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自我介紹
好久沒回來了,這一年著實是景觀游擊隊啊,一年里待過三間不同的景觀公司,終於在一年後找到了一個現階段覺得滿意的工作;從森林系畢業後,先是去非營利組織學了一年的專案管理,後來在地方創生跟景觀這兩條道路選擇了後者,因為自己想要的工作形式是可以比較自由的,創生的靈感就放在經營社群媒體上,就這麼活到了現在~
景觀產業大觀園
一我的個人經歷,小小整理景觀產業大概的分類,各大分類還可以再依工作場域區分成不同類型,其他的還有種苗買賣、雕樹型等等的,如果是單純以技術面可以分成三種:
1.景觀工程
想像一個空地從零到有變成景觀的過程,這中間所有的工作都稱為景觀工程,景觀的工作內容很雜,牽扯到配水、配電、配燈,還有木作、泥作和植栽種植,算是每個工種都會碰到,有人說怎麼不分包下去,大多時候場域沒有很大,所以再分下去公司利潤會變低,聽一些老師傅這樣講,當然還是有些有配合的工班,就專做景觀就好。2.景觀養護
工程結束後,跟房子不同的是,植物是會依陽光、方位和地理條件生長的,所以需要定期維護,使其盡量保持跟一開始的設計圖同樣子,養護工作比較單純,但也是要隨著季節和樹種的變化去調整養護力度和肥料。
3.樹木修剪
現在的建築法規的規定下,幾乎所有的道路和大樓都會有大樹,樹木相較灌木生長比較慢,但也是要定期修剪,增加透光透氣量,颱風來時能避免許多風險,依照修剪方式有分吊車修剪、攀樹修剪、一般地面修剪,但每間公司每個師傅的修剪技法相差蠻大,很吃你自己對於修樹的定義。
小小心得
這三種工作我都有碰過,我是比較喜歡養護和修剪(之前在大學有學過攀樹)當然有些工程也蠻好玩的,能依業主喜好討論需求和可發揮空間大的我比較愛,這中間我也發現在景觀養護面會遇到有些地方施作起來比較困難,或是植物沒有適地適種,變成勉強存活下來的樣子,這時候回推到工程設計端,或許是台灣的業主們普遍認為既然要種,就是要種🈵種多,「好看」成為了首要的需求,變成有些植物在強烈競爭下搶不到養分而死去,在整體上反而變得「不好看」,「排水」這也是我發現一個蠻重要的地方,排水如果沒有做好,下大雨水都積在花台裡,每個植物直接喝了個太飽,已經可以種水生植物了哈哈~
目前先講這些,之後還可以再來聊聊景觀產業的未來大方向,這個產業包含所有技術產業都面臨到了年齡斷層,如果能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或許會變成一個好玩的產業,也是我想做的事啦,跟自己喜歡的在地旅遊結合,創造一個自然跟人互動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