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明明心裡已經很不想了,嘴巴還是說出「好啊沒問題」。
掛掉電話之後,你盯著天花板,問自己: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很多人以為,只要我再體貼一點、再配合一點、再努力一點,對方就會看見我的好,就會開始珍惜我。但實際上,你用委屈換來的,從來都不是珍惜,而是習慣。
習慣你永遠說好,習慣你從不拒絕,習慣你就是那個可以被犧牲的人。
今天這個故事,改編自我和朋友的親身經歷,文內人物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我想讓你看看,一個人是怎麼從「不敢說不」,走到「終於為自己做選擇」的。
「妳真的不來?」電話那頭,楊子賢的聲音聽起來有點意外
林雨晴握著手機,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剛洗完澡,頭髮還在滴水,臉上敷著面膜。她深吸一口氣:「對,我不去了。」
「但我已經跟我媽說妳會來了。」
「那你跟你媽說我臨時有事。」
電話那頭安靜了幾秒,然後掛斷了。
雨晴把手機扔在床上,躺下來盯著天花板。心跳得有點快,但奇怪的是,她沒有想像中那麼慌。
這是她第一次,在交往三年後,拒絕去他家吃飯。
—
三年前,她第一次去楊子賢家的時候,帶了一個蛋糕
楊媽媽打開盒子看了一眼:「喔,我不吃甜的。」然後就把盒子推到一邊。
整個晚餐,楊媽媽都在講她兒子有多優秀,講到大學怎麼拿書卷獎,講到公司主管怎麼器重他,講到隔壁王太太的女兒多想追他。
雨晴坐在旁邊,笑著點頭,偶爾說「子賢真的很厲害」。
回家的路上,楊子賢問她:「我媽人還可以吧?」
她想說其實有點尷尬,想說楊媽媽從頭到尾都沒問過她一句話,想說她在那個家裡感覺自己像個訪客。
但她說:「還不錯啊。」
從那之後,每個月至少去兩次。每次楊媽媽都會「隨口」提一些建議——妳頭髮要不要剪短一點比較清爽,妳這份工作好像不太穩定,妳是不是該考慮換個方向。
雨晴都笑著說好,說我會考慮。
然後回家把自己關在浴室裡,開著水龍頭,讓流水聲蓋住她的哭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