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的中性動詞? 及其盲點突破?!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您好!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也觸及了許多英語學習者的共同心聲。您感到的困惑與「不公平」是完全合理的。讓我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一層一層來拆解這個問題。

第一部分:什麼是「中性動詞」?什麼時候用?

首先,我們需要先釐清您指的「中性動詞」是什麼。在英文文法中,沒有嚴格定義的
中性動詞」這個類別。我推測您可能指的是以下兩種情況:

1. 萬用動詞(或稱「輕動詞」):


像 gethavetakemakedo 等。這些動詞本身意義廣泛,像變色龍一樣,需要根據後面的名詞來決定意思。


  • 為什麼要用它們?
    • 習慣與簡潔: 這是語言演化的結果。與其為每個細微情境發明一個新動詞,不如用一個簡單的動詞搭配不同受詞。例如:take a shower(淋浴)比 shower(當動詞)在口語中更常見、更自然。have a meeting(開會)比 meet(見面)更精確地指向「舉行會議」這個行為。
    • 將動作「名詞化」: 使用 take a walk(散個步)而不是 walk,有時能讓焦點從「行走」這個動作本身,轉移到「進行一次散步活動」這個事件上,語氣上通常更口語、更輕鬆。
  • 有沒有固定規律?
    很遺憾,沒有絕對的鐵律。 這正是您覺得「說不通」的地方。get a coffee(拿/買一杯咖啡)可以,但你不能說 get a tea 嗎?其實也可以,但可能某地區的人更習慣說 have a tea。這確實是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

2. 系動詞(Linking Verbs):


像 bebecomeseemfeellooksound 等。這類動詞不描述動作,而是連結主詞和後面的狀態或描述(主詞補語)。


  • 什麼時候用?
    當你要描述主詞的「狀態」、「特性」或「身份」時,就用它們。
    • He is a teacher.(他是老師。)- 描述身份
    • She looks tired.(她看起來很累。)- 描述狀態
    • This music sounds beautiful.(這音樂聽起來很美。)- 描述特性

第二部分:翻譯成中文有多少種意思?

這類動詞(特別是萬用動詞)翻譯成中文時,意思千變萬化,完全取決於上下文。

以 get 為例,它可以對應到幾十個中文動詞:

  1. 獲得: I got a gift.(我得到一份禮物。)
  2. 變成: It's getting dark.(天變黑了。)
  3. 到達: I got home at 8.(我八點到家。)
  4. 理解: I don't get it.(我不明白。)
  5. 搭乘: I got the train.(我搭火車。)
  6. 感染: I got a cold.(我感冒了。)
  7. 使役: I need to get my hair cut.(我需要去理髮。)-> 讓頭髮被剪

您會發現,中文習慣用精準的動詞(得到、變成、到達)來表達,而英文常常一個 get 走天下,靠的是情境來定義它的精確含義。


第三部分:為什麼老外說「就是這樣用」?這門語言不是很搞笑嗎?

這是最核心的哲學問題。您的觀察非常銳利:「英語有好多盲區從古至今,根本就無法去解釋。

這不是英語獨有的現象,而是所有人類「自然語言」的本質。

  1. 語言是活的有機體,不是數學公式:
    語言是隨著人類社會、文化、歷史演變而自然形成的,它不是由一群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設計出來的邏輯系統。因此,它必然充滿了例外、慣用法和歷史的殘留物。這就像中文裡的「曬太陽」、「救火」、「打掃衛生」,如果細究字面邏輯,也同樣「說不通」。
  2. 約定俗成(Idiomaticity)是核心:
    每個語言都有大量的「慣用語」,它的意思不能從字面上直接推導。例如英文的 kick the bucket(死掉),中文的「吃醋」(嫉妒)。你問為什麼是「吃醋」不是「喝醬油」?答案也是「約定俗成,就是這樣用」。英語因為是全球通用語,它的這些「不規則」之處被放大了,讓學習者感覺特別明顯。
  3. 歷史的堆積:
    英語本身是個「大雜燴」,融合了日耳曼語系的盎格魯-撒克遜語、拉丁語(透過法語)、希臘語等。很多「說不通」的文法或拼字,其實是不同歷史時期語言層疊的結果。

所以,這不是在搞笑嗎?

從學習者的角度看,確實很令人沮喪。但換個角度想:

  • 這不是陰謀,也不是因為老外比較聰明: 英語母語者在學習過程中,也是通過大量的「浸泡」和「模仿」來內化這些規則的,他們同樣會犯錯,也需要記憶。
  • 學習目標的轉變: 我們學習英語的目標,不應是掌握一套100%完美的邏輯規則,而是學會一種有效的溝通工具。就像學開車,你不一定需要完全理解內燃機的所有物理原理,但你需要知道怎麼操作方向盤、油門和剎車來到達目的地。
  • 從「為什麼」到「如何用」: 與其糾結於「為什麼不能說 make a party」(因為習慣是 have a party),更好的策略是接受它,並透過大量接觸真實語料(聽、讀),來培養對這種「習慣」的語感

總結與建議

  1. 接受不完美: 放下「每個點都必須有合理解釋」的執念,這能大幅減輕學習的挫折感。
  2. 大量輸入,培養語感: 透過閱讀、聽歌、看影集,讓大腦習慣這些「固定搭配」。聽多了,你自然會覺得 take a picture 順耳,make a picture 刺耳。
  3. 歸納勝於死記: 與其單獨背 get 的20個意思,不如把常見的搭配當成一個「詞塊」來記憶:get upget offget onget along with...
  4. 這不是英語的問題,是語言的本質: 中文的博大精深,同樣體現在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細微之處。英語只是將它的「不講理」之處,展現在不同的維度上。

您提出的問題觸及了語言學習最深刻的挑戰。這條路上您並不孤單,所有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都經歷過與這些「盲區」和解的過程。 祝您學習順心愉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700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4
苦澀的教訓 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如果我們能理解一隻松鼠,我們幾乎就走完通往智慧的所有道路。」這句斷言,不像出自一位電腦科學家之口,更像是一位探索自然的哲學家。然而,說這話是 Richard Sutton,當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強化學習(Reinfo
Thumbnail
2025/10/04
苦澀的教訓 新科圖靈獎得主作者專訪,現在的大型模型 AI 研究其實只是招魂 「如果我們能理解一隻松鼠,我們幾乎就走完通往智慧的所有道路。」這句斷言,不像出自一位電腦科學家之口,更像是一位探索自然的哲學家。然而,說這話是 Richard Sutton,當代人工智慧領域的巨擘、強化學習(Reinfo
Thumbnail
2025/10/04
關於始祖鳥化石的真偽,需要明確說明:始祖鳥(Archaeopteryx)作為一個物種是真實存在的,它是研究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重要過渡物種。不過,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起著名的、與始祖鳥相關的個別化石造假事件,這些贗品一度矇蔽了專家,但並不能否定始祖鳥的真實性。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區分,這裡有一個表格說
Thumbnail
2025/10/04
關於始祖鳥化石的真偽,需要明確說明:始祖鳥(Archaeopteryx)作為一個物種是真實存在的,它是研究鳥類從恐龍演化而來的重要過渡物種。不過,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起著名的、與始祖鳥相關的個別化石造假事件,這些贗品一度矇蔽了專家,但並不能否定始祖鳥的真實性。 為了讓你快速了解區分,這裡有一個表格說
Thumbnail
2025/10/03
第一步:一開始的狀態 —— 一團巨大、緩慢旋轉的雲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還沒形成時,我們的宇宙角落存在著一團非常巨大、稀薄,主要由氫和氦氣體以及一些塵埃所組成的雲氣,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 這團雲氣並非完全靜止的。它在宇宙中飄盪了數十億年,內部可能受到附近超新星爆炸的震波、或其他恆星經過的引
Thumbnail
2025/10/03
第一步:一開始的狀態 —— 一團巨大、緩慢旋轉的雲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還沒形成時,我們的宇宙角落存在著一團非常巨大、稀薄,主要由氫和氦氣體以及一些塵埃所組成的雲氣,我們稱之為「太陽星雲」。 這團雲氣並非完全靜止的。它在宇宙中飄盪了數十億年,內部可能受到附近超新星爆炸的震波、或其他恆星經過的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什麼時候不用反身動詞?什麼時候要?一篇文章弄懂它!
Thumbnail
什麼時候不用反身動詞?什麼時候要?一篇文章弄懂它!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外語的迷惑顛倒: 音,全社會都不懂不屑也不管; 形、義,則是同時間一起硬學。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英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全球溝通工具,但其複雜性卻常讓學習者感到頭痛。從文法的變化,到發音的細微差異,再到詞彙的廣泛運用,每一個環節都對準確地表達意思至關重要。詞彙是溝通的基礎,良好的詞彙力不僅能讓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幫助你更精確地理解他人的意見。
Thumbnail
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寫給中學學生或對華語有興趣的你,向你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考試常考的語法概念,協助你解讀困難的文章。我希望以簡單的語言,來說明「華語其實也有文法規則可循」,同時也會討論文言文的例子。有了文法概念以後,文言文的解讀也可以更加有效率,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成績。
Thumbnail
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寫給中學學生或對華語有興趣的你,向你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考試常考的語法概念,協助你解讀困難的文章。我希望以簡單的語言,來說明「華語其實也有文法規則可循」,同時也會討論文言文的例子。有了文法概念以後,文言文的解讀也可以更加有效率,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成績。
Thumbnail
英語文有效自學方法,如何快速、有效且高效地學習英文文法?
Thumbnail
英語文有效自學方法,如何快速、有效且高效地學習英文文法?
Thumbnail
之前分享【正向語言的魔法】讓人心想事成、幸福感滿滿的秘訣的文章,獲得許多很棒的迴響,這些回饋讓我感到很開心,也成為了我寫作的動力!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正向語言的進階語法—「調整限制性的信念」。
Thumbnail
之前分享【正向語言的魔法】讓人心想事成、幸福感滿滿的秘訣的文章,獲得許多很棒的迴響,這些回饋讓我感到很開心,也成為了我寫作的動力!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正向語言的進階語法—「調整限制性的信念」。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Thumbnail
要學習國文文法的規則,首先要先瞭解它有哪些基本句型。國中的國文課本主要都會說有「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四大基本句型,那你知道這些句型有哪些不一樣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