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世後,除了處理悲傷情緒,還得面對複雜的繼承法律程序。如果你正在煩惱這些問題:
繼承手續到底要從哪裡開始辦?
法律規定的時間限制有多緊迫?
遺產稅怎麼申報才不會被罰?
不動產過戶會不會卡關?
該不該請專業律師幫忙?
這篇文章用最白話的方式,為你解析遺產繼承的完整流程!我們將列出7個關鍵步驟、提醒重要時限,並告訴你為什麼委任專業律師能讓你安心處理,避免法律風險。
繼承流程懶人包:7大步驟照著做不會錯
步驟1:戶政事務所 → 辦理死亡登記
首先到戶政事務所辦理死亡登記,申請「除戶證明」(正式名稱是除戶戶籍謄本)。這份文件是後續所有繼承手續的基礎,務必優先辦理。
步驟2:國稅局 → 查調被繼承人財產資料
向國稅局申請調閱過世親屬名下的財產、所得、金融資產與贈與紀錄。這份資料是申報遺產稅的依據,幫助你全面掌握遺產範圍。
步驟3:地方法院 → 評估是否需要特殊繼承程序
這個步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如果有以下情況,建議向法院聲請:
- 想完全放棄繼承權與債務 → 辦理「拋棄繼承」
- 擔心被繼承人有未知債務 → 辦理「限定繼承」(正式名稱為陳報遺產清冊)
重要時限提醒: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必須在「知悉得繼承之時起3個月內」辦理完成!
專業建議:
- 許多民眾誤以為「不主張分割」就是拋棄繼承,但法律上完全不同概念
- 即使家人看似沒有負債,國稅局查詢後可能發現隱藏遺產或債務
- 律師通常建議辦理限定繼承作為保護措施,避免日後突遭債權人追討
步驟4:國稅局 → 申報遺產稅
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日起6個月內完成遺產稅申報,必要時可申請延長3個月。逾期申報會產生滯納金和利息。
節稅技巧:如果被繼承人有配偶在世,可考慮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透過合法規劃大幅降低稅負。
步驟5:地方稅捐機關 → 查詢地方稅務狀況
到不動產所在地的稅捐稽徵機關,確認是否有欠繳房屋稅、地價稅等地方稅,避免繼承登記時卡關。
節稅提醒:繼承後若符合自用住宅條件,記得申請適用優惠稅率,可節省每年地價稅。
步驟6:戶政事務所 → 辦理繼承人印鑑證明
如後續地政登記需要,可先備齊每位繼承人的印鑑證明。若無需要可省略此步驟。
步驟7:地政事務所 → 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
備齊所有文件後,到不動產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辦理繼承登記,完成不動產正式過戶。
繼承時限與風險提醒
遺產稅申報期限:死亡日起6個月內(最長可延至9個月)
不動產繼承登記:雖然法律未強制時限,但實務上建議在6個月內完成,因為:
- 逾期辦理可能被處以罰鍰(最高可達登記費的20倍)
- 延遲登記容易引發稅務機關關注,增加查稅風險
依民法第1147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但不動產物權非經登記不得處分(民法第759條),這就是為什麼繼承登記如此重要。
自己辦繼承 vs. 委任專業律師的差別
法律上當然可以自己辦理繼承手續,但實務上為什麼大多數人選擇委任專業律師?因為繼承程序隱藏許多法律風險:
- 債務評估難:被繼承人是否有未知債務?拋棄繼承還是限定繼承更有利?
- 稅務規劃複雜:如何合法節稅?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如何計算?
- 文件準備繁瑣:漏報遺產可能被處罰,文件錯誤來回補正耗時耗力
- 不動產登記爭議:登記名義錯誤、分割方式不妥,可能導致家族糾紛
委任專業律師的好處:
- 避免法律程序錯誤,節省來回奔波時間
- 提供稅務規劃建議,合法降低稅負
- 確保文件正確齊全,一次通過審核
- 預防未來繼承糾紛,保護自身權益
參照行政法院 88 年判字第 3900 號判決,即使繼承人已依法申報遺產稅,若因稅捐機關延誤導致無法辦理登記,仍可能產生法律爭議,這就是專業協助的重要性。
作者介紹
蕭育涵律師|台北不動產與繼承專業律師
「不動產繼承法律880」創辦人,長期專精於不動產糾紛、遺產分割、遺囑規劃等領域。結合法律、地政與稅務專業,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幫助客戶安心完成繼承程序。
需要專業協助?更多繼承與不動產法律資訊 → 蕭育涵律師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