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竹人的後花園|十八尖山的百年歷史、自然風光與人情味散步路線
🚶♂️ 十八尖山:新竹人的共同記憶與交流空間
十八尖山被譽為「新竹的後花園」,不僅是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也是許多新竹人彼此認識、交流的場域。沿途大家熱情打招呼,形成獨特的在地人情文化。
🦌 原住民的鹿場:道卡斯族的早期活動地
在漢人移入之前,十八尖山一帶原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鹿場,是族人狩獵與活動的重要空間。這段歷史為後來的地景發展奠定了原生基底。
🌾 清代邊界與墳塚地:十八尖山的早期開發
1761 年清朝在此設置「土牛溝」作為漢人與原住民的邊界。1772 年起,隨著漢人開墾,十八尖山一帶逐漸被作為漢人墓地,地景逐步轉變為先民安葬之所。🌳 日治時期的現代公園規劃
1916 年起,新竹廳長高山仰開始規劃新竹公園與十八尖山的連接工程,1924 年正式開闢為遊覽公園,並遷移山上墓塚,展開現代化綠地建設。
⛩ 東山森林公園的誕生與戰爭禁區
1927 年十八尖山被改制為現代森林公園,命名為「東山森林公園」,以慶祝昭和天皇登基。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於山中開鑿防空洞與碉堡,全面封山禁止民眾進入。
🌳 戰後軍事管制下的自然保留
國民政府接收後,十八尖山被劃為軍事區域,一般民眾不得進入。也因此意外保留了山林的原始樣貌,為日後的公園規劃留下珍貴的自然資源。
🌲 公園再生:從軍事區到市民綠地
1956 年,新竹縣政府將十八尖山劃為公園;1962 年正式開闢遊覽區。1982 年新竹升格為省轄市後,定名為「新竹市第一號公園」,成為市民重要的休憩空間。
🌸 現代的賞花勝地與在地活動
近年來,市府積極整理環境,並舉辦「十八尖山賞花月」等活動,吸引大量遊客與市民參與,使這座山重新煥發活力,成為春季賞花與休閒的熱門去處。
🕳 防空洞步道:重現歷史軍事記憶
為呼應歷史背景,部分登山入口特別規劃「防空洞步道」,讓遊客親身走進昔日戰爭遺跡,體驗不同於一般健行的歷史氛圍。
👨👩👧 世代相傳的山林情感
許多新竹人從小在十八尖山遊玩,長大後又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踏上熟悉的步道。這裡不只是綠地,更是串起世代記憶與情感的共同場域。
更多有關十八尖山的故事,請至荒野保護協會了解更多。
📣 行動呼籲|用精準圖文幫你做行銷
像十八尖山這樣的在地故事,搭配圖文優化,就能成為 Google Discover 上的高點擊內容 🚀
📸 讓我們用「精準圖文」幫你把品牌故事說給對的人聽👇
📩 歡迎留言,一起把你的內容也變成下一則被廣傳的熱門探索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