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開始練習慢跑的時候,可能連一百公尺都覺得喘,甚至還可能產生耳鳴的現象,但慢跑從來不是比快,也不是為了勝過誰,它比的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你可以從自己能忍受的距離開始進行。跑個幾天,身體會慢慢記得上次的節奏,然後你會驚訝,原來曾經讓你氣喘吁吁的路程,現在也可以跑得這麼輕鬆。
從五百公尺到一公里,再從一公里變成三公里、五公里。其實,就算只是跑個三到五公里,也已經足夠讓你感受到身體的暖和。不是距離決定一場跑步的價值,而是你願不願意出門的那一剎那。
慢跑不用快,十五分鐘也好,三十分鐘也行,讓自己體內的汗水緩緩流出。在這段期間,你可以掛上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那感覺就像是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會有一種「心開了」的感覺。
你也可以用手機慢跑APP,記錄自己的足跡資料,也能把資料分享到慢跑的社群平台,有時,會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如果想更進一步,也可以加入跑團,有人陪著跑會多一點樂趣。就算你有「社恐」,但別忘了,慢跑是用腳步在對話。五公里你自己跑,可能會感覺枯燥;十公里和跑友一起,卻輕鬆到像是獨自跑五公里的路程。
慢跑有一個細節最容易被忽略,就是熱身。
跑步之前,不妨花一點時間,讓身體慢慢醒來,做些簡單的暖身操;跑完後,也別急著到了終點就坐下休息。在剩餘的路途上,可以改用走路方式,慢慢走完它,讓身體慢慢歇息。
喝水也是很重要,但記得別跑到終點就猛灌冷水,那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慢跑中,冬天應該是最難熬的季節。難的不是跑步本身,而是踏出門的那一步。
清晨的冷空氣像刀子,讓人不由自主縮緊脖子,夜晚的寒風更是無情,讓人只想縮回被窩,然後對自己說:「等天氣暖和一點再跑好了。」
冬天的跑步,是一場和自己的對抗。懶惰、退縮、想逃避的念頭會一一浮現。
但也正因為艱難,那一步才顯得珍貴。當你終於勇敢跨出第一步時,那寒冷中藏著一種莫名的清醒。和夏天那種全身流汗黏膩的悶熱感不同,冬天的跑步有一種乾淨利落的清爽。
很多人說,慢跑是為了身體健康、為了興趣、為了交朋友。但我覺得慢跑最動人的地方,是它給予你一種釋放感。
身體、心裡,同時內外放鬆的感覺。
其實我認為,一個人跑,是自我訓練;一群人跑,是陪伴。 不過無論哪種方式,它們的共通點就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