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是指維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的費用,包括住房、食物、交通、娛樂等各項開支。 生活成本會因地點、生活方式和家庭規模等因素而異。
本文將重點放在「食物」和「地點」。

出遊、聚餐的吃喝花費算在「玩樂」費用而非「食」費用。
2021年8月開始金額明顯下降原因,工作地點自8月底從台北改為高雄,生活水準不變的情況下,高雄物價較低導致花費減少。
以2021年1月~7月的台北開銷粗估,未調高雄的年度花費約$99,400元,平均月開銷約$8,283元,調高雄後的花費約降低8.43%。降幅不大的原因為開銷本就不高,沒有多少降低空間。

2021年9月起花費,從$8,332下降到2022年一二季的$6,239元
- 2022年1月~6月平均為$6,239元。
2022年7月明顯增加(漲幅約37.79%)
- 2022年7月~12月平均為$8,597元。(已超過2020年在物價較高的台北花費。)
- 2023年全年平均為$8,726元。
- 2024年全年平均為$8,512元。
- 2025年1月~3月平均為$8,840元。
2025年4月再次增加(漲幅約20.16%)
- 2025年4月~9月平均為$10,622元。
原本的伙食費預算是控制每日在$300元內,全月不超過$9,000元,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最低薪資調漲和物價上漲,在2025年4月正式宣告預算不足需提高預算。
以上的前提是「在有限的預算內維持均衡飲食」,避免營養不均衡導致「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引發健康問題。
如泡麵、吐司、速食、鹽酥雞、...等,營養成分單一或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可以偶爾吃,但不能做為主食。若真以泡麵和吐司作為主食,一天伙食費不到$150,全月不到$5,000,但這種做法是在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長期來說反倒弊大於利。

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於今(26)日召開會議,經勞、資、學、政四方委員討論,決定自115年1月1日起,每月最低工資由28,590元調整至29,500元,調升910元,調幅3.18%;每小時最低工資則比照每月最低工資之調幅,由190元調整至196元。調整案將由勞動部陳報行政院核定。若經行政院核定,最低工資將連十漲,每月最低工資由105年的20,008元調漲至115年的29,500元,漲幅為47.4%;每小時最低工資也由120元調漲至196元,漲幅為63.3%。
資料來源:勞動部。
最低工資從104年7月1日起生效的$20,008元,到115年1月1日起生效的$29,500元,104年~115年的12年漲幅約為47.4%。
經常性薪資中位數,104年為33,434元,113年為37,679元,114年1月~8月約為$38,221元。以完整數據來估算,104年~113年的10年漲幅約為12.7%。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根據自己數年來的記帳,每月的三餐花費從2022年7月增加37.79%後,不到4年的時間,2025年4月再增加20.16%。對比2021年10月7日主計處的經典名言:「蚵仔麵線一碗20元」。我選擇相信自己記帳的數字,萬物皆漲,薪水的漲幅卻連通膨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