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講到沙漠,想必很難跟書店連結在一起,但偏偏有一間開在埃及的現代書店「笛瓦」,以提供多種語言的書籍及複合式經營為特色,成功讓當地人踏進書店,也成為女性心靈的庇護所。
《沙漠。詩集。書店》的作者是創辦人之一娜蒂亞,她本身擁有三個碩士學位,也有著經濟相對優渥的家庭背景,她與姊姊赫因及朋友妮哈爾在一場聚會中萌生了合開書店的想法,雖然三個人的個性南轅北轍,但共同的夢想都是讓更多居民進入文字的世界,進而改變大眾的思想,甚至是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曾經有記者在採訪娜蒂亞的時候表示經營書店只不過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但娜蒂亞表示:「難道一定要經濟條件允許,事物才能存在嗎?」倘若那些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空間,是為了讓國家的文化更健全,那為什麼換成個人來做,就認為沒有必要或肯定會失敗呢?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內心澎湃,確實很多人會質疑「文化」無法填飽肚子,也看似非必需品,但「文化」卻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存在,那會逐漸深植到每個人的價值觀,進而提升文化素養,也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娜蒂亞說「笛瓦」成為了許多女性喘息的空間,相較於忽略女性存在的公共空間,「笛瓦」讓她們暫時卸除了身上的重擔與壓力,也成為了隔絕騷擾者的屏障,即便有些消費者並沒有購買書籍,但能有一個地方可以輕鬆喝咖啡,都是讓在地居民的生活產生轉變的契機。
然而,在經營書店的過程也遇到許多的困難與考驗,比如員工犯錯,或是有性工作者利用書店這個空間來招攬生意,在在都需要經營者的智慧應對,而自詡為獨裁的娜蒂亞或許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但當書店需要一個果斷的人選時,她的性格則恰好派上用場,可見在企業經營的觀點而言,沒有既定的完美性格,而是把人放在對的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書中談論的不只是如何經營書店,更多的是對於女性權益的探討,比如生小孩是否是女人最終極的體現?因為她自身感受到的是即便兢兢業業在工作上賣命,但得到最大稱讚的依舊是成為母親,或是女性成功人士的表揚大會,總是沒有男性的身影,就算有也是表現尷尬來隱藏內心的不適,把兩性之間的競爭描述得非常深刻。
我想娜蒂亞在經營書店的過程中,不只是證明了女性也有人生的主導權,在面對某些書籍的審查鬧劇時也展現了堅定的意志,縱使不是每一本經典文學都能在書市存活,但光是經營書店在當地所掀起的文化浪潮,相信都讓大眾的閱讀習慣有了整體的轉變,也給予了民眾看待世界的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