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全球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之一——Amazon 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發生大規模系統故障,造成眾多線上平台與數位服務癱瘓。這起事件不僅讓消費者苦惱,更凸顯現代產業與雲端密不可分、同時依賴單一雲服務的風險。

AWS故障
我焦急地反覆刷新網頁,卻只見錯誤訊息跳出,手頭的案子被卡住,與同事的協作進度也全面中斷。昨天像我這樣的數百萬用戶、企業,全都受到這次AWS雲端大當機嚴重影響。
AWS故障產業衝擊盤點
這次AWS當機,首當其衝的包括:
- 科技與網路業:如Canva、Perplexity、Snapchat、Signal、Roblox等多項數位服務、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與線上遊戲全面停擺。
- 電商與零售:購物網站、物流系統因雲端癱瘓而無法提供下單或配送服務。
- 金融服務:金融交易、電子支付延遲或失效,部分用戶資金流受阻。
- 物聯網與智慧家庭:如Amazon Ring等智能設備失靈,消費者家中遠端操控功能中斷。
- 企業SaaS應用:全球上千家依賴SaaS的企業,辦公、協作與資料儲存都受到波及。
企業未來的雲端保全與災備方案建議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雲端災害,企業不能再只依賴單一供應商或單一區域。專家建議:
- 多雲佈局(Multi-Cloud):跨AWS、Azure、Google Cloud等多平台部署服務,降低單點失效風險。
- 多區域冗餘(Multi-Region Resilience):同一雲端內於多個可用區設備援機制,跨區備援即時轉移流量。
- 主動-主動/溫備架構:保持簡易可用的備援系統,或多套同步服務(active/active),遇故障可秒切備援。
- 分散式DNS與流量分流:採用分布式DNS,設定自動轉址與監控,確保DNS層級失效時服務不致全面癱瘓。
- 定期演練與復原測試:透過混沌工程及災難恢復演練,檢驗與強化災備能力。
- 鬆耦合系統設計:減少關鍵應用、資料與基礎架構之間的依存度,提高局部故障時的倖存能力。
- 事件檢討與主動索賠:事後積極與AWS聯繫,索取事件報告與技術協助,檢討並修正自身架構設計。
AWS斷線事件帶來新挑戰跟機會
AWS的這次雲端大當機敲響了全球企業的警鐘。災難發生時,消費者與企業用戶不僅遭遇損失、也可能對品牌信任產生疑慮。唯有及早導入多雲、跨區備援、主動演練與系統解耦,才能面對未來更多的不可預期挑戰,確保企業營運不中斷,提升用戶體驗與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