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惑:告別魯蛇,人生的第二道選擇題》
第二章:職場的無聲的戰場
語彤結完帳,走出「微光角落」,仁愛路的車水馬龍聲瞬間淹沒了咖啡館內的輕柔音樂。
她感覺到一股躁動不安的情緒在胸口翻騰,那是一種混雜著不甘心和無助感的複雜體。
她攔了計程車,報了公司地址:一棟位於松山區、外表陳舊、但在電子業鼎盛時期曾經輝煌過的辦公大樓。
她知道,在這種星期五的下午三點,大多數「正常」的公司都已經在準備收尾迎接週末,但她的部門「創意行銷部」永遠處於一種永無止境的備戰狀態。
計程車司機是一位大約五十歲的張大哥,他從後照鏡看了語彤一眼,點了一根菸,那股帶有老舊皮革和菸草的氣味瞬間瀰漫了整個車廂。
張大哥的形象代表傳統勞動階層與處於中年焦慮的青壯世代,他沒有多話,只是打開了廣播,裡面正播放著一則關於青年失業率與房價高漲的新聞。
語彤聽著那充滿數據與分析的播報聲,覺得那些冰冷的數字,正是她自己人生困境的註腳。
她想開口請司機大哥把菸熄掉,但看到他疲憊的側臉,又將話嚥了回去。
她理解這種生活中的小叛逆,或許是許多底層工作者面對壓力時,僅有的自我慰藉。
抵達公司樓下,語彤深吸一口氣,走進那臺散發著老舊電路板氣味的電梯。
公司的氣氛總是壓抑而緊張,一進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坐在主管位置上的趙文傑,語彤的直屬上司,一個四十多歲、頂著地中海型禿頭、穿著永遠皺巴巴襯衫的中年男子。
趙文傑是典型的職場「老油條」,擅長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將責任推給下屬。
他正對著電話大聲抱怨著:「我告訴你,那個案子黃掉,完全是他們那邊的問題,我們語彤的企劃案,是完美的!」
語彤聽到自己的名字,心頭一緊,她知道這句「完美的」不過是趙文傑在甩鍋時,用來粉飾太平的說辭。
事實上,趙文傑在提案過程中,為了討好高層,多次修改了語彤的原創想法,使得企劃變得四不像,最終的失敗,他卻要語彤來承擔最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職場的權力不對等和陰暗宮鬥,讓語彤感到噁心。
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電腦螢幕上還停留在那個被中止的專案檔案夾,紅色的「CANCELLED」字樣像一個血盆大口,嘲笑著她的所有努力。
這時,她的好朋友,同部門的周雨柔,偷偷遞給她一杯冰鎮的烏龍茶。
雨柔是語彤在公司裡最親近的盟友,她們倆同樣是職場「小蝦米」,經常互相抱怨、互相取暖。
雨柔比語彤小兩歲,家境普通,但性格樂觀、情商極高,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灰色地帶。
雨柔壓低聲音,用氣音說:「聽說趙副理昨晚又去陪總經理打麻將了,他今天的心情可能比你杯底的咖啡渣還要混濁。」
語彤接過茶,那冰涼的觸感讓她稍稍清醒了一些。
「我已經對這個地方不抱任何希望了。」語彤低聲回應,語氣中充滿了深深的疲憊。
「我剛剛在想,有人曾經安慰我:『有時候做不成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其實是上天對你的保護。』」
她抬頭看向雨柔,眼神裡帶著一絲困惑:「妳覺得呢?這句話是心靈雞湯,還是真的有道理?」
雨柔沉吟了一下,沒有立刻回答,只是輕拍了拍語彤的肩膀,她知道語彤此刻的迷惘不是一句話就能治癒的。
辦公室裡,除了她們,還有另一位同事,李浩然,他是部門裡的年輕世代代表,二十五歲,剛畢業兩年,穿著潮牌,對傳統工作模式嗤之以鼻,只對能快速變現的「流量密碼」感興趣。
浩然正戴著耳機,一邊滑著手機看股市線圖,一邊用腳打著節拍。
他偶爾投來一個輕蔑的眼神,似乎在說,這些中生代的努力,都只是無效的重複勞動。
浩然的傲慢與自信,恰恰映襯出語彤這一代人的不上不下與自我懷疑。
語彤打開電腦,決定不再看那些失敗的企劃案,而是打開求職網站。
她知道,雖然她感到萬念俱灰,但她必須為自己找到一線生機。
她必須承認,目前的工作環境已經嚴重消耗了她的熱情與生命力。
雨柔見狀,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擔憂。
她知道語彤的辭職念頭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長期積累的失望所致。
在這樣一個充滿世代衝突、貧富差距與職場壓榨的環境裡,語彤下一步的決定,將會是她三十歲人生的最重要轉捩點。
以上故事為虛構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