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險管理與保險學領域中,區分「危險事故」(Peril,例如車禍、火災)與「危險因素」(Hazard,增加事故發生機率或損失嚴重性的條件)至關重要。危險因素通常分為三大類:實體、道德和心理因素。
我們將透過分析這道來自「114年財產保險代理人、財產保險經紀人《保險學概要》」的測驗題(第40題),來理解這些看似複雜的專業名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測驗題目與核心問題
類科:財產保險代理人、財產保險經紀人 科目:保險學概要 題號 40: 小明每天開車上班,平日工作繁忙須加班,因而疏於保養愛車,小明某日開車上班途中碰到下雨路面積水,輪胎因胎紋磨平無法抓緊地面,小明雖努力握緊方向盤但汽車仍撞到分隔島,還好小明僅受點擦傷,歸咎原因係因輪胎胎紋磨平,請問輪胎胎紋磨平係屬於下列那一項危險因素?(A) 心理危險因素 (B) 道德危險因素 (C) 生理危險因素 (D) 實體危險因素
試題分析與正確答案
這道題目描述了兩個層次的「危險因素」:
- 根本原因(態度層面): 小明「疏於保養愛車」,這是因為他「平日工作繁忙須加班」,導致對風險的忽視。
- 直接原因(物質層面): 「輪胎胎紋磨平」。
題目明確要求判斷「輪胎胎紋磨平」本身的性質。輪胎胎紋磨平是一種保險標的物(汽車)本身的狀態或條件。
根據保險學對危險因素的分類,標的物本身具有足以影響風險事故發生機率或擴大損失幅度之因素,稱為實質風險因素 (Physical Hazards)。因此,輪胎胎紋磨平屬於實體危險因素。
如果題目問的是「小明疏於保養的心態」屬於何種危險因素,答案則會是心理危險因素(Morale Hazards),因為這是指個人粗心大意、疏忽性格或管理不善,致使增加風險事故發生機率或擴大損失幅度。
正確答案是 (D) 實體危險因素。
四個選項的保險學概念解析與生活例子
(A) 心理危險因素 (Morale Hazards)
- 概念解釋: 心理危險因素(又稱心理風險因素)是指出於個人態度或疏忽,而增加損失發生機率或擴大損失幅度的因素。它與主觀危險(Subjective Risk)相關,但著重於行為上的疏忽或不關心。
- 生活例子:
- 疏忽的心態: 小明因為加班太累,對輪胎磨平「覺得應該不會出事」,因而疏於保養的心態。
- 設備的閒置: 某人在工廠內裝設了消防灑水系統,但為了省電而長期將其關閉。
(B) 道德危險因素 (Moral Hazards)
- 概念解釋: 道德危險因素是指意圖不當得利而故意引發意外事故發生或擴大損失幅度之心態。這是一種涉及詐欺、蓄意的行為或意圖。
- 生活例子:
- 詐領保險金: 某人為了領取汽車保險金,故意將車子開去撞毀,並捏造假車禍。
- 蓄意縱火: 企業主面臨財務困難,故意縱火燒毀投保的工廠以取得鉅額保險賠償。
(C) 生理危險因素 (Physiological Hazards)
- 概念解釋: 雖然此名詞未在提供的資料中明確作為主要分類定義,但在人身保險風險分類中,通常指被保險人身體或健康狀況對風險的影響(如心臟病史、高血壓等)。對於財產保險而言,此類因素通常不適用。
- 生活例子:
- 人身健康狀況: 駕駛人因為有色盲,導致無法正確判斷交通號誌而發生事故。
- 年齡或體能: 高齡者因反應速度較慢而增加發生車禍的風險。
(D) 實體危險因素 (Physical Hazards)
- 概念解釋: 實體危險因素(又稱實質風險因素)是指標的物本身具有足以影響風險事故發生機率或擴大損失幅度之因素。這些因素是物質性、具體可觀察的。
- 生活例子:
- 財產本身的缺陷: 本題中,輪胎「胎紋磨平」是汽車這個標的物本身的物理狀態。
- 環境與結構: 房屋使用了易燃的建材,或是工廠堆放了高度易燃的化學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