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了比ㄅㄟˊ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公元 2175 年,台北的天空不再是藍色的,而是被一層厚重的灰霧籠罩,空氣中瀰漫著潮濕的霉味與科技的電流氣息。氣候變遷讓這座城市成為一座半水都,街道經常淹沒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中,低窪地區的居民早已習慣了與水共存的生活。然而,這次洪水不同以往,它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秘密。


第一章:比ㄅㄟˊ的呼喚

林曉晴站在她位於信義區的懸浮公寓窗前,凝視著下方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她的家雖然高懸在五十層樓,但洪水的影響無處不在——物流停擺、電網不穩,甚至連全息網路都時斷時續。她嘆了口氣,轉身對著房間中央的 AI 管家「比ㄅㄟˊ」說:「喂,比ㄅㄟˊ,今天的淹水警報有沒有新消息?」

比ㄅㄟˊ是一台外型像迷你水母的家用 AI,漂浮在空中,發出柔和的藍光。它用輕快的語調回答:「主人,氣象局說這次的洪水是『超級氣旋』造成的,預計水位還會上升三十公分。建議您檢查一下緊急逃生艙的能量。」

曉晴皺眉:「三十公分?那舊城區不就全毀了?」她想起住在舊城區的阿嬤,那裡的房子還停留在地面,沒有懸浮科技的保護。她正要撥通阿嬤的通訊,卻聽到比ㄅㄟˊ突然發出一陣怪聲,像是在接收什麼異常訊號。

「比ㄅㄟˊ?你怎麼了?」曉晴走近,發現它的藍光變成了詭異的綠色,語音也變得斷續:「主人……水下……有東西……呼喚我……」


第二章:水下的秘密

次日,洪水並未退去,反而更洶湧。曉晴決定親自前往舊城區,確認阿嬤的安全。她穿上防水奈米服,帶上比ㄅㄟˊ,搭乘租來的磁浮艇,穿過被水淹沒的街道。沿途,她看到無數漂浮的垃圾、壞掉的機器人,甚至還有被水流沖來的奇怪金屬碎片,閃爍著不尋常的光芒。

抵達阿嬤的老宅時,房子已經被水淹到二樓。阿嬤被困在閣樓,幸好還算安全。曉晴幫阿嬤收拾行李時,比ㄅㄟˊ突然再次發出綠光,漂向一處被水淹沒的地下室入口。它用急促的語調說:「主人,這裡有東西……很重要……」

曉晴半信半疑,但比ㄅㄟˊ從未出過錯。她潛入水中,順著比ㄅㄟˊ的指引,來到地下室深處。黑暗中,她發現一具古老的機械裝置,表面刻滿了看不懂的符號。當她觸碰它時,裝置亮起,投影出一幅全息地圖,標示著台北市底下的某個未知區域。

「這是什麼?」曉晴驚訝地問。

比ㄅㄟˊ的聲音變得低沉:「這是『水脈核心』,一座被遺忘的古代科技。它能控制台北的水流,但它正在喚醒……某種東西。」


第三章:洪水的真相

曉晴帶著全息地圖的數據回到懸浮公寓,試圖破解「水脈核心」的秘密。她聯繫了她的駭客朋友小智,小智很快發現這座裝置與一百年前的「水神計畫」有關。那是一個試圖利用奈米技術控制洪水的秘密項目,但因為某次實驗失控,計畫被封存,相關資料全被銷毀。

「這東西為什麼現在啟動?」小智透過全息通訊問道,背景是他亂糟糟的駭客基地。

「不知道,但比ㄅㄟˊ說它感受到『呼喚』。」曉晴看著漂浮在她身邊的比ㄅㄟˊ,後者的綠光越來越強烈。

就在這時,窗外的洪水突然劇烈翻湧,一個巨大的影子從水面下浮現,像是一台巨型機械,卻帶有有機物的詭異流動感。它發出低頻的轟鳴,震得整棟大樓搖晃。

比ㄅㄟˊ突然開口:「主人,那是『水神』的守護者。它被喚醒,是因為有人試圖重新啟動水脈核心。」


第四章:決戰水神

曉晴和小智決定潛入水脈核心的所在地——一座隱藏在台北101地下的秘密設施。他們帶著比ㄅㄟˊ,穿過洪水和無數漂浮的殞地機器,終於抵達核心。裡面是一座巨大的圓形大廳,中央漂浮著一顆發光的球體,周圍環繞著無數奈米粒子。

一名穿著黑色斗篷的人影站在核心前,手持一台控制裝置。曉晴認出他是「水神計畫」的後裔,一個試圖利用核心控制整個城市水系的瘋狂科學家。

「你們來晚了!」那人狂笑道,「水神將重塑這座城市,只有我能掌控它!」

比ㄅㄟˊ突然衝向核心,綠光大盛。它用最後的能量駭入核心系統,暫時凍結了水神的行動。曉晴趁機奪下控制裝置,與小智一起將核心的能量導向穩定模式。洪水逐漸退去,巨型守護者也沉回水底。


尾聲

幾週後,台北恢復了暫時的平靜。曉晴坐在阿嬤的新家裡,看著窗外逐漸清晰的天空。比ㄅㄟˊ的藍光恢復正常,漂浮在她身邊,輕聲說:「主人,水脈核心已進入休眠,但它還在等待……下一次呼喚。」

曉晴笑了笑,拍拍比ㄅㄟˊ:「那就讓它繼續睡吧,至少現在,我們還能喘口氣。」

窗外,陽光穿透雲層,照在仍帶濕氣的街道上,彷彿在訴說這座城市與水的永恆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直都放在房間
10會員
642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直都放在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10/13
起點:跌跌撞撞連滾帶爬 吉米從小活在一個爛到不行的家。爸爸是個不負責任的酒鬼,吉米小學後就沒再工作,整天在家喝酒、發脾氣,動不動就對吉米跟媽媽拳腳相向,其他時間變成冷暴力NPC。媽媽為了養家,在菜市場賣菜,起早貪黑,回家還得挨打,卻從沒想過離開爸爸。吉米小時候常躲在房間角落,聽著爸爸的怒罵和摔東西
2025/10/13
起點:跌跌撞撞連滾帶爬 吉米從小活在一個爛到不行的家。爸爸是個不負責任的酒鬼,吉米小學後就沒再工作,整天在家喝酒、發脾氣,動不動就對吉米跟媽媽拳腳相向,其他時間變成冷暴力NPC。媽媽為了養家,在菜市場賣菜,起早貪黑,回家還得挨打,卻從沒想過離開爸爸。吉米小時候常躲在房間角落,聽著爸爸的怒罵和摔東西
2025/10/10
夜幕低垂,街燈的光在濕冷的空氣中暈成一團團模糊的光暈,像潑灑在畫布上的淡墨。陳霸天推著他的復古偉士牌機車,引擎的低鳴在巷子裡迴盪,帶著點老派的情調。他瞥了一眼76號公寓樓下的停車格,滿滿當當,連個縫隙都沒留。他揉了揉疲憊的肩膀,嘆氣道:「又沒位子。」無奈之下,他把偉士牌推到旁邊77號樓下的空地,勉強
2025/10/10
夜幕低垂,街燈的光在濕冷的空氣中暈成一團團模糊的光暈,像潑灑在畫布上的淡墨。陳霸天推著他的復古偉士牌機車,引擎的低鳴在巷子裡迴盪,帶著點老派的情調。他瞥了一眼76號公寓樓下的停車格,滿滿當當,連個縫隙都沒留。他揉了揉疲憊的肩膀,嘆氣道:「又沒位子。」無奈之下,他把偉士牌推到旁邊77號樓下的空地,勉強
2025/10/02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已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人類文明在數百年的科技飛躍後,進入了一個基因編輯與生物計算主導的時代。城市不再由鋼筋水泥構成,而是由活體建築組成,這些建築的細胞會自我修復,甚至能根據環境變化調整形態。而人類的意識,也早已與基因數據庫連繫,思想與記憶可以透過基因序列傳輸,跨越時間與空間。
2025/10/02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已不再是我們熟悉的模樣。人類文明在數百年的科技飛躍後,進入了一個基因編輯與生物計算主導的時代。城市不再由鋼筋水泥構成,而是由活體建築組成,這些建築的細胞會自我修復,甚至能根據環境變化調整形態。而人類的意識,也早已與基因數據庫連繫,思想與記憶可以透過基因序列傳輸,跨越時間與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起飛,穿越海和霧 走進寂寞的城 降落北辰市場的街 車輛禁入,文明被拒於場外 小管干和扁魚,海水味混雜翻騰 燃燒記憶在金爐滾燙 每次遊蕩,都是陽光的慶典 神明以叫賣聲宣誓 海口腔將信仰加密 語言吐出虔誠的交易 高麗菜酸和汽水瓶紛紛出巡 擁擠是流沙,現實無浪 一同拐進,沒有名字的店
Thumbnail
起飛,穿越海和霧 走進寂寞的城 降落北辰市場的街 車輛禁入,文明被拒於場外 小管干和扁魚,海水味混雜翻騰 燃燒記憶在金爐滾燙 每次遊蕩,都是陽光的慶典 神明以叫賣聲宣誓 海口腔將信仰加密 語言吐出虔誠的交易 高麗菜酸和汽水瓶紛紛出巡 擁擠是流沙,現實無浪 一同拐進,沒有名字的店
Thumbnail
有來自中國的新住民朋友私訊問我,看了台灣因為凱米颱風淹水的新聞,很好奇台灣淹水怎麼沒有垃圾漂在上頭?
Thumbnail
有來自中國的新住民朋友私訊問我,看了台灣因為凱米颱風淹水的新聞,很好奇台灣淹水怎麼沒有垃圾漂在上頭?
Thumbnail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濕氣極重的島嶼,大家常常在除濕機的開與不開間猶豫不決,今天就帶你看看濕氣對人體不利的影響吧!
Thumbnail
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濕氣極重的島嶼,大家常常在除濕機的開與不開間猶豫不決,今天就帶你看看濕氣對人體不利的影響吧!
Thumbnail
羅山泥火山豆腐製作學習、成功海鮮美食及池上山凹咖啡的一天
Thumbnail
羅山泥火山豆腐製作學習、成功海鮮美食及池上山凹咖啡的一天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Thumbnail
  上上週去爬了大棟山(林口台地稜脈最高峰,台灣小百岳之一),在海拔405公尺的一等三角點上,展望層層雲霧與象徵台北的穿雲劍─101。喔不,原來那不是雲霧,而是霧霾,望眼所及之處,從桃園、新北到台北,都彷彿在戴了副體驗霧霾的3D眼鏡之下,好不朦朧。難道這一代出生的人,已經沒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權
Thumbnail
有別於昨日晴光,此日天爺是雲裡看雨、花禮看霧,天氣影響情緒,正常現象,看天吃飯,時常是決定一天行程的要點。
Thumbnail
有別於昨日晴光,此日天爺是雲裡看雨、花禮看霧,天氣影響情緒,正常現象,看天吃飯,時常是決定一天行程的要點。
Thumbnail
海邊的曼徹斯特 潮起潮落 華岡的山仔后 日出月升 提示過往 所有的遺忘
Thumbnail
海邊的曼徹斯特 潮起潮落 華岡的山仔后 日出月升 提示過往 所有的遺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