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鹽度調節機制與平衡原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海洋如何調節鹽度?

海洋的鹽度是由「鹽分輸入」和「鹽分輸出」兩個過程之間的平衡所決定的。

一、鹽分的來源(讓海洋變鹹)

  1. 河流輸入:陸地上的河流在流經土壤和岩石時,會溶解其中的礦物質和鹽分(如鈉、
    氯、鈣、鎂等離子),並將它們帶入海洋。這是海洋鹽分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2. 海底熱泉:在海底的中洋脊等地熱活動活躍區域,高溫的海水與岩層發生化學反應,
    會從地殼中溶解出大量的礦物質和鹽分,並噴回海水中。
  3. 火山噴發:陸地或海底的火山噴發會將地幔中的各種礦物質釋放到大氣和海洋中。

二、鹽分的去處(讓海洋變淡)

  1. 鹽分析出
    海洋沉澱:當海水中某些離子的濃度過高時,它們會相互結合形成固體沉澱物,沉積
    到海底。例如碳酸鈣(構成貝殼、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和二氧化矽(矽
    藻的外殼)。
    海底黏土吸附:海底的黏土礦物會吸附海水中的鉀離子等鹽分,並將其帶入海底沉積
    物中。
  2. 水的循環(這是最關鍵的調節機制)
    蒸發:太陽能驅動海水蒸發,但水分子離開海洋,鹽分卻會留下。這會局部增加海水
    的鹽度。
    降水: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雨或雪,降回海洋和陸地。這會稀釋海洋表層的鹽度。
    這個「蒸發-降水-河流回流」的循環,就像一個巨大的淡化系統,不斷地為海洋提供淡水,同時將鹽分留在海洋中。

為何海洋不會越來越鹹?

關鍵就在於 「輸入」和「輸出」在長遠的地質時間尺度上達成了驚人的平衡

您可以將海洋想像成一個巨大的水缸:

  • 水龍頭(輸入):河流、熱泉不斷注入含有鹽分的水。
  • 排水孔(輸出):鹽分析出(沉澱、吸附)的過程不斷帶走鹽分。
  • 水的循環:蒸發像是把純水從水缸裡撈出來,降水和河流則是把純水再加回去。
    這個過程主要影響的是鹽分的「濃度」,而不是總量。

雖然河流每年向海洋輸送巨量的鹽分,但海洋也通過沉澱等過程以相近的速率將鹽分移除。數百萬年來,這個系統已經達到了一個穩定的狀態,使得全球海洋的平均鹽度維持在約 3.5%(即每公斤海水約含35克鹽)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平衡是「全球性」和「長期性」的。在局部地區和短期內,鹽度會有很大變化。例如:

  • 紅海、波斯灣:氣候炎熱乾燥,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因此鹽度非常高。
  • 波羅的海、黑海:降水量大,且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因此鹽度較低。

總結來說,海洋不會越來越鹹,是因為自然界存在一個巧妙的循環與平衡機制。鹽分通過河流和熱泉不斷加入,也同時通過化學沉澱和生物過程被不斷移除,加上水循環持續提供淡水稀釋,使得海洋的總鹽量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保持相對穩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702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5
您好!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也觸及了許多英語學習者的共同心聲。您感到的困惑與「不公平」是完全合理的。讓我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一層一層來拆解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什麼是「中性動詞」?什麼時候用? 首先,我們需要先釐清您指的「中性動詞」是什麼。在英文文法中,沒有嚴格定義的「中性動詞」這個類別。我推測
2025/10/05
您好!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也觸及了許多英語學習者的共同心聲。您感到的困惑與「不公平」是完全合理的。讓我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一層一層來拆解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什麼是「中性動詞」?什麼時候用? 首先,我們需要先釐清您指的「中性動詞」是什麼。在英文文法中,沒有嚴格定義的「中性動詞」這個類別。我推測
2025/10/04
苦澀的教訓 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如果我們能理解一隻松鼠,我們幾乎就走完通往智慧的所有道路。」這句斷言,不像出自一位電腦科學家之口,更像是一位探索自然的哲學家。然而,說這話是 Richard Sutton,當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強化學習(Reinfo
Thumbnail
2025/10/04
苦澀的教訓 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如果我們能理解一隻松鼠,我們幾乎就走完通往智慧的所有道路。」這句斷言,不像出自一位電腦科學家之口,更像是一位探索自然的哲學家。然而,說這話是 Richard Sutton,當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強化學習(Reinfo
Thumbnail
2025/10/04
關於始祖鳥化石的真偽,需要明確說明:始祖鳥(Archaeopteryx)作為一個物種是真實存在的,它是研究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重要過渡物種。不過,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起著名的、與始祖鳥相關的個別化石造假事件,這些贗品一度矇蔽了專家,但並不能否定始祖鳥的真實性。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區分,這裡有一個表格說
Thumbnail
2025/10/04
關於始祖鳥化石的真偽,需要明確說明:始祖鳥(Archaeopteryx)作為一個物種是真實存在的,它是研究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重要過渡物種。不過,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起著名的、與始祖鳥相關的個別化石造假事件,這些贗品一度矇蔽了專家,但並不能否定始祖鳥的真實性。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區分,這裡有一個表格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段航行太過短暫 因此我必須縱身入海 在甲板上舔著 唇邊海風留下的鹹鹹的鹽 那是不夠的 我必須享受浪的激吻 請用冷冽的唇齒 淘洗我中空的心 我必須被美人魚的歌聲牽引 跌進某個 懸浮在熱鬧的魚群與藻類之間 某個孤絕的氣泡 我相信它總有一天會緩緩上升 會把我運往一片熱帶
Thumbnail
這段航行太過短暫 因此我必須縱身入海 在甲板上舔著 唇邊海風留下的鹹鹹的鹽 那是不夠的 我必須享受浪的激吻 請用冷冽的唇齒 淘洗我中空的心 我必須被美人魚的歌聲牽引 跌進某個 懸浮在熱鬧的魚群與藻類之間 某個孤絕的氣泡 我相信它總有一天會緩緩上升 會把我運往一片熱帶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往上游,會看到海面。」鯨魚如是說。
Thumbnail
「往上游,會看到海面。」鯨魚如是說。
Thumbnail
她小聲告訴我,沙漠中有一片沼澤會產出特別的玫瑰鹽。在一年中的某一個時期,當湖面反射出溫暖的卷雲,鹽水會漫到最高的水平面,而在另一個時期則幾乎是乾的。
Thumbnail
她小聲告訴我,沙漠中有一片沼澤會產出特別的玫瑰鹽。在一年中的某一個時期,當湖面反射出溫暖的卷雲,鹽水會漫到最高的水平面,而在另一個時期則幾乎是乾的。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生態失衡,已是刻不容緩的國際議題。需要地球公民來共同守護,一同恢復海洋生態!日前海洋生態現狀|海洋生態面臨的危機| 如何減緩海洋生態惡化|海洋生態保育案例|實際響應海洋生態復育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一、看封面想一想 •主角是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二、聽故事 三、問題與討論 1.海裡有五顏六色的東西,那是什麼? 2.這些東西怎麼到海裡 3.這些東西對生物造成什麼影響 4.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5.ORID討論法
Thumbnail
一、看封面想一想 •主角是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二、聽故事 三、問題與討論 1.海裡有五顏六色的東西,那是什麼? 2.這些東西怎麼到海裡 3.這些東西對生物造成什麼影響 4.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5.ORID討論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