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石洋之與TRIGGER,再到吊帶襪天使的瘋狂饗宴
目前於TOKYO MX、BS日本等日本電視頻道上播放的;睽違14餘年的爭議性動畫續作《新吊帶襪天使》(播放的作品為第二季,本文撰稿時約為7月中旬),從導演至劇本統籌同樣由今石導演指導製作。

導演 今石洋之

新吊帶襪天使視覺圖
身為於動畫工作室「TRIGGER」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兼董事的「今石洋之」,從1995年的GAINAX工作室(後簡稱G社)就作為動畫師開始負責原畫與動畫的製作,當時更是參與了影響後人乃至全世界範圍的現象級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 Air/真心為你 劇照
今石在2011年在完成了G社製作的《吊帶襪天使》(第一季)後帶著大塚雅彥、舛本和也等社內製作夥伴離開公司,同年成立新公司。社名「TRIGGER」寓意為,希望創作猶如子彈射出時被「觸發」的瞬間一樣(這點也與今石等金田流動畫工作者在創作時特別喜歡將角色定格在一個特別設計好的動作、畫面,與這樣的藝術風格不謀而合)。

吊帶襪天使 2008。英文版宣傳圖
在後續的十幾年間該社誕生了許多畫面表現與風格強烈的作品,尤其是原創作品更是將工作室的相關風格總結了一些標準化的特性,如: 《KILL la KILL》、《小魔女學園》、《DARLING in the FRANXX》……無不為人物的顏色高飽和、構圖勾線粗,以及先前提到的定格動作,尤其在出現定格時的那段鏡頭時間內,卻是發生在角色與其他人物或環境衝突下呈現的演出,畫面主體的後方通常有著近乎癲狂流動的速度線特效,搭配上激動、快節奏的背景音樂,常使用搖滾樂、電子音樂,甚至加上人聲Rap,綜上元素的搭配,使得相對靜止的畫面卻不會感到呆版,反而別具藝術效果。在本人的動畫觀影經歷中,個人認為此種演出處理方式在節約成本卻又要保留畫面表現的有限動畫上,最大程度的提升了作品的完成度,可以說在看TRIGGER的作品時有別於觀看迪士尼早期2D手繪全動畫的精艷。

KILL la KILL第一集開頭
回到文章之初,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老油條今石先生依然操刀指導最新一季的《「新」吊帶襪天使》,帶來更多的跳脫保守社會倫理的日本節操——更多的激烈戰鬥帶來的殘肢噴出、爆炸,體液的炸裂,模仿美式影集、動畫的黑色幽默,致敬與諷刺歐美主流商業電影,各種無法用日語表達只能講日式英語的粗口與黃色笑話。

除了上述腳本、台詞設計導向的內容外,大場面的車輛追逐槍戰戲碼;與怪獸/物等巨物戰鬥的環境破壞與影響;不時變換於2D動畫與建模特攝的媒材風格所帶來的視覺衝擊,無不讓觀眾目瞪口呆、絕無冷場。當然這是個日本動畫,也不免要加入一些「御宅」又或是帶有稱為「萌」的和性相關的要素。

變身畫面
本作每一集的播映時間中間時都會有一小段鏡頭,被粉絲圈內人稱為「逆崩壞」(因本作原本的美術風格是較簡約的美式卡通風格化),有著身為主角的兩姊妹在與惡魔戰鬥前會像是美少女戰士一樣突然開始演出一段變身動畫,模仿地跳著鋼管舞,並分別將自身的內褲與襪子脫下化為武器使用。此種新穎設計,建立在本身是搞笑喜劇風格的作品背景,下使得賣弄跟性的相關的動作設計可以邏輯自洽,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
作畫的極致!今石與其他大師的差異化?
本段有感而發於美國芝加哥的Anime Central(Acen)日本動漫流行文化大會,於2013舉辦的講座錄影紀錄,該次講座的主持人們整理、介紹並比較了日本動畫界在作畫(Sakuga)上的大師與其風格、作品的賞析,且將介紹人士的背景圍繞在G社這間工作室。這次講座相較於2011年,多講了許多原畫師(規劃與實作關鍵影格「中間幀Keyframe」的工作者)。在這邊藉由原影片中的介紹順序,我們先單獨提出何為「今田系」的動畫藝術風格。

Anime Central2013 Sakuga seminar講座/研討會
「金田系」(Kaneda-kei)是指受日本動畫師金田伊功(Kaneda Yoshinori) 影響的一種動作作畫風格。

動畫師 金田伊功
簡單來說,它的特色是:
1. 誇張又流暢的動態表現(著重在動作設計的節奏強烈、爆炸力十足)
2. 誇張變形的透視與動線(角色或機械在高速移動中形體會變形)
3. 強調速度感與能量感(火光、爆炸、線條、震動特效非常誇張)
常見於 1980–1990 年代的日本動畫,如《超時空要塞》、《AKIRA》等。且其喜歡在繪製金屬、機械等光滑材質的物體時,時常加上不自然、刻意的十字狀高光疊影,無論面向觀者的那一面是否為面向高光的面。這種被後人稱為「金田光」的技法對之後的日本動畫產生了特別的影響,從此以後只要不是美術風格純寫實傾向的作品,在繪製大型機器人等物件時,時常如此地刻意表現。總的來說,「金田系」可泛指那種高能量、節奏快、線條奔放的手繪動畫風格,對後來許多動畫師如: 今石洋之、中村豊等都深受影響,而今石可以說是將金田系風格發揮到極致者。

金田風格的十字高光 圖1

金田風格的十字高光 圖2
回到本段開頭的講座內容中。還講述到了如: 戰鬥作畫大師;喜歡在環境被破壞時使用方塊繪製飛濺的碎塊的中村豐。

鋼之煉金術師 2003 中村豐的原畫。注意畫面中的方塊體
還有磯光雄於《數碼寶貝大冒險》中以新寫實主義表現暴龍獸與鸚鵡獸在夜晚城市對撞的流暢作畫與自然光影。

數碼寶貝大冒險 1999 磯光雄負責的原畫。在粉絲間這種風格被稱為「全有限」,磯喜好盡可能的用1拍2到1拍3表現像是迪士尼手繪時期動畫一樣的全動畫的寫實動態
以及湯淺政明癲狂的動作表現及包圍簡約色塊與構圖的;可以說是有著童趣而輾轉蜿蜒的構圖曲線。

《乒乓》 2014 湯淺政明。此為動畫中的劇照,角色設計風格來自原作漫畫作者松本大洋
展望未來? 青年動畫制作者育成計画
「青年動畫制作者育成計画」(日語:若手アニメーター育成プロジェクト),是日本動畫製作者協會(JAniCA)受日本文化廳委託,自2010年開始實施的動畫人才培養企劃。而在2012年籌辦的項目稱為「動畫未來2013」(日語:アニメミライ2013),該年度的企劃條目中包含的其中一件作品《小魔女學園》就是交由時任董事今石在剛創辦TRIGGER後的第二件原創作品,導演為當年與今石共同離開G社的吉成曜。

小魔女學園 2017。宣傳圖
該企劃會在每年循環重複執行,由參與公司們提出企劃案。企劃案由原創的短片作品組成,經由AJA(日本動畫協會)與文化廳審核後確定製作,再由各公司(工作室)從應徵者中提拔新人(多為剛畢業的學生或入行未久者),從中挑選3到5名新人參與企畫作品的製作。公司提出「原創短片企劃案」每年開放報名時,參與的動畫公司需提交數個前期製作的資料,包含:
1. 原創故事企劃書(含劇情簡介、主題、角色草圖)
2. 育成方針(說明如何讓新人參與)
3. 導演與主要製作人員名單
這個提案若被文化廳選中,就會得到製作資金(通常約 3,800 萬日圓),並進入實作階段。

青年動畫制作者育成計画2013推出作品與參與廠商
因該企劃提出而製作的作品每年在各節慶、影展、網路發布會等都有機會被公開上映,透過這些作品,新人得以被業界與觀眾看見。某些參與該計畫的新人後來都會被工作室正式錄用或是在業界有後續的其他作品。且在原創短片製作中,會由資深或指導人參與、監督,使新人能在真實的專案與前輩一起工作,學到流程、品質控制、團隊協作等實務。
總結與TRIGGER近期走向
不同於JC Staff或是Sony旗下子公司的A-1 Pictures等常常經手漫畫、小說等多媒體改編作品的商業公司,TRIGGER的行銷風格一直秉持著慢工出細活的精品、原創路線,在去年2024年一改常態,破天荒地第一次製作了漫畫改編作品《迷宮飯》。

迷宮飯動畫版宣傳圖

迷宮飯漫畫原作單行本封面。作品中的世界觀與人物是基於美國桌遊: 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簡稱D&D或DnD)的西方奇幻風格人物設計
原作九井諒子老師筆下的粗線條構圖人物與如同類似美式漫畫般的高飽和上色,這與TRIGGER承襲金田系的美術風格巧合似地類同,這邊尤其推薦第六集中,半身人奇爾查克一邊破解迷宮陷阱與寶箱怪智鬥的追逐戲碼,除了表現了多中近景等大特寫、大透視外;也出現了該社製作風格中較少出現的接近全動畫(此處應為1拍2,一秒24格的動畫將一秒中的所有影格都用持續2格的長度)的奔跑動作,體現了十年來接收製作者育成企劃而來自不同管道的新人的多元風格,開始將工作室的藝術表達與業務範圍推廣與延伸,期待在往後也能看到TRIGGER推出更多精品。

迷宮飯 2024 動畫第6話的追逐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