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摯愛的家人面臨失能或年紀漸長,需要全天候照護時,整個家庭都將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在台灣,長照資源有限且成本高昂,「外籍看護申請」成為許多家庭的必要選項。然而,面對繁複的法規、難懂的專有名詞如「巴氏量表」,您是否感到無所適從?
您可能正在煩惱:「我們家符合家庭看護申請資格嗎?」、「聽說現在免巴氏量表條件放寬了,是真的嗎?」、「申請外籍看護流程要跑多久?總共要花多少錢?」
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最完整、最新的解答。我們將一步步拆解外籍看護申請的所有細節,從資格評估、費用明細、法律規範到如何選擇人力仲介 推薦,幫助您為家人建構最安心的照護網。
誰符合外籍看護申請資格?(雇主與被看護者條件)
在開始申請之前,首要步驟是確認「雇主」(申請人)與「被看護者」(家人)是否都符合勞動部的規範。
雇主(申請人)的資格
法律規定,雇主必須與被看護者具有特定的親屬關係,才能提出申請。符合的關係包括:
- 配偶。
- 直系血親(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孫子女)。
- 三親等內的旁系血親(如:兄弟姊妹、叔伯姑)。
- 二親等內的姻親(如:公婆、岳父母、女婿、媳婦)。
- 若被看護者在台灣無親屬,可由被看護者本人擔任申請人。
被看護者的資格(三大途徑)
這是申請外籍看護最關鍵的一環。被看護者不一定要跑醫院開立巴氏量表,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可以取得資格:
- 醫療評估(巴氏量表):
- 未滿 80 歲者:經指定醫療機構評估,認定有「全日照護需要」。
- 巴氏量表為 0 分:經醫療專業診斷,若巴氏量表為 0 分,且有全日照護需求,可評估申請 2 名外籍看護。
- 特定身心障礙項目(免巴氏量表):若被看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且符合以下任一特定項目,可免除醫療評估:
- 平衡機能障礙
- 肢體障礙
- 智能障礙
-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如呼吸器官、吞嚥機能)
- 植物人
- 失智症(輕度以上)
- 自閉症
- 慢性精神病
- 罕見疾病
- 多重障礙(須包含上述任一項目)
- 多元免評估條件:這是近年來政府放寬的便民措施,符合特定條件者,也無須進行醫療評估
貼心叮嚀:「聘僱移工疑惑多?家中照護好煩惱?減輕您的壓力馬上來電0800-32-1111(手機市話皆免費),或加入21世紀移工仲介的官方Line@,由資深專家聆聽與分析您的需求,提供量身訂做的對策方案,立即為家人打造安心照護!」
免巴氏量表真的可行嗎?最新多元免評條件解析
許多家庭對於「巴氏量表」感到困擾,好消息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多元免評」,讓更多有實際需求的家庭能簡化申請程序。以下為您解析最新的免巴氏量表條件。
1. 已使用長照服務者
如果被看護者已經在使用政府的長期照顧服務(如居家照顧、日間照顧等),且符合以下條件,即可免評估:
- 連續使用服務達 6 個月以上。
- 經評估符合長照服務申請及給付辦法第七條及第九條附表四。
2. 經鑑定的失智症患者
若被看護者經神經科或精神科專科醫師開立「失智症診斷證明書」,並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評估為 1 分以上。
3. 年齡放寬新制(2025 年重大更新)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案,大幅放寬年長者的申請門檻(注意: 雖已公布,但須等勞動部修正相關子法後才能正式申請):
- 年滿 80 歲以上者:未來將可免經醫療評估,不論失能與否,憑身分證明即可申請。
- 70 歲至 79 歲者:若患有「癌症二期以上」,憑診斷證明書即可申請,無需巴氏量表。
4. 重新招募或特定情況者
如果您是「重新招募」(即家中已聘有外籍看護,期滿需重聘),或被看護者符合以下特定狀況,大多也不需重新評估:
- 年滿 75 歲以上,且曾聘僱過外籍看護者。
- 被看護者為腦性麻痺、脊髓損傷或截肢等,曾被評估認定有全日照護需求者。
- 被看護者為全癱無法自行下床、需 24 小時使用呼吸器或維生設備、或植物人狀態。
申請外籍看護要花多少錢?薪資與費用總整理
「外籍看護費用」是雇主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聘僱一名外籍看護,雇主需要負擔的費用可分為「固定月付」和「一次性費用」。
雇主每月應負擔費用(2025 年參考標準)
以下費用會因應政府公告(如基本工資)而微調,目前家事移工(看護/幫傭)月薪為 20,000 元(泰國籍另有規定)。

註:以上為非泰國籍看護費用試算,實際金額請依勞動契約及政府最新公告為準。
雇主一次性費用
除了月費,在引進移工時還會產生以下費用,通常會委由人力仲介代辦:
- 仲介服務費:依各家仲介報價,用於辦理文件、接機、體檢等服務。
- 移工體檢費:入國後 3 日內須體檢。
- 居留證規費:向移民署繳納。
別忘了!弱勢家庭可申請費用補助
為減輕經濟弱勢家庭的負擔,政府提供「薪資補助」。若雇主符合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老人中低收入生活津貼,可免繳就業安定費,並可申請每月 3,000 元的薪資補助,最長補助 3 年,最高可達 108,000 元。
超詳細!外籍看護申請流程圖解
搞懂資格和費用後,接著來看「申請外籍看護流程」。雖然看似複雜,但主要可分為以下七大步驟:
Step 1:資格評估(取得「門票」)
- 途徑一(醫院):若需巴氏量表,請至指定醫院進行評估,取得「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
- 途徑二(長照中心):若符合多元免評條件(如使用長照服務滿 6 個月),請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申請。
Step 2:長照中心推介本國照服員
- 取得資格文件後,必須先送至長照中心。中心會優先推介本國籍照顧服務員。
- 若 7 天內無法媒合成功,中心會開立「推介期滿證明」,這份文件是申請外籍看護的必要文件。
Step 3:向勞動部申請「招募許可」
- 備齊所有文件(診斷書、推介期滿證明、戶口名簿等),向勞動部申請「招募許可函」。
- 審查時間約 7-12 個工作天。這份許可是引進移工的「正式核准令」,效期為 6 個月。
Step 4:挑選與引進移工
- 此階段雇主可透過人力仲介 推薦的履歷,在國外(如印尼、越南、菲律賓)挑選合適的看護人選,或在國內承接即將轉出的看護。
Step 5:移工入國通報與體檢
- 移工抵達台灣後,雇主(或仲介)必須在 3 天內通報當地勞工局及移民署,並完成入國後的健康檢查。
Step 6:申請「聘僱許可」與「居留證」
- 移工入國 15 天內,須向勞動部申請最終的「聘僱許可」。
- 同時,向內政部移民署辦理「外僑居留證 (ARC)」。
Step 7:完成職前訓練與投保
- 雇主須為看護投保職災保險(及健保),並安排移工完成職前安全訓練。一切就緒後,看護即可正式上工。
為什麼多數人仍推薦找合法的人力仲介?
在上述流程中,您可能會發現「雇主直聘」的選項。雖然直聘看似能省下仲介費,但外籍看護申請的行政流程極其繁瑣,且法規時常變動。
雇主直聘的隱藏挑戰:
- 文件地雷:申請文件錯綜複雜,一旦送件錯誤或缺漏,將導致嚴重延遲。
- 法律風險:不熟悉《就服法》或《勞基法》(雖家事移工不適用,但仍有契約規範),容易誤觸法規而受罰。
- 溝通障礙:需自行處理移工的語言、文化適應、情緒管理等問題。
- 時間成本:所有流程皆須親力親為,對於還要上班或照顧家人的雇主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一家專業且合法的人力仲介,不僅能代辦所有繁瑣的行政流程,更重要的是能在移工入境後,扮演雇主與移工之間的溝通橋樑,協助處理突發狀況、翻譯、甚至在移工不適任時提供更換服務。因此,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人力仲介 推薦」,是確保照護品質、降低家庭風險的關鍵投資。
常見問題 Q&A:釐清您的最後疑惑
Q1:外籍看護可以幫忙做家事嗎?
答案是:不行。
這是最多雇主誤解的地方。勞動部嚴格規定,「外籍家庭看護工」的合法工作範圍僅限於「被看護者」的日常生活照護相關事務。
- 可以做(與被看護者相關的):
- 協助被看護者沐浴、更衣、餵食、如廁。
- 協助服藥、量測血壓、簡易復健。
- 清潔「被看護者」的房間、清洗「被看護者」的衣物、烹煮「被看護者」的餐點。
- 不可以做(非許可範圍的):
- 打掃全家環境(如客廳、廚房、其他家人房間)。
- 烹煮全家人的三餐。
- 接送小孩上下學、照顧寵物。
提醒:若雇主指派看護從事許可外的工作,經查證屬實,將面臨 3 萬至 15 萬元罰鍰,最重可廢止聘僱許可,且 2 年內不得再申請。若您需要的是處理全家家務,應申請「外籍家庭幫傭」(其申請資格與看護不同)。
Q2:外籍看護有工時限制或休假嗎?
答案:不適用勞基法,但受勞動契約保障。
「外籍家庭看護工」因其工作性質(24 小時待命),不適用《勞動基準法》每日 8 小時工時、週休二日等規定。
但是,根據勞雇雙方簽訂的「勞動契約」:
- 休息時間:雇主應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如每日至少 8 小時連續休息)。
- 休假:移工每工作 7 天,應有 1 天休假。
- 加班費:若移工同意在休假日工作,雇主必須支付加班費(如前述費用試算)。
為家人做好準備,申請看護不慌亂
面對家人的長照需求,外籍看護申請是一條漫長但必要的道路。從了解家庭看護申請資格、釐清免巴氏量表條件,到估算外籍看護費用與跑完申請外籍看護流程,每一步都需要耐心與細心。
這篇文章匯總了 2025 年最新的法規與資訊,希望能幫助您釐清所有疑惑。聘僱外籍看護不僅是增加人手,更是家庭照護結構的重大決定。選擇一家專業的人力仲介,能為您省下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確保一切合法合規,讓您能更專注於陪伴家人度過難關。
若雇主不熟悉相關作業,更建議由移工仲介公司協助,推薦立即聯繫「21世紀移工仲介」,多年A級評鑑與免評優良資歷,請來電0800-32-1111(手機市話皆免費),由資深顧問一對一提供專業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