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的投資方向是對的
台積電今天到達歷史新高1500元的價位。看看這張k線圖,你過去那幾年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讓你錯過了台積電。

或許你有買,買了一點點,有到賺錢,但不多。
大家都知道我2019就買進了台積電,買大家都會買,什麼時候賣才是考驗人心的時候。今天我的隊友問了我一句話:我們如何知道自己這樣子是走在對的路上。
這個問題在我「散戶進化入門」這本書中有提到一點概念。橋水基金達里歐在破產之前都覺得自己一路順遂,直到破產時才意識到,如果我都是對的,為什麼我會走到破產這個境地的?
所以我們如何確定自己的投資走在正確的路上,這是一種反思,也是一種正常的大腦運作機制。有人說我們的大腦一天到晚杞人憂天沒事找事,但是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對未來最壞打算的想法,就就卡內基中的一條金律:評估最壞的狀況。
我們如何確保自己投資是走在安全的路上?如果是一般人,那就確保你處在科學的範圍內。科學講述了一個範圍內的世界,可以量化可以穩定由他人複製,一切事情都有了解釋。而在科學領域的投資法,就是指數投資。你在這個圓圈內,只要依照指數投資的規則去運作,你就能賺到這個範圍內的錢。
而指數投資之外,就是主動投資的世界。這個世界由於環境不斷變化,所以規則不斷地在改變。
那指數投資不是也處在不斷變化的投資世界當中嗎?為什麼指數投資的方法都不變呢?因為投資世界中,指數投資畫了一個範圍,這個範圍內的變化最少,所以可以用一些理論和方法去歸納,去科學化。就像指數投資說了,只要投資大盤指數,就能得到市場平均報酬。但是不同國家的發展不同,指數長期發展不同,報酬就不同。所以要挑哪個市場進行指數投資,這個理論沒說到。所以就有指數投資人選擇全球指數。但是誰能保證全球指數長期必定往上漲呢?指數投資沒有說投資全球市場"必定"賺錢,但是投資人依照過去經驗一廂情願的認為資本市場因為通膨的原因,股價長期必定往上。這都是投資人自己擴大解釋,而指數投資沒有說到這些東西。
所以既然投資世界的環境不斷的變化,如果進行主動投資,就算有一個理論在某段時間內適用,但是無法保證可以適用多久。每個主動投資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在某個時間範圍內適用。所以我今天也來想想我的投資思路。
首先,學習主動投資,我們可以先看看巴菲特是如何思考主動投資這件事情。
巴菲特說理性就是穩健。理性有時候符合傳統,有時候不符合。
巴菲特又說,如果你的假說正確,你的證據正確,而且你的推理正確,經過多次交易之後,你就會是對的。真正的穩健只能仰賴知識和理性。
我的過往認知:
晶圓廠賺的錢都要投入下個世代的研發,所以賺的錢都要拿去投入下個世代的軍備競賽中,根本沒賺到錢。如果一家公司今年賺到一百元,賺到的大部分的錢都要拿去研發、蓋廠、買設備,各種支出只為了確保明年還能賺到一百元,這樣這家公司還算是一個賺錢的公司嗎?所以我在2019年之前儘管台積電從我剛進入股市那時候的30元到後來的250元,我都不認為可以投資這家公司。
環境出現改變:
三星企圖彎道超車。在台積電七奈米的時候,市場上出現新聞,三星投入大量資源企圖彎道超車台積電。
有這樣的新聞,表示三星內部認為在晶圓代工這樣的競賽中,似乎三星出現劣勢。
思維產生改變:
晶圓製造市場有一個現象,就是每年大廠都要使用最新製程來製造他們自家最新的產品。比如顯示卡、手機、CPU...如果自家產品沒有在當年使用最新的製程製造最好的產品,那這年的市場就會被競爭對手拿走。
這也代表如果某一個晶圓代工廠在軍備競賽中輸掉,那整個年度或是世代的半導體生意就會賺不到錢。賺不到錢,那就表示沒有錢投入下個世代。只要某個世代輸掉,就開啟了惡性循環的開關。
產生我自己的"假說":
所以綜合以上,我在2019當時是覺得,台積電"有機會"從裝備競賽的泥淖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可是我當時還沒看到那麼遠的未來。台積電未來會獨佔先進製程,成為贏者全拿的狀況,這個願景我在2022才產生出來)。
一旦先進製程領先,那市場就是台積電全拿,這營收肯定超棒。營收增加股價增加,這是必然的道理。
尋找證據:
所以有了台積電未來有搞頭的假說之後,我必須要找證據。我開始加強我認知,我去找晶圓代工良率提高困難之處在哪裡,以及台積電的發展歷史。台積電發明浸潤式微影技術,讓全世界半導體領域可以繼續前進。這是台灣技術了不起的展現。
而良率的問題在於,晶圓代工有2000道以上的程序,每一道程序如果"只有"99.9%的良率,那最後成品的良率只有13.5%。只有將良率提升到99.99%,最後成品才會有81%的良率。這個數字和現象體現出一件事情,就像我們在職場,剛畢業的時候和同梯的一起進公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有些人就在某個領域停滯,而某些人則是有能力繼續在公司向上發展和晉升。時間能把不同能力的無情地展現出來其價值。
公司治理:
公司是否誠信正直與公司能力,我認為可以從該公司的法說會當中的資料體現。公司對於未來市場環境的看法與自己公司營收的預估,可以從過去的法說會資料去印證。如果公司每次法說資料都亂寫脫離事實,預估不準確,那表示公司的資料可信度不高。而台積電在2019年我投資那時候,回顧過去幾年的法說資料,對於未來都非常的準確(2020-2025每次也是神準),所以我對於未來台積電的發展就能利用該公司財報來預估。
交易:
有了自己的假說與證據,就要經過市場的檢驗。我從250一路向上買,300/600/900/1200/1500,我都有進場買。
我如何評估還能不能買繼續持有?那就是市場是否朝我當初的假說的方向走。
三星確實在一次又一次的彎道超車失敗,台積電也確實慢慢佔據先進製程市場,營收也慢慢增加。
台積電美國擴廠-->以我的假說來看,擴廠代表的是佔據更多先進製程份額與市場,讓INTEL和三星賺不到錢。賺不到錢代表更先進的製程更無力投資,這是壓迫對手與讓對手惡性循環加速的好事情。
AI是否是泡沫-->製成領先沒有用,市場還要對先進製程有需要。以前先進製程可能只有手機、挖礦與遊戲顯示卡與CPU,但是隨著2023 AI的橫空出世,推升了先進製程的需求。
所以我必須尋找AI是否可能泡沫的證據。從個人使用經驗到生成式AI的原理,都讓我認為AI並不是泡沫,而是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新技術。
小結:
所以透過以上的程序可以看到,你有了這樣的一套系統,對於新發生的事情,就能去看看這件事情對於你的假說有甚麼影響,是否威脅並影響你的假說。而每個事件總有正反不同的看法,我們就必須從正面的角度看到對於自己假說有幫助的地方,並找到證據支持自己的假說。
就好比先進製程是否會流落海外到美國,被美國INTEL偷學走然後喪失台積電技術領先優勢?
因為我相信台積電的公司治理,所以對於魏哲家的說法我是相信的。魏哲家提出很多因素導致先進製程無法那麼容易被移轉,包括美國建廠法規因素,先進製程每個環節的改善是龐大人力分工合作促成非單一單位成果等等,這都讓我看到支持我的假說的那個角度,所以我不會認為這些新聞會影響我投資假說。
所以我持有台積電到什麼時候?如果我需要花錢,那我當然就要賣股票換錢。如果沒有財務需求,我會依照上面這些原則,去看台積電和環境變化,是否出現很多問題而我無法理解或是解釋。當問題越來越多動搖到我的假說的時候,我就會放棄台積電。
這樣的過程也是「散戶進化入門」當中提到,科學理論演進的過程。一個理論會被拋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出現太多異例無法解決。
目前我還沒看到台積電未來有什麼問題,所以持續持有。
我對於未來只有幾個猜測:
1.台積電法說對於未來成長率有多少百分比,那EPS就能上漲多少百分比。
2.EPS*20 我認為是正常股價會出現的價格。
3.對明年樂觀,那今年底就會出現明年預估的EPS*20的價格。
4.台積電法說會對於未來能見度有多久,那就以多久去評估能否繼續持有。
新天就先寫到這裡,改天有想到什麼再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