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針對在菲律賓語言學校如何挑選適合的老師的文章,寫在一個從碧瑤回台灣後,跟不上台灣時間的慵懶日子,想起我和同梯好同學們花費好多心力,試圖搞懂學校學務制度和挑選老師,很可能是剛到校園時花費最多精神的事情。既然都過去了,以此文對認真走過換老師這一遭的眾勇士們致敬。
遊學時間: 2025/05~06
學校課程: JIC PREMIUM/ESL

JIC PREMIUM學生餐廳絕景
以下記錄個人心得(反省)
真希望出發前就有的心理建設
- 設想要花多少力氣在學習
釐清自己學習上的目標,學習目標跟遊學目的不同,如我,雖然確定自己的遊學目的是到碧瑤散心,英文就當額外收穫不要用得失心太重,但除非真的把校園當旅館,不然每天還是會要對同樣的老師,如果真的聽天由命,要每天循環不好的上課時光,真的也不好過。 - 不要把老師當“老師“
或許伴讀這個詞會更貼切,在台灣容易想像老師是會主動引導的角色,有一套教學模式,只要把自己投入在老師建立的系統中就能進步,但我的經驗是(不確定其他語校如何)學生要先學習“如何學習“才能有效的利用資源。 - 好課表要靠自己建立,盡量給出明確的需求與與喜好
雖然大部分的學校應該都有中文經理,或所謂的學務長之類的角色,學生如有任何學習問題都可以反應,但事實有可能是經理們沒有太大的教務權限與經驗,畢竟老師真的很多。所以明確自己的需求,並辨識在學校組織裡,誰才是真正有能力和權限幫助你的人,會更有效率。 像是在JIC一開始會排課表,會先預排聽說讀寫和相應的教材,其實可以自己調配想要著重哪個面向,也可以要求瀏覽全部的教材再選擇,這些老師不見得會讓你知道,或是一些菜鳥老師可能也不知道這個資訊(或不敢跟辦公室老師溝通),當然也要看購買的是什麼課程,像ESL就不能用SM的教材
選課心路歷程與覆盤
誠實面對自己,了解自己並找到最適合的學習配置
- 了解自己對老師的喜好,以下列出一些老師可能會有的屬性,想像一下你最在乎的是什麼呢? 教學技巧 / 英文程度 / 口音/ 教學熱誠 / 個人魅力(外貌穿搭氣味儀態)
- 接受自己的英文程度以及對於口音的需求,真的不是所有老師都會教不同程度的學生,大部分的老師都在中位數,如果程度比較初階,就得找非常有耐心並要會換句話說的老師,程度高階的同學可能用專業術語俚語或歐美文化笑話老師還會聽不懂
- 找到自己的學習風格,有人喜歡挑戰,課本沒有一半單字看不懂就提不起勁,有人喜歡情緒鼓勵較能穩紮穩打的進步,有人喜歡在人際互動中學習,有人覺得1對1上課比較能放鬆。確定自己的程度與學習喜好是選老師排課的定心丸。
- 自己對教材有沒有興趣,能主動想學習的內容會讓大腦更有效的吸收,如果學校安排的教材不喜歡,也可以試著自己找資源,甚至從台灣在帶出過去都好,但如果是主題比較明確或專業的,就更要確認老師有沒有能力與背景知識了。
- 體力精力能上多少課?雖說上課前都已經付錢確定上多少課了,但還是可以靠後續排課來避免調整不讓自己崩潰(或翹課),一對一課和團課的比例,需要輸出的能力,這時如果有願意配合調整上課模式的老師就會很棒
實操步驟
- 直覺跟頻率
如果遊學目標是散心的話,確保上課時間開心最重要,老師的篩選機制就偏像交友了,直覺跟頻率很重要,舉凡老師的教室環境外貌聲音味道笑聲都有可能影響上課心情,對自己誠實吧。 - 自我介紹
有的老師會請學生自我介紹(通常是比較有心的老師)但不見得會自我介紹,先確認有沒有共同的語言,共同語言可以是興趣家庭學歷深一點甚至是價值觀,也許老師有你不熟悉卻感興趣的背景,除了主修教育的老師以外,也有可能是主修心理學政治新聞之類的,甚至有過很多份不同的工作,如果他們願意聊,也可以有額外收穫。 - 確認老師對於不照本宣科的態度如何
有的老師很怕管理層就不敢,或是非常遵守師生分際,或是不想跟你交朋友的更不用說,怎麼判斷呢?看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會不會接著分享自己的想法還是一句ok就過了,或是可以主動延伸話題反問看老師的反應,通常很快就能知道了。
放寬心
- 即使做了再多功課,也可能事與願違,加上語校的一切瞬息萬變,可能最喜歡的老師突然消失,也可能代課老師是你的命定貴人,一切都說不準,入學後到了一個階段,還是不要在課務上有太多的情緒勞動比較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