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的去思考,有電視在那邊,卻不能去使用,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呢?如果把電視當作是娛樂的一種,那選擇其他的娛樂方式,是不是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再者,看電視這件事真的是對自己有用的利用時間方式嗎?如果不是有用的,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該排除掉?就像對於遊戲的選擇方面,如果認定這遊戲不適合自己玩,那一開始就不要排入清單之中,就當作這款遊戲不存在。
看電視可說是現代人常見的家庭活動,在家的時候,就要打開電視,選擇自己喜歡的頻道來看看有沒有什麼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隨著網路的進步,電視直接連接網路,選擇無窮無盡的網路影片,擁有更多的選擇,完全可以耗掉所有的空閒時間。除非是自己一個人單獨居住,不然在只有一台電視的前提下,要如何分配看電視的時間,會成為一件需要討論的事。分配時間或許是一種方法,就看電視本身,卻能有許多不同的思考方向:
第一,沒有辦法看到電視,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嗎?有沒有其他的娛樂方式可以選擇呢?
第二,看著自己不喜歡的節目,對自己有何影響嗎?不喜歡的電視節目浪費時間,這樣看電視還有意義嗎?第三,是自己選擇將選擇節目的權利交出去,為何還有介意之處?如果不去選擇看什麼電視節目,這樣自己心裡是否能夠調適過來?
既然把選台的節目交出來了,照理說就不要有所埋怨。縱然網路費和MOD的費用都是自己支付的,也不代表自己就要擁有選台的主控權。雖然知道分享是很重要的,把看電視的權利分享出來給家人,就能讓更多人來共同欣賞電視,因為這是家人共同喜歡的節目。但這樣心裡過得去嗎?先前月光也為生日不能吃自己選定的餐廳這件事寫了一篇文章,分析自己的心情變化,或許有什麼自己也沒察覺到的創傷,會在日後持續影響著自己。
當然,這時就會想起楊定一博士的修行法門,即臣服與参。放下這樣的念頭,才能讓自己不會被這一些情緒所困。因為這些上下起伏的情緒,都是自己的小我所造成的,會認為家人不夠重視自己,或是根本就是在家中沒有地位等等想法就會浮現出來。因此,就算將自己過不去的地方挖掘出來了,終究還是要靠著臣服與参,慢慢化解與放下的。或許是因為害怕被別人轉台,或者是擔心別人不喜歡看這個節目,所以無法堅持要看,這或許是一個原因。本來,家人的電視權可說是平等的,先搶先贏,可以先看。
或許有人會說:那就商量好一起共同欣賞某個節目不就好了?有人則會質疑:就是自己愛看電視,然後因為搶不到電視所以才心裡感到受傷的,對吧?那麼,這時就會想,為何自己不能看電視呢,那是一種求也求不到的行為嗎?
其實心態可以有不同選擇:
第一種,不能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所以不會感到開心。
第二種,就算能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還希望家人能陪自己一起看。
第三種,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看的節目,但陪著家人看,也能感到開心。
第四種,直接放棄看電視這件事,如此就沒有開不開心的問題。
進一步的去思考,有電視在那邊,卻不能去使用,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呢?如果把電視當作是娛樂的一種,那選擇其他的娛樂方式,是不是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再者,看電視這件事真的是對自己有用的利用時間方式嗎?如果不是有用的,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該排除掉?就像對於遊戲的選擇方面,如果認定這遊戲不適合自己玩,那一開始就不要排入清單之中,就當作這款遊戲不存在。月光認為,縱然楊博士的修行法門很有效,自己還是可以選擇去分析自己對於看電視這樣這件事的真正想法,這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在外求學時,也沒電視可看,一樣也就這樣過完學生生活了,代表離開電視,自己也能生活的。
換言之,縱使曾經看電視這件事對自己很重要,也可以透過後來生活型態的調整,而整個捨去。如果可以捨去,那也就沒有在不在意的問題了。就像對於生日聚餐這件事,是自己去吃自己想吃的食物,會讓自己更開心才是,而不是非要把人綁在自己喜歡的餐廳一起慶祝。月光認為,這可以說是將自己過往的舊信念淘汰的大好時機。過往的舊信念,或許是來自於社會的一般主流看法,認為每天就是要看多少時間的電視才是好,然後自己也沒有多加思考就加以接受了。而今經過自己的反思與檢討,認為看電視這件事其實是可有可無的,沒看其實也不會怎麼樣,這才是自己比較認同的想法,沒有非看不可這樣的執著。
當然,在此也可以討論,讓出電視權這件事,是不是過度付出或討好呢?因為不想要造成家庭的爭吵,氣氛很僵,所以願意退讓,然後呢?所以造成自己很痛苦嗎?是不是過度付出或討好,可以從後果來試著判斷,有沒有造成什麼不可彌補的損害呢?充其量就是支付一筆錢,讓家人能夠看電視看得很開心、損失的就是金錢。如果這筆金錢不是大筆的花費,像是手機或名牌包那麼昂貴,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範圍內,那就不會造成太多損失。賺錢就是為了花錢,就看自己決定要花在哪裡比較好。也可以決定以後就不要看電視這項娛樂,把錢挪去用在別的地方也行。
透過思考看電視這件事,可以讓自己好好思考事情的許多層面,縱然思考不出個所以然,還可以使用查理蒙格的反向思考法,去尋找不看電視的好處,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複雜。隨著年紀增長,就算很多事可以隨著時間經過而淡化,但自己並不能確保會淡化到什麼程度?或許會一直在意到生命的盡頭那一天也說不定。與其如此,倒不如好好攤開來理一理。月光認為,將事情攤開來講,可以有效降低日後成為創傷的機率。因為人物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過去創傷的影響,而做出自己也不了解的決定。
或許在別人的眼裡看來,沒辦法看自己想看的電視和生日聚餐被取消這些事都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根本算不上什麼,有什麼好在意的?但只要是自己在乎的事情,就有必要由自己去分析了解。每個人在意的事情本來就不一樣,或許這些在意的事情可以深埋在心裡一輩子都不被他人發現,一生也就這樣度過了,那也是一種可能的結局。月光建議,各位讀者如果有什麼心裡過不去的事情,可以試著攤開來看,就算結果是無法改變任何人,什麼也沒能改變也沒關係。至少心情已經調適過來了,這時候再使用楊博士的修行法門,相信遇到的反彈會更小,更容易接受現狀,十分推薦讀者們試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