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每天煮的那壺水,竟然真的能『抓塑膠』!」
每天煮水竟然能減塑?研究證實:煮沸「硬水」可去除九成微塑膠,壺裡的水垢原來是健康守護者
我們每天都在煮水,但你可能不知道,那層被嫌到不行的「白白水垢」,其實正在默默幫你「抓塑膠」。2024 年,美國化學學會(ACS)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揭露一個讓人驚呼的發現:只要煮開「硬水」,再過濾一下,水中的微塑膠含量就能減少高達 90%。
這項研究由中國廣州醫科大學與暨南大學團隊主導。研究人員發現,當水中含有較多礦物質(尤其是鈣離子 Ca²⁺ 與碳酸根 CO₃²⁻)時,加熱至沸騰會生成碳酸鈣晶體。這些晶體會「包覆」或「黏附」懸浮在水裡的塑膠微粒,使它們變重、沉澱,最終可以被濾除。
簡單來說,那些讓人討厭的「白色水垢」,其實就是碳酸鈣沉澱,而那些沉澱中很可能還「夾帶」著微塑膠。
只要在冷卻後把沉澱物過濾掉,水就變得更乾淨。
研究結果指出:
硬水(高礦物質水)去除率:可達 90%
中硬水:約 80%
軟水(礦物質低)僅約 25%
這個自然發生的「共沉澱」現象,讓「煮水」不只是殺菌,而成了日常最簡單的減塑方式。
國際媒體如 ScienceAlert 與 ChemistryViews 紛紛報導,稱這是「最平價、最貼近生活的減塑方法」。
美國化學學會也在官方聲明中指出,這項研究「為全球家庭帶來可立即實踐的飲水改善方案」。
環境學者表示,這項研究並不代表所有塑膠都能被去除,但對於硬水地區居民來說,這是個幾乎零成本的健康加分習慣。
在許多城市,水質礦物含量高,家家戶戶的水壺、熱水瓶、濾水壺底部都會形成水垢。以往人們視它為麻煩,如今看來,它可能正是「看不見的保護層」。
煮水這件每天都在做的小事,竟然藏著一場「化學級的環保革命」。
科學家笑說:「下次看到壺裡那層水垢,別生氣,它正在替你上班。」
有沒有覺得神奇?
你每天都在煮水、泡茶、泡咖啡、煮湯,
看起來再普通不過,
結果科學家發現——這其實是你家裡最天然、最便宜的「減塑神器」
一項刊登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的最新研究指出:
只要煮開「硬水」(就是會讓壺裡長水垢的那種水),
再過濾一下,
水裡的微塑膠含量竟然能少掉 高達 90%!
為什麼?
因為當水裡的鈣質和碳酸根遇熱時,
會變成碳酸鈣晶體(就是水垢的主角),
而這些小小晶體會像「磁鐵」一樣,把微塑膠黏起來,
然後一起沉到壺底。
冷卻後再用濾紙或細網過濾掉這些沉澱,
那些「被抓住」的塑膠顆粒就被一起帶走。
研究數據超明確:
硬水(礦物質多)→ 可去除約 90% 微塑膠
一般水質 → 約 80%
軟水(礦物少)→ 約 25%
聽起來像魔法,卻是貨真價實的化學。
而那層你覺得礙眼的水垢,其實是「塑膠陷阱」!
它不是髒東西,而是幫你抓掉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塑膠的證據。
想想看,我們每天煮的水、泡的咖啡、煮的湯、燙的菜,
原來都在默默為健康加分。
不用濾芯、不用機器、不用花錢,
光是每天煮水這件事,
就能讓你少喝進成千上萬顆塑膠顆粒。
生活裡最微小的習慣,
有時候就是最強的防線。
那層白白的水垢,或許就是你家的「塑膠捕手」。
下次看到它,不妨笑一笑,
因為它可能正在幫你做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