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建立在因為獲得夠多,所以拿出一部分,可不是左手進右手出。以結果來看,金錢當然是夠用就好,退休後要有多少的現金流,端看自己想要過著怎樣的生活。如果慾望減少,身體也很健康,當然就不用編列那麼多的預算,多的錢就是用來處理那個萬一如何如何的情況。
何謂財務自由?就是擁有花不完的錢,這是架構在能夠持續有現金流進來的前提之下。只要一直有錢進來,可以支撐起每月支出的費用,那就是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換言之,如果有人能夠月入百萬直到人生盡頭,那麼這個人就算每個月都花費90萬元,一樣有花不完的錢。縱然,還要考慮風險的因素,萬一如何如何,每月支出擴大了怎麼辦?除了這樣的思考方向之外,也可以從另一個方向去思考,那就是節省每月支出,自然就不用擔心需要有足額的收入才能抵銷每月的支出。例如每月收入百萬的百萬哥,他願意將每月支出由90萬元降低至40萬元。那麼就算他的每月收入降到50萬元,一樣可以維持錢花不完的境界。
換言之,只要能夠降低支出,那就可以更容易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當然,能夠降低的幅度會是有限的,但不代表不能一直推出新的節約方案。在所謂的開源節流之後,自然就能加速往財務自由的境界邁進。而在此之前,就可以設想自己每天都很富裕這件事。想想看,就算跨過了財務自由那條線,身上也不會散發什麼神光,一樣是這樣平常的過著日子,一樣想吃美食,想出國旅行,沒什麼不同。與其注重在退休後要過著如何衣食無缺的日子,倒不如注意眼前的富裕感。這並不是說要短視近利,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對於每一筆增加的收入,都要心懷感激。
像是月光抽獎中了一筆現金,即使不是那種一次就能讓自己財務自由的金額,但至少自身的資產增加了;股票的股利增加了幾十元,那也是增加啊!因為有中獎,所以就請周圍的人喝飲料,即使因而支出了幾百元,讓資產減少了,但分享的概念很重要,就是因為自己擁有更多,所以才分享出來。這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建立在因為獲得夠多,所以拿出一部分,可不是左手進右手出。以結果來看,金錢當然是夠用就好,退休後要有多少的現金流,端看自己想要過著怎樣的生活。如果慾望減少,身體也很健康,當然就不用編列那麼多的預算,多的錢就是用來處理那個萬一如何如何的情況。 之前也體悟過,如果是在自己要用餐的前提下,可以不用有選擇困難,就用超商的食物也可以填飽肚子的。並不是說那些美食或飲料不吸引自己,而就是因為都有吸引力,所以就通通都不選擇,那就不會有煩惱了。餐標也可以降到百元以下,就不用煩惱超出預算的問題。整理一下思緒,並不是說美食不重要,在和親友聚餐時可以用來創造美好的回憶,大家難得相聚,自然要吃點不一樣的,這可以理解。而自己一個人時,就吃自己設定好的食物,這不是刻苦生活,而是選擇好了就不用再做變動,省去抉擇的時間成本。
換言之,自己吃什麼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有足夠的營養素就行,不一定非要來個特別的,好幾百元的餐才行。降低自己的食慾,代表對於所吃進的食物不挑惕,就算是類似的也行。例如今天吃生吐司,明日吃蜂蜜吐司,後天吃小麥胚芽吐司,這是可以安排的。每天都吃得到吐司很重複嗎?只要自己經過實驗後認為可以,不會吃膩,那就可以繼續執行下去。因為降低食慾而省下的餐費,就可以做更多的運用,這也是自己的選擇。能吃飽有錢可以運用,就是一種富裕的生活。
沒有人規定午餐或晚餐要吃個百元上下的便當才行,不想吃便當的人,可以有其他的選擇,或者跳脫正餐這個範疇,做其他的嘗試也是可行的,例如就吃個輕食也可以。另外,像是購買即期食品,一來可以節省餐費,二來是在食物快過期時吃掉,也可以避免食物資源的浪費。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消耗一些即期品,也是在幫助這個世界,減少食物的浪費。再者,像是購買吐司在期限內分次吃掉,就算過期一天了,也不容易立即變質壞掉,還是可以有食用可能性的。如此就不會受到保存期限所捆綁。所謂的保存期限,還是要看食材的品質來做綜合判斷,例如新鮮的魚類和肉類,在傳統市場買通常會比在超市買要來得新鮮。
在超市買的魚類或肉類,即使還沒到保存期限,也有可能腐壞,對於講究新鮮的人而言,就必須在買入後盡快食用,而不用放到快過保存期限才使用。了解食材的特性之後,也更能安排食用順序,不會因為被保存期限推著走,而吃的過多或過少。能夠讓自己的餐費有更大的支配空間,就不會讓正餐這個概念所束縛著。正如楊定一博士所說的,不感到飢餓,就可以不吃,勞動量大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按照個人身體需求來做調整。不會是無論食量大小都給一個便當,這樣也太沒有彈性了。
固然,能夠節省下來的餐費是有限的,還有可能會因為平時吃太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報復性亂吃的可能性。而月光認為,節省本身就是一個習慣,並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注意情緒的變化,會去想說自己真的吃得太差嗎?吃的都差不多?是不是把焦點都花在想要吃什麼上面?原本是想要讓飲食變得簡單才採用這樣的飲食方式,如果有什麼反彈或需要調整的地方,那就提出來討論,就知道自己到底在意的是什麼?這也是讓自己感到富裕及提高配得感的必經過程之一。飲食簡單不代表就不能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樣的生活的重點之一,就是在把關每一筆的支出。
減少各種的花費,就能具體減少收到卡費帳單時的壓力。如果卡費總額甚至超過了每月收入,那壓力就會更大。但反過來思考,每月數萬元的收入,不也能聚沙成塔的慢慢累積出退休金嗎?那麼,這個月的卡費雖然不少,那下個月就有降低的空間,不是嗎?月光覺得,富裕的生活來自於自我的不斷驗證,並非與他人作比較。就算別人中餐要吃上一個200元的便當配上一杯特大杯的星巴克咖啡,那也跟自己無關,自己就照自己決定的菜單去執行就好。所謂的富裕。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降低餐費不代表就是不富裕了。沒有品嚐過某種美食,也不代表人生就是黑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