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四月的午後。 我請了喪假,去辦汽車過戶。流程還沒跑完,卻發現忘了帶身分證。 心一橫,決定搭公車回家。還好當天天氣沒有太熱,空氣悶悶的,但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站牌比記憶裡先進,電子顯示閃爍著下一班的時間。 一位大媽向公車招手,車卻沒停。她說:「你問我?我怎麼知道他不停呢?我們可以來告他啊。」
我笑了笑,繼續等下一班。
搭上車後,悠遊卡餘額不足,只好投現金。 大媽問我為什麼不坐紅色椅子,我說那是博愛座。 她說:「現在沒在分了啦!」但我還是沒坐。
車子繞進我不熟悉的路線,另一位大媽說:「這是111線,我常坐,很熟。」 她聊著聊著,突然看著我說:「如果我有妳這麼漂亮的女兒就好了。」 我笑了笑,心裡很開心,這個讚美讓我有點害羞。 我回答她:「我年紀也不小啦。」
下車後,那位大媽也跟我一起下車。 她問我知不知道哪裡可以租房子。 我並沒有很熱情地告訴她,因為我也不知道。 一方面是我還在忙著過戶的事,另外是還沒有從媽媽過世的不習慣感覺中緩過來。
我回家拿了證件,搭計程車回監理站,終於辦好過戶。 打電話給爸,說另外一台車還是不要辦了,掛在我名下就好。 他說換成他的名字保費要多一萬多,還好之前沒成功。
那天的搭車旅程,是自從學生時代過後十幾年來第一次自己搭公車。 陌生又熟悉,像是生活在提醒我:
有些路線你不熟,但有人會告訴你怎麼走; 有些誤認你沒預料,但也可能是一句溫柔的讚美。

那是剛辦完媽媽的喪禮後,一切正要再度回歸正軌的一個偏移。 蠻奇妙的體驗,所以才想記錄一下這不一樣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