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有不少韓國的朋友。
東亞求學的學子當中,以中國與韓國為大宗,但扣掉中國許多奇妙的pipeline(各種一年班或是奇妙的訪學學程),再扣掉博前博後等勞力單位,再扣掉中國有不少美本(在美國唸大學),在路上能見到直接從本國唸大學部再到哈佛唸博士班的,體感上南韓還是多了一些。臺灣次之,日本極少。(日本的多為訪問學者。)
這個朋友,以下暫稱C君吧。我還沒進博士班就認識了C君,那時我還只是哈佛一個lab的博前。到我進了博士班,還是有不少聯絡。C君臉白白淨淨,眼睛細細的,但全身肌肉,青花魚那種,戴個眼鏡,聽說以前高中是體保生,但現在看起來帶點書卷氣,是哈佛某系所的博士生。剛認識時第一次出去吃飯,聊到些私生活,他說他單身慣了,羨慕身邊的閃光狗。
哈佛博士生活的強度甚高,少個伴的確壓力挺大的。不過我知道他在這邊韓國女生圈小有名氣,很多女生常找他去吃飯,之前去找他聊研究時,也常被「突然來找他聊天」的女生打斷,所以我不是到很擔心他。
後來C君搬到我家附近,同個housing,我洗衣服時還蠻常遇到他跟朋友出來跑步。他說他跟這位朋友(暫且叫S吧)在附近租了個房子,找人當分母著實不錯。
S也是韓國男生,也是體保身材,但沒帶眼鏡,眼睛大大的,是個理工男,身高一米九左右,我比C君高,但S比我高。
S跟C君一樣是SKY畢業的。S看到我,用韓文問了C君後,C君也用韓文回答,C君向我正式介紹了S,我也跟S握了握手,他們正在配時間做跑步訓練,有點被我耽誤了,所以兩人各自看著蘋果手錶繼續跑下去,各自解散。
隔了一陣子後,在辦公室附近新開的咖啡店遇到了S,S正在用筆電寫code,我同他打了招呼,他突然頓了一下,等了幾秒後跟我揮了揮手,可能太專心在coding上吧。我改成外帶,結帳拿著拿鐵出去時,看到C君剛好要走進咖啡店,C開心地主動跟我打了聲招呼。
後來,有一次要在某堂課上簡報,為了連接學校那台古老的投影機,臨時跟C君借了Mac的轉接頭,但報完之後就忘了這事。等了一週後,我突然想起來,C君研究室離我辦公室不算遠,便拿轉接頭去C君的研究室敲了敲門。S開了門,跟我打了招呼:「好久不見!C君在上課。」
我說:「感謝!這是他的轉接頭!」S點點頭,幫我放到桌上,我寒暄幾句後回到了自己辦公室。
...
最近偶遇C君,C君問了要不要吃飯。我很小心不要踩過了那條線,小小翼翼地問道:「反正住附近,叫S一起去吧?」
C君想了個大概零點五秒:「不用不用!S那天要交一個project!而且我跟S只是室友!沒什麼特別的關係!」
四個驚嘆號,是跟這韓國朋友的微妙距離,也只能默默在心中跟他說聲辛苦了。
尾聲:另一個SKY畢業的J君曾跟我說過,C君跟S是從小時候打同個校隊的,向來都是好哥們,大學幸運考上同個學校,現在又在哈佛聚首,真是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