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閱讀
光看《顏值》書名,我以為這是本討論「美貌」標準的書,孰料內容跟怎麼樣的人長得漂亮根本沒關係,且結論意外地樸實無華。
東西方都有迷信面相學的人,中華文化頂多就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會不會剋夫剋妻,而歐洲透過丈量五官及頭顱結構,試圖歸納出不同種族及辯識罪犯的學門,甚至衍生出惡名昭彰的優生學及抓捕猶太人。破除面相學迷思的學者利希滕貝格對臉也很著迷,但他講得很中肯:「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個族群對另一個族群,以及一個世紀對另一個世紀之間,是沒有面相學可言的。」忘了哪個臺灣的算命師說過,面相學是透過歸納累積起的知識,拿東方面相學來看其他人種的面孔,的確比較難算得準。至於世紀與世紀之間,哈布斯堡王朝的瘋女胡安娜的老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菲利普一世,在當時被認為是歐洲第一美男子,現代人看了則會很納悶帥在哪。
作者表示我們看到另一個人的臉只代表對他的印象,很難從臉上得到有用的線索。然而,人類從嬰兒時期就對「臉」很有興趣,剛出生幾個小時的小嬰兒,對排列正確的五官比較有反應,對空白的臉則沒什麼興趣,相同實驗對猴子也有一樣結果。科學家也在研究人腦負責臉孔網絡的區域,包括枕葉及顳葉等區域,此外杏仁核還會主動追蹤臉的動機意義。
看來即便一直提醒人的臉跟他的人品無關,我們還是無法不注意臉。
最後,這本書還有一個實用的資訊:倘若想銷毀照片,最好是橫向撕掉照片,不要左右對半撕,因為左右臉很好拼回來,臉部上下卻很容易接錯,將照片拼錯,成為另一個人。我想美國中情局很需要這則資訊,畢竟剛看完越戰的書,裡面提到美國撤出時沒有銷毀友美人士的資訊,導致許多南越人被秋後算帳。
總而言之,看了半天,原來本書討論臉的價值,就是叫讀者不要被臉騙了,人不可貌相是具老梗又實在的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