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談起 AI 生成的作品「沒有靈魂」,卻鮮少有人說得清楚原因。我想,用音樂作比喻,或許能稍微說明我的感受。
AI 可以生成畫作、文字、動畫,唯獨音樂——的確音樂能藉由 AI 生成作品,甚至投影呈現虛擬歌者,但每個人的獨特性始終無法複製,這不僅是聲線或嗓音的差異,更關乎生命中的情感、當下的氛圍與人性流動的痕跡。
若 AI 開發商止步不前,音樂恍若被禁錮在一個狹小的玻璃瓶中,縱有滿腹樂章,也無法將迴響投向遠方天邊。它的能與限,取決於開發者:如同一家餐廳,請來名廚,縱然菜色再豐富,想突破仍舊得依賴他,而非自身的雙手。
真正的音樂,必須透過歌者以心唱出旋律;聽者以耳傾聽回響,聲音穿透空氣,在雙方之間激起微妙真實的共鳴。
記得,無論是音樂或其他創作,是以人為軸心,引領藝術前行,不是被軟體與關鍵字操控。
我喜歡「純粹」的表演,街頭藝人便是其中之一,因為興趣,因為投入,所以我愛。
街頭藝人表演的歌唱,歌聲悅耳,但多停留在耳畔的愉悅,未能觸動我心底。有一天,一組男女街頭藝人來到公園,曲聲未央,我已離開,並非意興闌珊,而是觸及無語之境,那股清新帶點R&B的樂息,是屬於她獨有的餘韻。
昨天,得知他們在別的展場表演,我騎機車前往。表面上,我並未表現出特別熱烈的反應,只是內心充滿欣慰,情緒的漣漪一點一滴地擴散開來,我靜靜地聽了兩個多小時,才離開。
我聆聽的,不是分數,不是技巧,是她唱得真誠的模樣,以及伴奏大哥全情投入的氛圍。
下次,如果你偶遇街頭藝人表演,若能停下腳步,欣賞完一場他們的表演再離開,對表演者而言,那股動容遠比你想像的更為深刻。
其實,音樂不只是旋律,而是讓你真正意識到,原來心中還藏著一份——微小、隱隱悸動的愉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