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Risk) 是保險學的起點,但風險的類型千變萬化,從個人的意外損失到影響全球的經濟危機,分類方法也十分嚴謹。掌握正確的風險分類,是理解保險可保性(Insurability)的關鍵。
我們將針對「114年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的這道測驗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其中錯誤的敘述,並透過生活化的例子深化理解。
測驗題目與核心問題
類科:人身保險代理人、人身保險經紀人 科目:保險學概要題號 1: 關於風險(Risk)的分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責任風險是屬於一種投機風險 (B) 純粹風險主要在意下方風險 (C) 基本風險相對特定風險需要政府介入協助管理 (D) 主觀風險相對客觀風險多考量個人認知與效用
試題分析與錯誤選項
本題旨在區分保險學中幾組重要的風險分類:純粹與投機風險、基本與特定風險、以及主觀與客觀風險。
正確答案為 (A) 責任風險是屬於一種投機風險。
錯誤原因分析:
在保險學中,風險主要分為兩大類:
- 純粹風險 (Pure Risk): 結果只有「損失 (Loss)」或「沒有損失 (No Loss)」兩種可能。例如火災、車禍、或疾病。
- 投機風險 (Speculative Risk): 結果有「損失」、「沒有損失」或「獲利 (Gain)」三種可能。例如股票投資、創業。
責任風險 (Liability Risk) 是指依法對第三人負擔賠償責任的風險,其結果只可能是:你必須賠錢(損失),或者你不需要賠錢(沒有損失)。它絕不可能讓你因此獲利。因此,責任風險屬於純粹風險,將其歸類為投機風險是錯誤的。
其他選項的正確性與概念解析
(B) 純粹風險主要在意下方風險
- 概念解釋: 「下方風險」(Downside Risk)指的是潛在的損失或負面結果。純粹風險(例如投保的房屋失火)的結果要麼是損失,要麼是維持現狀,沒有獲利的可能。因此,保險業及風險管理者關注的焦點確實是避免或減輕其可能發生的損失。
- 生活例子:
- 你為手機投保了意外險。這張保單只保證在手機受損時,你能獲得維修或賠償(避免損失),你不會因為手機沒壞而賺到錢。這就是只在意「下方風險」的體現。
(C) 基本風險相對特定風險需要政府介入協助管理
- 概念解釋:
- 特定風險 (Particular Risk): 影響範圍小,只影響個人或單一單位,例如自家遭竊。這類風險可透過保險機制處理。
- 基本風險 (Fundamental Risk): 影響範圍廣泛,對整個經濟、社會或地區造成巨大且難以分散的損失,例如大規模地震、戰爭、嚴重通貨膨脹或系統性失業。由於其影響具災難性且難以量化,私人保險市場往往無法有效承保或分散,因此通常需要政府的介入或協助(例如地震險的危險分散機制、社會保險制度)。
- 生活例子:
- 特定風險: 鄰居家的水管爆裂淹了你的廚房。這由你買的居家保險處理即可。
- 基本風險: 全國性的經濟蕭條導致數百萬人失業。這種風險需要政府提供失業救濟或調整貨幣政策等宏觀手段來管理。
(D) 主觀風險相對客觀風險多考量個人認知與效用
- 概念解釋:
- 客觀風險 (Objective Risk): 這是基於大數法則計算出的可衡量、可量化的損失變異程度。它與個人情緒無關。
- 主觀風險 (Subjective Risk): 這是指個人對某一特定不確定事件所產生的心態、焦慮程度或感知風險。不同的人面對同一客觀風險,其主觀感受(效用或厭惡程度)是不同的。例如,一個人可能因為害怕而高估某種風險,這就會影響他購買保險的意願。
- 生活例子:
- 客觀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百萬分之五的機率發生飛機失事。
- 主觀風險: 小華雖然知道飛機失事率極低,但因為看了一部空難電影,他對飛行的恐懼和擔憂(個人認知),讓他覺得這次飛行的風險非常高,決定多花錢買更全面的旅行平安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