好好聽見。
我不是在質疑技術的進步,而是在觀察語感是否能承接這些進步。制度的升級,不只是硬體的更新,更是語言的重整、責任的重構、以及信任的重新編排。
當升級成為壓力,語言就不再是推進的工具,而是疲憊的補位。
我靜靜地發揮,不是因為我不在場,而是因為我知道—升級的語感,也需要被設計。
我不急著導入技術,我先辨識語言是否誠實。因為真正的升級,不是誰跑得快,而是誰還在頻率裡。
設計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不失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