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 George 第二次進入世界沖煮大賽的決賽階段,而這次他拿下 2025 WbrC 世界沖煮大賽 冠軍。他提到第一次參賽時(2023 年,他獲得第五名)感到非常緊張和擔憂,這次隊長做好準備,並提升英語表達,他表示,如果他能用中文在舞台上發言,他可能會表達得更多(www。

沖煮理念與核心主題
George Jinyang Peng 提出的核心主題是**「溫度與咖啡」**(Temperature and Coffee)。他認為,在咖啡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溫度的精確控制至關重要,從產地、烘焙、沖煮到品飲都涵蓋在內。
在沖煮哲學上,他始終相信,給予咖啡的能量越多,就能從中萃取出越多物質。所有的研究和數據,包括對溫度曲線的掌控,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一個美好的、複雜的、令人愉悅的**「美好時刻」(lessing moments)**。
1. 產地與生豆處理的溫度哲學
他選用來自巴拿馬(Panama)的藝伎(Geisha)咖啡,生長在海拔約 1900 公尺處。該產區的獨特之處在於晝夜溫差可達 22°C。這種劇烈的溫差能減緩咖啡的成熟速度,並在咖啡中建立起豐富的風味和複雜度。
採收後,處理採用低日照環境下的櫻桃日曬(cherry dried down race)方式。低溫乾燥的環境保留了產區的純淨風味、活潑的酸質以及陽光氣息,沒有任何額外添加,是純粹的自然風味。
2. 烘焙環節的溫度魔法
為了完整釋放咖啡的潛力,George 運用了溫度的魔法,創造了**「一豆三烘」(one coffee three roasts)**的獨特策略。他將同一批咖啡分成三種烘焙曲線,並在三個不同的溫度點結束烘焙:
• 185°C 結束:用於呈現花香(floral notes)。
• 187°C 結束:用於呈現成熟果香(ripe notes)。
• 189°C 結束:用於呈現堅果調(nutty notes)。
這三種烘焙曲線,對映色值Agtron 92/90/88,的咖啡以等份(每種曲線各 5 克,共計 15 克)混合,用於單次沖煮,以實現風味的平衡與複雜度。
設備與準備
1. 濾杯選擇: 他選用輕量化的 45 克 Solo 濾杯,因為它能夠保留更多熱量給咖啡粉層,從而提高萃取效率。
2. 水溫控制實驗: 在比賽開始時,George 透過實驗證明,水壺內的水溫(約 96°C)與壺嘴流出的水溫(約 80°C)之間存在差異。這說明了對水溫的精確控制不僅指加熱水溫,也包括使用低吸熱濾杯以及預先釋放一部分 80 克的水。
3. 預熱與飲用體驗: 為了確保熱咖啡倒入冷杯時不會因溫差導致熱量流失,影響理想的飲用窗口,他將咖啡杯放在加熱墊上,將溫度設定在約 40°C。
沖煮配方與三段式溫度控制
• 總體配方: 總共使用 15 克咖啡粉(混合三種烘焙),研磨度設定在 FM 磨豆機的 11 clicks。搭配 210 克 TDS 為 40 PPM 的天然礦泉水。
• 總沖煮時間: 1 分 45 秒。
他將沖煮過程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結合水流控制(melody)和不同溫度,旨在達到風味最大化:
第一階段:初始至 30 秒,30 克 96°C熱水緩慢畫圈注入,高溫快速啟動萃取,擴散化合物,帶來鮮明而柔和的酸度。
第二階段:30 秒至 1 分 10 秒,90 克 96°C維持相對高溫,因為經過大量比較,George 發現相對高的溫度能顯著提升甜感。
第三階段 :1 分 10 秒至結束,90 克80°C降低水溫並使用水流控制,來減少水流擾動,此階段有助於減少苦味和澀感。
風味宣言
George 強調品飲中的溫度控制是整個體驗的最後一環。他鼓勵使用溫度計來監測咖啡溫度。
1. 香氣捕捉: 當咖啡溫度在 65°C 左右時,是捕捉香氣的最佳範圍。如果咖啡太熱,高溫可能會蓋過其餘風味;如果太冷,美好的香氣則會消散。此時可以捕捉到麝香葡萄、杏桃、熟蘋果和覆盆子的香氣。
2. 風味平衡: 當咖啡降溫至 50°C 左右時,是品嚐和感受咖啡平衡的最佳時機。此時的風味描述包括麝香葡萄、蜜桃和覆盆子,餘韻則帶有柑橘、蜜桃和蜂蜜的甜感。
3. 溫度變化: 當咖啡進一步冷卻至 45°C 時,風味會轉變為麝香葡萄、蜜桃和柑橘,酸度則成為覆盆子和葡萄的混合,口感到中等圓潤絲滑。
總結
George Jinyang Peng 的比賽展示圍繞著**「溫度與咖啡」**這一主題,展現了對溫度控制的極致追求。他通過跨越產地環境(22°C 溫差)、烘焙創新(一豆三烘)、沖煮方法(精確的三段式水溫控制,從 96°C 到 80°C),以及品飲體驗(將杯子預熱至 40°C,並在 65°C 和 50°C 監測風味) 等多個環節進行實踐。其目標是利用科學的數據與研究,確保在沖煮過程中不損失咖啡最細微的自然美好,最終為評審帶來一個複雜、平衡且難忘的咖啡時刻。
後記
George 隊長拿下今年的世界沖煮賽冠軍,在指定沖煮環節又拿下最高分,為什麼說又呢?在2023年闖進決賽那年指定沖煮也是最高分,指定沖煮是選手會使用同一批大會當天提供的未研磨咖啡豆,並且完全沒有資訊,必須依靠當下經驗判斷,這支豆子該如何沖煮,非常考驗咖啡師經驗及功力,George 隊長對咖啡的理解非常紮實,也是我在看他比賽感受到的,他的展演的每一個沖煮理念其實都是現實很多人都知道的,但特別的是他用科學數據實際攤開在人面前,並且用科學把每一個環節串接起來,並且實踐在實際出杯上,如果有到上海可以去喬治隊長的咖啡廳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