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惑:告別魯蛇,人生的第二道選擇題》
第三章:親情的溫暖枷鎖
時針指向了晚上十一點,辦公室裡只剩下語彤和雨柔兩人,電腦螢幕發出的微光映照著她們疲憊的臉龐。
趙文傑在下午五點半準時「消失」,臨走前只丟下一句:「明早十點前把上週會議記錄整理好。」
李浩然則在六點一到,便瀟灑地背起他的潮牌背包,彷彿這間辦公室的沉重氛圍與他毫無關係,語彤和雨柔又多花了好幾個小時處理那些永遠清理不完的瑣事。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吧!再耗下去,明天會變成兩隻行屍走肉。」雨柔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發出滿足的嘆息。
她看著語彤還在盯著電腦螢幕上的求職網站,那些閃爍的職缺資訊,像是嘲諷的星辰。
雨柔輕輕拍了拍她的頭,用一種帶著親密感的語氣說:「別太逼自己了,回家好好睡一覺。辭職的事,我們慢慢來,不要被突如其來的自由沖昏了頭。」
語彤點了點頭,關機時電腦發出了一聲輕柔的「嗶」,這聲音對她來說,像是一種暫時解脫的信號。
她們一起走出辦公大樓,夜晚的臺北空氣變得涼爽了一些,但語彤心底的燥熱感卻沒有消退。
在捷運站口,她們擁抱道別,約好週末再見。
語彤搭上了前往新北郊區的捷運,那是她和父母同住的地方,一個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傳統守舊的小公寓。
回到家,已經接近凌晨,客廳的燈還亮著,語彤的母親,張美華,正坐在沙發上看著政論節目,電視的音量調得很大聲,那是許多老年人特有的習慣。
美華看到語彤回來,立刻關掉電視,起身走過來。
美華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臺灣母親,把女兒的安穩視為自己人生的最大成就,她總認為女兒應該像同學許若晴那樣,早點找個好歸宿,過上不用操心的生活。
「妳怎麼又這麼晚?這個工作是要把妳的肝都操壞嗎?」美華的語氣裡充滿了心疼與責備的矛盾情感。
她遞給語彤一碗還溫熱的鱸魚湯,湯頭清澈,魚肉潔白,散發著濃郁的鮮味。
這碗湯是母親無言的愛,也是她無聲的壓力,語彤接過湯,心頭湧起一陣暖意與酸楚。
「媽,妳不用等我啦!我已經是大人了。」語彤輕輕地說,坐在餐桌前,一口一口地喝著魚湯。
「大人?大人就不需要人擔心嗎?」美華坐在對面,語氣放緩,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難以化解的憂慮。
「妳那個大學同學若晴,我聽說她連遊艇都買了,妳呢?三十歲了,連個像樣的年終獎金都沒有。媽不是要逼妳,只是擔心妳的將來。」美華的聲音裡帶著一絲顫抖。
語彤知道,這番話並不是惡意,而是不同世代觀念與階級焦慮的體現。
美華和語彤的父親林福德,一輩子靠著省吃儉用和賣力工作,才在郊區買了這間公寓,他們深信努力一定會換來回報。
但他們無法理解,在資本高度集中的現代社會,「努力」二字有時候只是少數人的奢侈品。
語彤放下湯匙,抬起頭,看著母親那佈滿歲月痕跡的臉龐,她原本想把辭職的念頭告訴母親,但話到嘴邊,又變成了:「我一直都很拼命想要有成就,但後來我才發現,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責任。」
她希望透過這些話,能讓母親能感受到她即將承擔的「新責任」,而非單純的「逃避」。
美華聞言,表情變得更複雜了,她誤以為語彤是在自我安慰,在為自己的平庸找藉口。
她嘆了口氣,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起身準備收拾碗筷。
就在此時,語彤的父親,林福德,從書房走了出來。
福德是個計程車司機,他就像傳統的父輩,對女兒的關心是內斂且不善表達的。
福德只是沉默地掃了一眼語彤,然後對美華說:「孩子大了,讓她自己決定吧!」這句話雖然簡短,卻是林家父女之間難得的溝通橋樑。
他沒有像美華那樣直接給予壓力,而是給予了語彤一絲無聲的空間。
語彤感激地看了一眼父親,她知道,父親雖然不理解她的「失志」,但至少他給予了她最起碼的尊重。
語彤起身,抱了抱美華,然後走進自己的房間。
她躺在床上,感受著魚湯的餘溫與父母親的矛盾愛意。
她知道,她人生的下一步,不僅僅是自己的選擇,更牽動著這個緊密而脆弱的家庭。
窗外傳來遠處公車的引擎聲,在這個深夜裡顯得特別清晰,彷彿在預示著,她即將踏上一段充滿未知與顛簸的旅程。
以上故事為虛構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