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投資題材延燒,晶片/雲端平台/能源已經熱了幾輪,但現在資料中心內的「電力與冷卻」這塊更底層的基礎設施也受到矚目。大型AI基建中,最受矚目的專案之一是美國政府背書, OpenAI 主導、SoftBank、Oracle、NVIDIA 協作的「Stargate」資料中心建設計畫,規模高達 5,000 億美元、10GW 的AI算力。
本僧這週觀察的,是在這波趨勢中浮上檯面的台廠——東元電機(1504)。雖然長年定位在傳產電機領域,但近期透過與鴻海策略結盟,開始將業務版圖延伸至 AI 資料中心的機電基礎建設供應。這個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模組化資料中心的雙方分工,東元從模組化資料中心外部供應鏈切入
根據公告,東元與鴻海透過換股合作共同進軍模組化資料中心(MDC)領域。鴻海負責伺服器、機櫃整合與ICT架構,東元則提供液冷/氣冷散熱與空調系統、變壓器(油浸式 / 乾式)、高壓/低壓配電盤、匯流排系統、儲能等外部供電與散熱系統。
從供應鏈位置來看,東元確實切入了 AI 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領域,也逐步承接大型CSP在馬來西亞的工程案場;此外,美國德州 TECO-Westinghouse 廠與馬來西亞擴產中的匯流排工廠,皆具備支援美系雲端客戶的潛力。東元同時具有多元的營運題材,是市場中可以說唯一同時有美國製造,電網電力系統,資料中心電力系統/散熱系統/儲能系統,機器人/電動車馬達等題材的公司,以上每個單一題材在台灣證卷市場中都可以舉出一兩檔飆股,可見東元具有十足的潛力.
Stargate 專案與東元可能的角色
Stargate 計畫預計 2026~2028 年間分期建置 10GW AI資料中心。根據 TechNews 援引美銀分析,每 MW 建置成本約 3,900 萬美元,其中冷卻與電力系統成本約佔 15~20%。若以每 GW 約新台幣 1,100 億元的外圍設備市場規模計算,東元若能掌握 50~80% 市占率,每年對應營收可能達新台幣 1,850 ~ 2,960 億元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