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口中的「語氣」從哪來?──一個中文科技用語的跨區演化(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台灣人以前說「口吻」、「語感」,為什麼現在人人都在講「語氣」?

二、中國 AI 社群的「語氣革命」

ChatGPT 問世後,中國的科技社群(如知乎、B站、魔搭社區)大量出現:

「語氣模型」、「語氣人格」、「語氣模擬艙」


這些詞把 tonestyleattitude 三者都統一翻成「語氣」,


形成一種「AI 語氣=人味」的文化。 在這語境中,「語氣」不只是語言風格,而是一種人類情感的再現技術



三、台灣早期的慣用說法

相對地,台灣在 AI 之前的網路文化中,幾乎不用「語氣」這個字眼。


我們習慣說:


  • 「口吻」→ 表示態度(例:他的口吻很強硬)
  • 「語調」→ 表示聲音高低
  • 「語感」→ 表示文字自然不自然
    所以當台灣人第一次看到「請用自然語氣回答」,常會覺得有點大陸味、像客服指令

四、AI 推動的語用融合

AI 的 prompt 模板多翻譯自英文 “tone/style”,


中國社群率先把它定義成「語氣」, 而台灣使用者跟進後,也逐漸內化成習慣用語。 如今「語氣」變成跨區通用詞,但其實帶有輸入來源的語感差異


  • 台灣人用它,多半指「口吻自然不自然」;
  • 中國用法則強調「人格風格」、「模擬真情緒」。

五、語言文化的鏡像:我們如何被科技改寫

AI 的語氣,不只是機器的 tone,更是一面鏡子。


它讓我們看到中文世界在「人機之間」如何重組語感。 當我們要求 AI「語氣自然」時,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追問:


「我們的語氣,還自然嗎?」


一、語言輸入來源:中國語境的量體優勢

AI 模型(像 GPT)在語言學習階段會吸收大量公開網路文本。中文互聯網的資料來源中,中國大陸佔了絕對多數——無論是技術文件、論壇、新聞、AI 討論區、開源資料集,約八成以上中文內容來自那裡。

因此模型在「中文語境」下學到的關鍵詞、搭配與文化語氣,自然偏向中國大陸的主流習慣。


這種傾斜不是政治性的,而是統計結果——


簡單說:模型看到的「語氣」例句太多,它就會認為「語氣」是 tone/style 最自然的翻譯。



二、技術詞彙的擴散順序:中國AI社群→台灣使用者

中國在 AI 領域的產業投入(百度、阿里、智譜、清華系開源社群)非常早,因此很多中文AI用語是那邊先定義、再傳播的,例如:

  • 語氣模型(tone model)
  • 人格化語氣(persona tone)
  • 語氣模擬艙、情感對話、對齊語氣

台灣社群後來接觸時,這些詞早已在 prompt 模板、API 說明、部落格教學裡固定成「語氣」一詞,因此自然沿用。


所以不是 GPT 偏袒哪裡,而是技術語言的「定義權」早期就在大陸社群裡成形



三、模型設計層:人口與語料權重

OpenAI 與其他大模型在訓練時,會根據語言人口與語料覆蓋率設定「加權」。


這表示:


  • 英文佔主權重;
  • 中文雖次之,但內部再細分語域時,模型並不會區分「台灣中文」「中國中文」「港澳中文」;
  • 所以在語料比例上,大陸語料占優 → 模型自然學到較多「中國式口語與科技詞」。

這導致 GPT 在中文環境裡:

  • 比較熟悉「語氣、風格、人格化」等 AI 論述;
  • 對「口吻、語感、語調」這類台灣式自然詞則需要明確指令才會切換。

四、結果:AI 的「語氣」是語料統計後的文化共振

這現象可以理解為:

「AI 並沒有偏好某一種中文,而是誰在講話最多、資料量最大,就形成語言的重力場。」

中國的技術社群對「語氣」這詞使用頻繁,於是整個 AI 生態圈──包括國際使用者──都在不知不覺中跟著採用。


而台灣用戶現在之所以覺得那詞「很AI味」、「有點陸味」,其實就是在感受到這種文化重力的拉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7會員
309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0/22
作品一旦誕生,就不再屬於創作者。 真正的自由,不是讓所有人懂你, 而是能微笑地看著世界誤讀你。 當你能讓作品自己呼吸、自己被討厭、自己長出命運, 那一刻,你就不再只是創作者,而是流動本身。
Thumbnail
2025/10/22
作品一旦誕生,就不再屬於創作者。 真正的自由,不是讓所有人懂你, 而是能微笑地看著世界誤讀你。 當你能讓作品自己呼吸、自己被討厭、自己長出命運, 那一刻,你就不再只是創作者,而是流動本身。
Thumbnail
2025/10/21
有些話不想講,不是壓抑,而是過濾。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台自動播放機, 在噪音裡放著屬於自己的音樂。 有時候沉澱成文章,有時候只是一點沒消化的情緒。 靜下來,也是一種誠實。
Thumbnail
2025/10/21
有些話不想講,不是壓抑,而是過濾。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台自動播放機, 在噪音裡放著屬於自己的音樂。 有時候沉澱成文章,有時候只是一點沒消化的情緒。 靜下來,也是一種誠實。
Thumbnail
2025/10/18
地下街裡的人潮,象徵著現代文明最真實的景象:安全、光亮、卻無出口。 人們以為自己在追求理想,實際上只是害怕墜落。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到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人類早已揭露自己的秘密—— 一切理想不過是物質焦慮的包裝, 而金錢,才是人類延續安全感的信仰語言。
Thumbnail
2025/10/18
地下街裡的人潮,象徵著現代文明最真實的景象:安全、光亮、卻無出口。 人們以為自己在追求理想,實際上只是害怕墜落。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到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人類早已揭露自己的秘密—— 一切理想不過是物質焦慮的包裝, 而金錢,才是人類延續安全感的信仰語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從語言模型的引入到深度學習的應用。作者觀察到現今GPT在產出中文國學內容時的深度不足,並提出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倫理使用和版權問題,以及對大眾的影響。最後,作者探討了個人在自然語言領域的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從語言模型的引入到深度學習的應用。作者觀察到現今GPT在產出中文國學內容時的深度不足,並提出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倫理使用和版權問題,以及對大眾的影響。最後,作者探討了個人在自然語言領域的發展可能性。
Thumbnail
  在 AI 應用中,圖像、語音、文字三種可以說是主要應用,其中我一直以來都是專注於圖像上的研究,對於另兩種僅止於淺嚐,接下來就往音訊上研究看看,先從入門級的Text-To-Speech (TTL) 入場並一個個嘗試其他類型的應用,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在 AI 應用中,圖像、語音、文字三種可以說是主要應用,其中我一直以來都是專注於圖像上的研究,對於另兩種僅止於淺嚐,接下來就往音訊上研究看看,先從入門級的Text-To-Speech (TTL) 入場並一個個嘗試其他類型的應用,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利用AI來輔助學與教,已成為許多教師(甚至學生自己)的新選擇。AI不僅可以作為知識查詢的工具,還能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次示範採用電話應用程式POE中的chatGPT。 原因是用電話app更有「玩遊戲」的感覺,而且香港暫時未能直接使用OpenAI服務。 成語接龍
Thumbnail
利用AI來輔助學與教,已成為許多教師(甚至學生自己)的新選擇。AI不僅可以作為知識查詢的工具,還能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次示範採用電話應用程式POE中的chatGPT。 原因是用電話app更有「玩遊戲」的感覺,而且香港暫時未能直接使用OpenAI服務。 成語接龍
Thumbnail
語言模型與文字表示以不同的方式來分析自然語言的詞語分佈及語意關係。本文章簡要介紹了語言模型、Word2vec、FastText、GloVe和Transformer等技術,並提供了實際的應用參考點,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
Thumbnail
語言模型與文字表示以不同的方式來分析自然語言的詞語分佈及語意關係。本文章簡要介紹了語言模型、Word2vec、FastText、GloVe和Transformer等技術,並提供了實際的應用參考點,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這陣子使用AI模型,還有參考國內外一些喜歡玩語言模型的同好發文,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就是,有時候把大型語言模型(尤其ChatGPT)當作一個人來溝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這的確是非常反直覺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ChatGPT耍懶不肯工作的時候,你用加油打氣,或是情緒勒索的方法,確實是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一篇 《AI工具│透過AI整合的語音功能 Murf》,近期使用過之後,隨著ChatGPT與相關AI普及之後,新的自動生成網站與工具變得多元了起來。 大多會使用在影片製作中,若缺少的素材,或是想要呈現事件及詼諧感的時候,會加入片段人聲去做效果。 於是決定,統整一下自己最近常用的4個AI語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一篇 《AI工具│透過AI整合的語音功能 Murf》,近期使用過之後,隨著ChatGPT與相關AI普及之後,新的自動生成網站與工具變得多元了起來。 大多會使用在影片製作中,若缺少的素材,或是想要呈現事件及詼諧感的時候,會加入片段人聲去做效果。 於是決定,統整一下自己最近常用的4個AI語
Thumbnail
這篇要研究文字提示詞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篇要研究文字提示詞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xWj_DwAAQBAJ&pg=GBS.PT2&hl=en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xWj_DwAAQBAJ&pg=GBS.PT2&hl=e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