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這件事,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選錯標的,而是因為心太亂。漲的時候怕錯過,跌的時候怕再跌。但其實,這一切焦慮都來自一個問題——你在處理那些根本不屬於你的事情。
阿德勒說過「課題分離」,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只處理自己的課題。別人的課題、世界的課題,與你無關。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人生哲學,其實放進投資裡,也一樣準。
市場漲不漲、跌不跌,是市場的課題,不是你的。媒體說什麼、朋友買什麼,也是他們的課題,不是你的。 經濟週期長一點還是短一點、政策變化快還是慢,通通都不是你能控制的。 這些都不是你的課題,但偏偏,大多數人每天都在為這些事擔心。而真正屬於你的課題,其實只有幾件簡單的事。
- 第一,你要不要持續學習?
- 第二,你能不能穩定賺錢,然後規律地投資?
- 第三,你有沒有在選那些自己真的看得懂、長期有前景的公司?
- 第四,你能不能在市場波動的時候,保持理性、不亂動?
這些,才是你的課題。其他的,真的都不是。
查理·蒙格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他不預測市場,不追新聞,也不焦慮短期波動。他知道自己要幹嘛,只投那些他懂的公司,只做他能理解的決策。 他曾說:「我不試圖變得聰明,我只試圖避免愚蠢。」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課題分離。 市場會犯錯,別人會情緒化,但那不是他該管的課題。 他該管的,就是讓自己別被市場的情緒帶走。
而李笑來也講過類似的觀念。他說:定投的功課,在投資之前就做好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該做的,不是在市場漲跌之後慌張地反應,而是在市場之外、在投資之前,早早想清楚你能控制什麼。 比如你的收入結構,你的學習能力,你對公司的理解,你的投資節奏。 這些是你能掌握的。其他的,交給時間。
很多人一開始定投的時候,都希望找到一個「完美策略」。但所謂完美,不在策略裡,而在心智裡。 真正穩定的定投者,不是因為他選得最準,而是因為他最少干擾自己。 他不每天看盤,不隨便換標的,不因別人一句話就懷疑自己。 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也知道什麼事該放下。
課題分離,其實是幫你劃清這條線。
- 一邊是你能控制的——你的投入、你的學習、你的耐心;
- 另一邊是你無法控制的——市場、情緒、風向、消息。 當你能分清楚這兩邊,你的投資會變得前所未有地安靜。
有時候,你會發現市場在暴漲暴跌,你卻能繼續生活。不是因為你麻木了,而是因為你清楚知道:那不是你的課題。 你只要持續做自己的事,該學的學,該投的投。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最大的報酬,來自於這種穩定。
定投其實就是一場長期的修行。
它不僅是錢的複利,更是心的複利。 當你不再被市場牽著走,你才開始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這時候你會發現,課題分離不只讓你投資更穩,也讓你的人生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