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三重縣,錯過了伊勢神宮等於是沒有走訪三重縣。因為這座伊勢神宮從歷史典故和日本神道信仰角度來說,都很值得大家走一趟。 更重要的是,雖然日本有所謂的三大神宮之稱,但真正可以霸氣的擔當 "神宮"兩字的,就只有伊勢神宮。根據伊勢神宮官方的網站內容介紹 :
伊勢神宮的正式名稱為「神宮」,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由供奉天照大御神的皇大神宮(內宮)以及供奉豊受大御神的豊受大神宮(外宮)為主的125座神社所構成,其面積幾乎相當於法國巴黎市中心。
足以見得伊勢神宮的宏偉,不是限縮於一個小神社建築。江戶時代三重縣當地流傳民謠「伊勢音頭」,其中一節提到「伊勢へ七度 熊野へ三度」,意謂人生應當到伊勢神宮參拜七次,往熊野三山參拜三回。沒有來參拜伊勢神宮,感覺就不會受到日本的天照大神照顧的感覺。
如果大家已經走訪過京都的下鴨神社、上賀茂神社 (請見 : 讓下鴨神社幫你集結美容、好姻緣、除厄運的神秘力量),這種區域性,大的跟一個公園一樣的神社,那伊勢神宮的規劃一定會讓你更加震撼。一個相當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神宮規劃,讓伊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以伊勢神宮為核心的神社都市也不為過。大多數的遊客,在不知道伊勢神宮的規畫概念,大部分會參拜的地點幾乎都集中在內宮的區域,也讓這個區域變成觀光客眼中認識的伊勢神宮,但其實這個地方也只是伊勢神宮的一部分。

伊勢神宮內宮的入口處
而說起伊勢神宮的歷史,就不得稍微帶一點日本大和民族的皇權建立的道統。在人類的歷史上,建立王權治理的正當性,不外乎從兩個支柱建立 : 君權神授 (帝王是神明的化身神明的代表)、祭祀王權的祖先表示效忠。 而日本的大和皇權的道統,來自於天照大神 (日本的太陽神)這位女神。相傳天照大神,派了自己的孫子 :
天孫(邇邇藝命) : 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是日本傳説中的葦原中國治天,也是地神五代之一,也是神武天皇(日本第1代天皇)的曾祖父。
降臨現在九州的地界,有了天孫降臨的傳說。 後來添孫的曾孫,也就是第一代天皇 "神武天皇"開始東征,最後統一了整個日本建立的大和王朝。 天皇的名號就從此建立。既然天皇的祖先是天照大神,那麼祭祀天照大神確認神權的正統,就變成日本神社祭祀的主神,以彰顯皇權的威信。

祭祀天照大神的內宮主殿
也就是說,天皇在日本的地位,就是存於世界的人神,也是日本做國家級祭祀的最大宮廟主委。 這種拜神社,祭祀表達效忠的概念,深藏在日本古代的權力概念上。即使到了江戶時代,當時的第二大戰國大名 加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為了表示不與德川家康對抗,就祭拜了松崎神社,供奉德川家康表達效忠 (請見 : 加賀百萬石 前田利家的家 : 散步也很舒服的金澤城)。 德川家康後來也被祭祀成人神,有 "東照大權現 "的稱號。 顯示這種君權神授的概念在日本古代的權力授與是共同價值。而祭祀人家的成人神,更是彰顯治權的正當性。

伊勢神宮的建宮起源
而說起日本天皇傳說,大家打過遊戲大概都聽過三個神物 : 勾玉、八咫鏡、草薙劍。在初代天皇傳承皇位的時候,新任的天皇就要繼承這三個神物 (跟傳國玉璽的概念差不多),宣示自己的正統。 一般來說,自己的祖先要自己拜,皇居裡面要拜天照大神很合情合理。根據伊勢神宮的介紹 :
內宮所供奉的主神「天照大御神」原本由歷代天皇供奉於皇居內,但自第十代崇神天皇即位起,便遷往皇居外供奉,到了第十一代垂仁天皇即位,巡視全國各地的倭姬命(垂仁天皇之女)得到天照大御神的神示,而將天照大御神移駕至伊勢。據說,那是距今約2,000年前的事了。
雖然當時的歷史在缺乏歷史文書呈現當時的政治狀況,但是卻可以了解到,當時雖然神武天皇統一了日本,但畢竟地廣人稀,為了爭奪權力一定也會涉及鬥爭。 從日本的神話當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八百萬神明,其實有分為天上神,和居住在「葦原中國」(人間世界)的神明。 追溯這些歷史可以發現,其實日本神明的起源,不只是天照大神一脈,而是還有來自於出雲大社的出雲體系的神明。舉例來說,大家熟知的 稻荷神社的稻荷神,就不是出自於天照大神神話的神明。
而有鑑於權力的交融,很多時候來自於通婚和治權的妥協。神社和神祉的供奉上,就得有所妥協。 我們寫過的下鴨神社以及上賀茂神社,其實就是賀茂氏的家廟,而這些神社的供奉追溯歷史,也可以看見其實是皇權上的治權妥協。也正是如此要有一個神明的道統解釋下鴨神社的 賀茂建角化身的八咫烏,是高皇產靈尊的曾孫賀茂建角身命的化身,幫神武天皇開路,之後成為鴨縣主之祖。

碰到中秋的月讀祭伊勢神宮的祭祀舞表演
其實大家稍微推敲一下,蓋很多神社表示皇權的延伸,拜天皇的祖先表示效忠。那其他的神社在這個概念下,就是天皇統一日本,併購了很多原本的在地國主,變成國家的一分子。神社的設立,其實就是日本古歷史的考證依據。
這時候我們言歸正傳,為什麼伊勢神宮如此霸氣,可以直接使用"神宮"兩個字,而不需要冠上地名。 如果大家知道
日本天皇家族的成員是沒有姓氏,只有名字。真是不好意思,只有我們這種平民百姓才必須用姓氏代表我們的出處。尊貴的天皇來自天上血脈,不會跟我們這種凡人一樣需要性氏
那麼伊勢神宮的尊貴,就跟它所侍奉的天照大御神 (天皇的大大大祖宗)有關係。而其中的道理是來自於,代表天照大神的神物
神聖鏡子「八咫鏡」,就供奉在伊勢神宮。所以伊勢神宮有著「八咫鏡」的故鄉的稱號,也因此最為尊貴。
而其他的諸如 : 名古屋的熱田神宮(傳說中的劍「草薙劍(天叢雲劍)」的故鄉,象徵著武力)和東京皇宮(神聖寶石「八坂勾玉」的故鄉,象徵日本皇室的「仁德」),的地位自然要往後排序。理由在於草薙劍是須佐之男從八岐大蛇身上拔出來的神劍,在日本的正史上記載天叢雲劍被認為導致天武天皇生病,於是在688年從天皇寢宮移出,遷置於熱田神宮內。 而八坂勾玉象徵皇室的仁德,自然要隨身在天皇身邊。 而代表老祖宗的八咫鏡,在伊勢,伊勢神宮自然就變成最為尊貴的代表 :
自然就要比照天皇的名號,以神宮兩個字為名
所以當日本人稱神宮的時候,內行的人就知道,指稱的就是伊勢神宮。而平安神宮雖然也被稱為三大神宮之一。但理由並不是供奉了天皇的神物,而是因為後來日本的首都定於京都,為了紀念日本桓武天皇遷都1100週年而建造的神宮。

平安神宮的大鳥居
如果我們對於神宮是祭拜天皇與天皇的祖先。我們順著歷史的洪流往下走,就會理解,在君權神授的概念下,做為日本最大的廟公的天皇,還是得會通靈之術。根據記載,外宮所供奉的主神「豊受大御神」為距今約1,500年前,在雄略天皇22年(西元478年)時,天皇在夢中得天照大御神的諭示,將豊受大御神自丹波國(現今的京都府北部)迎駕來伊勢。 雖然這些建立神社的歷史不見於神社的細部介紹,對國外的觀光客來說看的一知半解。 但是可以推測的到,當年會把這些象徵天皇權力的神物供奉在不同的位置,一方面有著神靈對身體造成影響的傳說,另一方面也是有幫老祖宗建一個皇陵祖墳的概念而建設這些歷史悠久的神社。
但無論如何,這些神社其實都是了解日本文化的起點,而逛神社跟神明打個招呼,如果幸運地又獲得神明的加持,走一趟日本是不是就增添了一點趣味性的進香團的概念? 讓自助旅行多了一點神話的味道。
而通常走進日本的神社,在風水上必須要有乾淨的河水,還有很多神木級的森林。走進伊勢神宮,在旁邊的宇治橋的底下,有非常乾淨的河水。裡面的魚不太怕人,喜歡生態的人可以帶著相機在神社的周遭做一點生態觀察。這天我們造訪伊勢神宮,發現宇治橋下有很大隻的日本禿頭鯊,坐在河邊拿起手機,就這樣拍攝日本禿頭鯊的吃播,讓我們對神社周邊的生態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至於伊勢神宮有趣的故事,礙於篇幅的限制,就留待下一篇細細跟大家分享,怎樣暢遊伊勢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