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3月閱讀
我是急性子,工作時不喜歡聽廢話,時不時會看如何增進寫報告、投影片技巧的書。Writing for Busy Readers即便有老掉牙之處,我還是學到幾個新招。
作者表示現代人很忙,注意力不集中,收信時會思考:第一步,看這封信是否必要?
第二步,若要看,何時看?是有空時才看嗎?
第三步,看信時投注多少時間及注意力
第四步,若要回復或採取行動,要回應嗎?
若「真的希望」讀者會看(例如電郵請大家填問卷、活動通知、法院傳票等),必須吸引這些大忙人,而不是讓他們燃起「信先擺著」的念頭。
這種作文必須滿足6大原則:
第一、化繁為簡。用字少!資訊量少!要求少!
第二、易讀。用字簡單!直述句!短句子!
第三、易掌握重點。凸顯關鍵字!不同的事寫在不同段!歸納類似的概念!排優先順序!加標語!評估以圖像化加強概念!
第四、慎用標記。確保讀者及作者對粗體、斜體、底線、上色、大寫的理解一致!不要太多標記(看起來太複雜)!
第五、提示讀者「為什麼我要馬上處理這封信」,包括推敲讀者最關心的事情(可用主旨吸引)
第六、設計讓讀者最方便回復或行動的方式,例如「未回復視為同意」,若不適合以不回復視為默認,則告知讀者若要做某事,有哪些步驟及需要多少時間,步驟及時間愈簡化愈好。
寫給大忙人的作文必須以目標為導向,重點或結論盡量擺前頭。
留白、分段、一段一重點、加短標題都很有效。
本書提醒許多常見錯誤,例如:條列式易讀,但不重要的事情千萬別條列,否則會讓讀者誤解這串廢話是重點,因而忽略真正重要的資訊。同理,整篇文章不要又大寫又斜體又畫螢光筆,會讓人很混亂,甚至感覺被冒犯。下標題要精簡,只是提供讀者路標,如果一個標題已經能涵蓋一整段話資訊量,那這個標題太長了。
沒有人想浪費時間在處理信件上,因此信件設計上必須盡量讓讀者認為他們能輕鬆處理,降低他們必須消耗的注意力。
倘要求讀者做不只一件事,可考慮不同策略,例如要在同一封信中塞入所有任務嗎?所有任務都雷同且不花幾秒鐘,可以考慮擺同一封信,但如果任務之間有難度或時間差,可以考慮拆開來寄。
如何落實上述技巧?靠推敲、編輯,老掉牙了。寫好文章,擺一段時間,用平靜客觀的心情讀讀看,以讀者角度看這個成品是否簡潔易懂,讓人有信心馬上處理掉。
此外,寄信時間(何時讀者有空,還有他採取行動的時間是否可剛好配合上看到信的時間),誰寄的(有名或有公信力的人寄信,讀者較容易回),用簡訊、電郵、還是其他媒介,也都有影響。
作者開頭跟最後都強調,這些技巧不是文學創作,假設今天寫作的目標是創作、法律文件、科學等,或許為了精確可以犧牲易讀性,又或精簡的結果是口吻冷淡,但整封信是為了道歉或訴諸情感,這時可能考慮為了效果割捨部分讀者的注意力。
看這本書時,我其實常常冒出歪念,只要反其道而行,是不是我寫的東西就沒人想看,可以幫我擺脫許多麻煩事?(作者說這本書基本的寫作原則是誠實,想隱藏真相時,表達常常不清不楚,讀者可以當一警鐘,評估該信是單純表達能力差還是想隱瞞。)
出社會後,寫作已非風花雪月,幾乎都有目的。
我謹記另一本書開宗明義:「本書教各位如何寫出好報告,但如果你的主管要你用別的方法寫,就忘了你看過的,照主管說的吧!」提醒大家作文必須搞清楚受眾是誰。(如果是我,讀者就不是外界,而是幫我簽字的人)
看這些書籍,我漸漸感覺到聽到爛演講,看到爛簡報或公文,不用感到被冒犯,因為我們不是這篇文章的受眾。不過一有這種想法,我們當然也不會對它有任何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