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大的雛鳥,毛都還沒長齊,在裝鳥的小盒子裡顫抖著。那一刻我想:這次,我一定要養成功。
為什麼我選擇從雛鳥開始
說實話,我小時候養過幾次鳥,都沒成功。那些失敗的記憶一直壓在心底。
直到今年8月,我帶回一隻4個月大的亞成金絲雀。養了2個月,牠很健康,我終於鬆了口氣:「原來我可以把鳥養活!」但問題來了>牠跟我一點都不親。每天換水餵食,就像照顧一個漂亮的室友,客氣但疏離。
我開始想:為什麼有些人的鳥會飛到肩膀上?為什麼牠們願意親近主人?
答案很簡單:從小養起。
網路研究一段時間後,我把目標鎖定在虎皮鸚鵡。適合新手、容易親訓、壽命長。更重要的是,我想要一隻真正跟我有連結的鳥寶。
帶回家那天的意外驚喜
10月,我走進鳥店,本來只知道要買虎皮鸚鵡。結果老闆說:「我們有彩虹虎皮喔!」我才知道原來虎皮有這麼多品種。
「你想要哪支?」老闆問。
我看著一窩毛還沒長好的雛鳥,完全分不出差別,只好說:「你幫我挑一下吧。」
「這窩裡這兩支最肥,」老闆指著其中一隻,「就牠吧!」
我用比面紙盒還小的盒子把牠帶回家。說實話,那時候真的是個醜小鴨——光禿禿的、看起來弱不禁風。手一靠近就狂叫,餓了也叫。幸好聲音不算大,不然鄰居大概會來抗議。

最辛苦的前兩週
帶回家後,我開啟了「三餐親餵模式」。
公司離家不遠,15分鐘車程。但每天中午,我都放棄吃飯,直接開車回家餵牠。泡軟飼料、試溫度、用湯匙餵食,看著牠一口一口吃下去,再趕回公司。
那兩週,我的午餐是便利商店麵包,牠的午餐是溫熱泡軟的飼料。我們用各自的方式一起長大。
終於有一天,我試著給牠乾飼料,牠開始自己啄食了!那一刻我真的鬆了一口氣:「我終於可以好好吃頓飯了。」
家的升級三部曲
最初帶回時,老闆用小紙盒裝牠,但根本沒辦法清理。看著牠躲在角落,我知道得換個更好的環境。
第一階段:倉鼠外出籠
我把之前養倉鼠的外出籠拿出來。籠子洞比較小,風不會直接吹進去,比較不容易感冒。過幾天,我看到牠開始咬籠子,這是好現象,代表牠有力氣、想探索了!
第二階段:金絲雀的舊籠
後來我把金絲雀換了大籠子,小籠子就給虎皮用。一開始牠只會躲角落,幾天後開始試著往上爬。看著牠第一次站上棲木,我心裡超有成就感。
第三階段:2呎白鐵籠
看他常常咬籠子,看來沒有金絲雀溫和,破壞性挺高的。所以預定的新的白鐵籠,想在他會飛前給他換個大空間。日子才會舒適。
從害怕到信任的關鍵
因為從小親餵,牠不怕我的手。我把握這個優勢,每次有空就掐一點飼料在手指間,讓牠來找我的手吃零食。
一開始牠會猶豫,伸長脖子試探。後來越來越大膽,願意跳到我手上吃東西。前幾天叫牠上手,還成功了好幾次!
這個過程不快,但每一小步都很珍貴。

給想養雛鳥的你
優點
- 從小建立信任感
- 親訓相對容易
- 看著牠長大很有成就感
挑戰
- 前兩週需要密集照顧
- 保溫很重要
- 需要耐心和時間
我的建議
- 雛鳥保溫比什麼都重要
- 泡軟飼料時注意溫度,避免燙傷
- 環境升級循序漸進
- 用食物建立信任,不要強迫
- 記錄成長過程,會很有意義
最後想說的話
從那個養不活鳥的小女孩,到現在每天早上被虎皮的叫聲叫醒,看著牠飛到我手上吃東西,這段路走得不容易。
金絲雀教會我「養活」,虎皮教會我「養親」。
如果你也曾經失敗過,別放棄。只要願意學習、有耐心,你也能擁有一個會飛到你手上的小夥伴。
那些中午不吃飯趕回家餵食的日子,現在想起來,都是最甜蜜的回憶。
歡迎分享你的養鳥經驗,或是留言問我任何問題!
#寵物鳥 #虎皮鸚鵡 #彩虹虎皮 #雛鳥飼養 #養鳥日記 #寵物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