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用語的意義已具有普遍共識,在使用上不會造成汙名化和(或)對兒童造成傷害。
「旅行與觀光(背景下)的兒童性剝削」一詞指的是在旅行、觀光或兩者皆有的背景下發生的兒童性剝削。該犯行之犯罪者可能是國外或國內的觀光客、旅客或長期停留之訪客。過去,此行為的定義為「從自己的國家旅行至另一國家,並與兒童進行商業性行為的人」。根據各家主要辭典,「性觀光」是「安排假期特別到一些對性活動和賣淫缺乏管制的國家」,以及「為了購買性服務,尤其是與兒童的性行為,而旅行至其他國家的行為」。然而事實上,兒童性剝削也會在國內旅行與觀光中發生,並不限於國境的跨越。
使用「旅行與觀光背景下的兒童性剝削」來替代較廣泛使用的「兒童性觀光」一詞,因其聚焦於兒童受到性剝削之事實,且該剝削發生於特定背景中。此用語涵蓋了「旅行」的概念,因此暗示著為了任何目的從某地點移動到另一地點的行為(但不一定暗示著觀光行為);此外也涵蓋了「觀光」的概念,意指商業性地安排和利用假期拜訪某個感興趣的地點(但可能排除某些形式的旅行方式)。因此,此用語不僅包含了觀光與觀光產業的傳統概念,也涵蓋了商務旅行、文化或其他形式的交流、出差者,以及長期在原居地之外的跨行政區或國境之旅客。值得注意的是,旅行與觀光部門的獨特性和作為利害關係人/責任承擔者角色,使其對於預防及應對在此脈絡下的兒童性剝削,扮演著發展明確策略的重要角色。在兒童性剝削迴圈中的特定旅行/觀光行動者(例如旅館、旅行社、旅遊業者、運輸公司、航空公司、酒吧和餐廳)可能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性剝削犯罪的中介人,但也可能扮演著預防此犯罪的角色。
結論:
雖然「兒童性觀光」 等詞彙有時也用來指稱此現象,但「旅行與觀光中的兒童性剝削」一詞最能適當地描述此行為,因此在兒童保護領域應作為優先使用的詞彙。
關於【菲菲小學堂】專題
菲菲小學堂是台灣展翅協會推出的系列專題,將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大家分享《保護兒童免於性剝削與性虐待之專有名詞使用準則》,每一篇文章會介紹一個大眾常使用或容易混淆專有名詞用語,透過推廣與澄清相關專有名詞,讓兒少工作者與社會大眾能夠更了解兒少性剝削與性虐待議題,唯有在各界共同合作之下,終止兒少性剝削與性虐待的目標才得以實現。
兒童性剝削與性虐待是對兒童的嚴重性暴力,然而在倡議、推動終結對兒童性暴力的工作中,我們觀察到在描述兒童性剝削與性虐待時,錯誤的用語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像是加深對被害人的傷害、影響政策的規劃,甚至是削弱保護兒童免於性剝削與性虐待的目標。因此,了解並使用正確的用語是非常重要的喔!
🌱 捐款支持台灣展翅協會🌱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