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的2026大計:去除自駕監督員,量產Cybercab與Optimus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raw-image

Tesla在2025年Q3總營收年增12%達到280億美元,但EPS $0.50,低於市場預期的0.54美元,淨利潤大跌37%至13.73億。儘管交付量創下單季新高紀錄,但營業費用暴增50%至34億美元,加上關稅衝擊達4億美元,導致獲利表現不如預期。財報公布後,Tesla股價盤後一度重挫近5%。

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強調,Tesla正處於將AI引入真實世界的關鍵時刻,並預告了一波即將到來的「衝擊波」。

營收結構多元成長

本季Tesla的營收結構呈現多元化成長態勢。汽車業務營收達212.05億美元,年增6%;能源儲存業務表現搶眼,營收34.15億美元,年增44%;服務及其他業務營收34.75億美元,年增25%。監管碳權收入為4.17億美元,較前一季的4.39億美元略為下降,更較去年同期的7.39億美元大幅下滑44%。

獲利能力面臨壓力

Tesla本季的營業利潤為16.2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5.8%,較去年同期的10.8%幾乎腰斬。淨利潤13.73億美元,年減37%,主要受到兩大因素衝擊:

成本大幅攀升:營業費用暴增50%至34.3億美元,包括AI和其他研發專案的投入、重組相關支出、法律費用,以及股東會議準備成本。研發方面的員工相關支出持續增加,特別是授予從事AI計劃員工的績效型股權獎勵。

關稅與定價壓力:本季關稅對能源和汽車業務的總影響達4億美元,高於Q2的3億美元。同時,為應對美國聯邦電動車稅收抵免於9月30日到期,Tesla降低了車輛價格,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現金流創歷史新高

本季最令人矚目的表現是現金流的大幅躍進。營運現金流達62.38億美元,自由現金流更是創下近4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遠超市場平均預期的12.5億美元。這使得Tesla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投資總額攀升至416.47億美元,季增49億美元,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財務彈性。

這項亮眼的現金流表現,部分歸功於顧客趕在9月30日電動車稅收抵免到期前的搶購潮。

raw-image


車輛業務:全球市場全面開花

交付量創新高但全年仍衰退

Tesla在Q3交付了497,099輛車,創下單季新高紀錄,大幅超越預期的約439,800輛,年增7%。其中Model 3和Model Y合計交付481,166輛,年增9%;Cybertruck等其他車型交付15,933輛。所有地區均呈現強勁成長態勢:大中華區季增33%,亞太地區季增29%,北美市場更是暴增48%,歐洲市場成長25%。

然而,這波銷售熱潮主要受惠於美國聯邦電動車稅收抵免在9月30日到期前的搶購效應。儘管Q3創下單季紀錄,但前三季累計交付約120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約6%。

庫存管理方面,Tesla再次展現其高效率。期末庫存僅相當於10天的供應量,較上季的24天大幅下降,顯示需求強勁且供應鏈管理得當。

產品線擴張策略:聚焦可負擔性

Tesla在本季推出多款新產品,旨在擴大可觸及市場並提高產能利用率。在美國市場,10月初推出了起價36,990美元的Model 3 Standard和39,990美元的Model Y Standard,這是Tesla史上最平價的車款。

Tesla表示,推出這些更實惠的車型是為了「在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到期後,讓我們的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項策略直接回應了稅收優惠取消後可能出現的需求疲軟問題。

在中國市場,Tesla推出了Model YL長軸距版本,提供六座三排座椅配置,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亞太地區表現尤為突出,韓國、臺灣、日本和新加坡均創下交付紀錄,韓國甚至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市場。Tesla並在澳洲和紐西蘭推出了FSD(監督模式),同時在印度開始交付Model Y。

產能擴張規劃

馬斯克在法說會上透露,Tesla有信心將產能盡快擴大。目前的產能雖然被標示為300萬輛年產能,但實際上還未達到這個水準。不過,他認為在24個月內,也許能達到年產300萬輛的速度,甚至可能更快。

最大的單一產能擴張將來自Cybercab,預計於2026年Q2開始生產。這款車輛針對完全自動駕駛進行了工程優化,沒有方向盤或踏板,旨在最小化每英里的全成本。馬斯克強調,Cybercab的「殺手級應用」是讓乘客可以在車內使用手機,這正是多數人的需求,也是導致全球交通事故增加的主因。

自動駕駛與Robotaxi:AI引領的交通革命

FSD技術的突破性進展與滲透率挑戰

馬斯克在法說會開場就強調,Tesla正處於將AI引入真實世界的關鍵時刻,且Tesla是真實世界AI的領導者。他認為,隨著全自動駕駛(FSD)和Robotaxi的大規模擴展,將從根本上改變交通的本質,其影響程度將超出多數人的想像,「老實說,這將會像是一波衝擊波」。

10月初,Tesla開始部署FSD v14版本,將大部分Robotaxi的FSD模型帶給消費者,改善了多項複雜場景的處理能力,包括避開道路障礙物、禮讓緊急車輛,以及增加到達選項以指示FSD應該停在哪裡。馬斯克表示,線上用戶的反應「相當驚艷」,任何在美國的人都可以在車輛設定中選擇「高階軟體」來獲得v14版本。

截至目前,使用FSD(監督模式)的累計行駛里程已達60億英里(約96.6億公里),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CFO Taneja透露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目前付費使用FSD監督模式的客戶僅佔車隊的約12%,顯示FSD的商業化進展緩慢,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但也面臨市場接受度的挑戰。

raw-image


Robotaxi服務的快速擴展與監管挑戰

Tesla在本季擴大了在奧斯丁的Robotaxi服務區域和車隊規模,並在舊金山灣區推出了叫車服務。

在奧斯丁,Robotaxi車隊已行駛超過25萬英里(約40.2萬公里),而在仍有安全駕駛員監督的舊金山灣區,已行駛超過100萬英里(約161萬公里)。客戶對服務的回饋非常正面,使用體驗良好。

馬斯克預計,到今年底(幾個月內),至少在奧斯丁的大部分地區將移除安全駕駛員,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他強調,即使監管機構允許,Tesla仍會採取謹慎的部署策略,因為「即使一起事故都會成為頭條新聞」。

Tesla計劃在年底前在約8至10個都會區運營Robotaxi,具體取決於各州的監管批准。媒體報導指出,Tesla已申請在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進行測試許可。對於新城市的初期部署,Tesla會先配置安全駕駛員或安全乘客至少三個月,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意外狀況。

FSD技術路線圖

Tesla對FSD的技術發展有清晰的路線圖。馬斯克透露,未來版本將加入「推理」(reasoning)功能,預計在v14.3或v14.4版本中推出。屆時,系統將能夠「思考」應該選擇哪個停車位。例如,如果停車場接近滿載,系統會優先選擇入口附近的開放車位,但實際上會直接將乘客送到商店入口,然後再去尋找停車位。

技術團隊還在開發Tesla的「現實模擬器」(reality simulator),用於強化學習。馬斯克表示,當你在螢幕上看到由Tesla現實模擬器生成的影片與實際影片時,「根本無法區分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這使得Tesla能夠擁有非常強大的強化學習循環,進一步改善Tesla的AI。

此外,Tesla計劃將參數數量增加一個數量級,並對AI進行其他幾項「相當激進」的改進。馬斯克預測,這輛車將感覺像是「一個活生生的生物,這就是AI將達到的程度」。在AI4電腦之前就能實現這一點,而AI5在某些指標上將比AI4好40倍(不是40%,是40倍)。

AI5晶片:技術領先的關鍵

馬斯克在法說會上花了相當多時間討論Tesla正在開發的AI5晶片,稱讚自家的晶片設計團隊打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晶片」。他透露,過去幾個月的幾乎每個週末都與晶片設計團隊一起工作。

AI5晶片的設計理念是基於Tesla對整個軟硬體堆疊的深入理解。由於Tesla從真實世界數據一路到執行真實世界運算都有完整掌控,因此知道晶片需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晶片不需要做什麼。

例如,AI5刪除了傳統GPU和圖像訊號處理器,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GPU。透過這些刪除,AI5可以在半個光罩內完成,並為記憶體到晶片的追蹤、Tesla自訂加速器、ARM CPU核心和PCI區塊留出足夠的邊界。

馬斯克認為,AI5在每瓦性能上可能比現有解決方案好2到3倍,在AI的每美元性能上可能好10倍。Tesla計劃讓TSMC和三星同時生產AI5,分別在亞利桑那州和德州的工廠製造。

如果車輛和機器人有太多AI5晶片,多餘的可以放入數據中心。Tesla已在數據中心使用AI4進行訓練,結合NVIDIA的硬體。AI5將能始終放入數據中心,隨著AI訓練能力持續改善。

關於三星的165億美元晶片交易,馬斯克澄清,這實際上是針對AI5,而非先前提到的AI6。他強調,三星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他們製造了Tesla的AI4電腦,表現出色。

技術領先性:AI密度與運算效率

在討論技術競爭力時,馬斯克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智慧密度」(intelligence density)。他表示,考慮到對AI的相當了解,無論是在Grok的大型模型層面還是在Tesla,他有信心說Tesla AI具有最高的智慧密度。

當你看每位元組的智慧時,Tesla AI可能比其他任何人好一個數量級。這並非出於選擇,而是因為AI必須適應AI4電腦。但這種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實現高智慧密度的限制,實際上會在使用能力高10倍的設備(如AI5)時帶來巨大紅利。如果你擁有相同的智慧密度,但電腦能力多了10倍,那就能實現真正卓越的性能。

分散式推理網路的願景

馬斯克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構想:如果汽車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它們可能會感到無聊。他想到,既然這些車可能會無聊,那麼當它們不在主動駕駛時,實際上可以擁有一個巨大的分散式推理車隊。

如果未來某個時候車隊中有數千萬輛車,或者甚至是1億輛車,假設它們屆時每輛都有1千瓦的推理能力或高性能推理能力,那就是100兆瓦的推理,並且已經解決了供電和電力轉換問題。這似乎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資產。

能源業務:儲能市場的高速成長

能源業務:主要成長引擎

raw-image

Tesla的能源儲存業務在Q3達到了創紀錄的12.5 GWh部署量,年增81%,成為本季最大的成長引擎。能源業務營收跳升44%至34.2億美元,現已佔Tesla整體營收的約四分之一。這得益於上海Megafactory的持續爬坡以及Powerwall的又一個創紀錄季度。能源業務的毛利潤達到11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毛利率也創新高。

Optimus機器人:潛力最大的未來project

技術進展與挑戰

馬斯克在法說會上表示,Optimus「有潛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project」,但他也坦承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project。

最大的工程挑戰在於手部的製造。馬斯克指出,人類的手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物,而前臂實際上包含了控制手的大部分肌肉。從機電角度來看,手部和前臂是比機器人其餘部分更困難的工程挑戰。

除了硬體,還需要真實世界的AI和大規模生產製造的能力。馬斯克將此類比為車輛製造,需要能夠以與車輛相當甚至更高的數量製造自主機器人。

對於汽車和電腦,已經有現成的供應鏈。但對於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根本不存在。為了製造它,必須進行非常高度的垂直整合,並在供應鏈深處製造零件。馬斯克表示,如果他以創業公司的角度來看待製造Optimus人形機器人,「我不知道該怎麼做」,除非擁有大量的製造技術。這就是為什麼他認為Tesla處於幾乎獨特的位置。

最新進展與時程

馬斯克透露,Optimus V3版本可能會在Q1推出,大概在2月或3月。他認為這將「相當了不起」,甚至不會看起來像機器人,而會「看起來像一個穿著機器人服裝的人」,這也是Tesla最初開始Optimus時的方式。它會看起來如此真實,以至於「你需要戳它,我想,才能相信它實際上是一個機器人」。

Tesla正在建造年產百萬台的Optimus生產線,希望在明年底開始生產。但產能爬坡需要時間才能達到年產百萬台的速度,因為這取決於1萬個獨特零件中最慢、最不順利的那一個。最終,Tesla會製造Optimus 4,可能年產1千萬台,Optimus 5可能年產1億台。馬斯克形容這「真的相當瘋狂」。

CFO Vaibhav Taneja補充說明,儘管人們認為Optimus是新東西,但實際上4年多前就開始開發了,團隊在財務會議上討論過。而且,大部分從事Optimus工作的工程團隊來自車輛方面。這就是為什麼當談論到製造問題時,如果有任何公司能夠大規模做到這一點,那就是Tesla。

Tesla Semi:即將量產的電動卡車

Tesla Semi卡車的進展也令人期待。產品副總裁表示,工廠建設進展順利,他們已完成建築物並正在安裝新設備。車隊驗證卡車正在路上行駛,今年年底將有更大規模的建造,然後明年上半年將有首批生產線組裝,於Q2時間點爬坡,下半年將有真正的量產。

馬斯克補充說明,在長距離點對點運輸方面,火車非常出色且超級高效。但最後一英里、裝載和卸載,可能更適合用自動駕駛的Semi來處理較短距離的運輸。隨著時間推移,這可能會改變運輸的思考方式。自動駕駛團隊表示,團隊超級專注於解決乘用車自動駕駛問題,但同樣的技術一旦有了Semi的數據,就能很容易地擴展到Semi卡車。

未來展望與策略重點

產品策略:成本、規模與未來變現

Tesla強調將繼續發展和增強產品陣容,專注於成本、規模以及透過AI軟體驅動的服務的未來變現機會。公司將繼續透過差異化且高效管理的產品組合來成長銷售量,包括在建造新工廠和生產線之前,先利用和優化現有產能。

Cybercab、Tesla Semi和Megapack 3按計劃將於2026年開始量產。首代Optimus生產線正在安裝中,預計開始量產。

利潤策略:硬體加軟體與車隊服務

雖然Tesla將繼續執行創新以降低製造和營運成本,但隨著時間推移,預期硬體相關利潤將伴隨著AI、軟體和基於車隊的利潤加速。這反映了Tesla對自身定位的轉變:從一家純粹的電動車製造商,轉向一家AI驅動的交通和能源服務公司。

資本支出大幅增加

雖然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計約為90億美元,但Tesla預計2026年的資本支出將大幅增加,為公司的下一階段成長做準備,不僅包括現有業務,還包括圍繞AI計劃的投資。

馬斯克在法說會上指出,長期來看,將硬體視為AI的載體是更恰當的思考方式。每輛售出的車輛、每個部署的機器人都是未來AI服務的平台,這些硬體產品將隨著時間推移透過軟體更新和服務訂閱持續創造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5K會員
307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2025/10/22
德州儀器(TXN)作為全球類比晶片龍頭,最新財報顯示營收年增14%,但Q4展望趨緩。中國市場的回歸正常、營運策略調整(減產以控制庫存),以及600億美元擴張計畫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2025/10/22
德州儀器(TXN)作為全球類比晶片龍頭,最新財報顯示營收年增14%,但Q4展望趨緩。中國市場的回歸正常、營運策略調整(減產以控制庫存),以及600億美元擴張計畫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2025/10/16
台積電 2025 年Q3財報表現強勁,營收與獲利均顯著成長,主要歸功於 AI 相關應用帶動的先進製程強勁需求。本篇深度解析臺積電的營收動能、技術佈局、地理分佈、AI 展望、產能規劃、資本支出,以及 2 奈米製程和全球製造佈局,探討其持續領先的關鍵優勢與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25/10/16
台積電 2025 年Q3財報表現強勁,營收與獲利均顯著成長,主要歸功於 AI 相關應用帶動的先進製程強勁需求。本篇深度解析臺積電的營收動能、技術佈局、地理分佈、AI 展望、產能規劃、資本支出,以及 2 奈米製程和全球製造佈局,探討其持續領先的關鍵優勢與未來發展。
Thumbnail
2025/10/15
荷蘭半導體設備龍頭 ASML 公佈第三季財報,顯示 AI 需求持續擴張,並在 EUV、High NA EUV、先進封裝等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儘管中國市場需求預期下滑,公司對 2026 年及長期營收成長仍持樂觀態度,預計 AI、3D 整合及軟體將是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Thumbnail
2025/10/15
荷蘭半導體設備龍頭 ASML 公佈第三季財報,顯示 AI 需求持續擴張,並在 EUV、High NA EUV、先進封裝等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儘管中國市場需求預期下滑,公司對 2026 年及長期營收成長仍持樂觀態度,預計 AI、3D 整合及軟體將是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特斯拉自動駕駛硬體版本的演進,包括 HW3.0、HW4.0 硬體版本在臺灣的抵達和消費者的選擇,硬體與軟體的協同發展,各版本晶片的技術規格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文章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有興趣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如果你近期考慮投資或加碼特斯拉(TSLA),兩個關鍵時點必須先在心裡有個底。一是 6 月 13 日股東會,股東們同不同意馬斯克的績效獎勵方案;二是 8 月 8 日特斯拉將公布 RoboTaxi。若馬斯克因獎勵案不過而離去,特斯拉價值絕對大打折;FSD 更新能讓我們一窺 RoboTaxi 發展…
Thumbnail
如果你近期考慮投資或加碼特斯拉(TSLA),兩個關鍵時點必須先在心裡有個底。一是 6 月 13 日股東會,股東們同不同意馬斯克的績效獎勵方案;二是 8 月 8 日特斯拉將公布 RoboTaxi。若馬斯克因獎勵案不過而離去,特斯拉價值絕對大打折;FSD 更新能讓我們一窺 RoboTaxi 發展…
Thumbnail
這陣子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發展上,有著許多的動態,包括FSD 宣布免費試用 1 個月、Elon 飛訪中國大陸推動 FSD、FSD V12.4 即將推出等等。因此,我們來聊聊 RoboTaxi 何時、如何問世…
Thumbnail
這陣子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發展上,有著許多的動態,包括FSD 宣布免費試用 1 個月、Elon 飛訪中國大陸推動 FSD、FSD V12.4 即將推出等等。因此,我們來聊聊 RoboTaxi 何時、如何問世…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