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本是不打算在方格子寫這類型的文章的
但基於某種原因,還是放了
最近在矛盾中,找到了某中堅定
是一個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的過程
正文: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喜歡「天賦」這個詞(天才、天分亦然)。
作為從小自學圍棋到6段的小小圍棋人,其實這部分還是挺有自信的,但也因此,曾經也被別人說過我是天才。
「老師,你覺得我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嗎?」
「老師,他卡很久了,是不是沒天分?」
教學十幾年,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有時候出自家長焦慮之口,有時候出現在沒自信的孩子的心裡。
所以關於天賦,我有話想說。
教學過程裡,我一直很喜歡用原子習慣的概念來引導孩子們-設定目標,著重於過程。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或是別人的結果而感到焦躁不安,但其實真正重要的感受,是學習與體會本身,樂在其中,其實才是最厲害的能力。
我也跟很多家長、學員、孩子分享過,當我被別人稱為天才的時候,他們沒有看見我人生中至少下過兩萬盤棋以及解過超過兩萬題。雖然在5段以前我基本沒怎麼做過題目,甚至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所謂努力的感覺,但那並不代表我沒有努力過,只是這個過程中,我很享受,但我很清楚我的棋力,絕對不是上天給的。而這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孩子們,也不是擁有世俗底下的天賦。
那個五個月真實棋力到升段的孩子,五個月他做了九千題。
那個小學一年級到野狐5段的孩子,他寫到階六四本寫完。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動漫火影忍者裡面小李這個角色,雖然岸本齊史最後讓他相形失色於佐助之下。小李沒有忍術的天賦,卻在體術上做出無人可敵的努力,在第一次看到小李這個角色的時候,可以說是當時期裡面的中忍最強,而佐助在岸本齊史筆下,給了血輪眼這個天賦上的優勢,後來小李的戲份就逐漸變少了,甚至動畫中很明白的想告訴大家努力跟天賦比,到底值不值得的這件事,看得出來作者本人那種矛盾與掙扎。
但在這段故事中,我比較喜歡小李這個角色所傳達的道理,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天分,那就是「努力的天分」,在努力這件事情上有異於常人的執著。
網球之神費德勒曾經說過:我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一切都很容易。
在費德勒的演講裡,一般人所謂的天賦,不像是上天給予的禮物,更像是所謂的恆毅力。
我們以為的網球天才,展現了如動漫角色小李的故事中一樣的思維。你們眼中的天才,來自於我們對於「努力」這件事情的不放棄。
作為老師,乘載了不少孩子的夢想。心中很清楚答案,我們應該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讓他們學會堅持,還是學會放棄?其實這個答案也埋藏在許多成人的心中,但是很簡單,所謂的放棄,其實真正意義上叫做休息,只要確定自己有重新出發那天,那就叫做恆毅力。
天賦,其實無法實際被衡量,所以真正的衡量,來自於自己心裡放不下的比較。我們以為別人很厲害,卻忽略地別人背後的努力。而比較也是之前分享過的,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的話,如果要比成績或結果,那要跟過去的自己比,而非跟別人比,真的要跟別人比的話,比努力的過程。
如果夢想沒有時限,那何必比較?用舒服的方式前行就好。別人的成績,不是用來為自己貼上沒有天賦的標籤用的,而是去看看自己如果成為更好的樣子會是什麼?
只要陪伴,所有孩子都有努力的天賦。
此篇也獻給所有夢想路上迷茫的人。
此篇同步更新於下列粉絲專頁:
殭屍老師Zombie Teach Facebook
碁心MindGo Facebook
Jeter's 教養園地 Facebook
(Jeter's教養園地即將合併於殭屍老師Zombie 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