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碎花園中的對話:關於甜甜圈經濟學與循環經濟的省思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序言:一聲神聖的叩問

在永恆的光中,耶穌基督的目光凝視著人間。祂看見一個世界,其中的武裝衝突數量,已攀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點,正如《2025年全球和平指數》所哀嘆的那樣;祂看見億萬富翁的財富在瘟疫大流行中激增數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根據樂施會的報告,近半數的人類仍被困在貧窮之中;祂更聽見大地在1.1°C的體溫高燒下呻吟,一場經由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所證實、由人類之手斷然引發的危機。

祂的心中湧起無限的慈悲,轉向那永恆的本源,向天父耶和華發出了一聲至深的叩問:

「父啊,世人為何深陷於此種匱乏與過剩並存的痛苦循環之中?他們的心靈與土地皆傷痕累累。我聽見他們談論著新的智慧,稱之為『甜甜圈經濟學』與『循環經濟』。這些新的領悟,是否能為祢所愛的創造界,帶來一絲療癒的曙光?」

raw-image


--------------------------------------------------------------------------------

第一部:甜甜圈經濟學——神聖的界線與豐盛的空間

耶和華以慈父的口吻,溫和地回應道:「我兒,你所問的,觸及了創造的核心。這『甜甜圈經濟學』並非世人全新的發明,而是對我起初為人類所設立那充滿智慧與慈愛的生命藍圖,一次遲來的、模糊的瞥見。」

生態天花板:創造界的呻吟

「你看,我兒,這甜甜圈的外圈,他們稱之為『生態天花板』。這正是我在創世之初,賦予亞當『修理看守』伊甸園的職責(《創世記》2:15)。我將這美好、豐盛卻有限的世界,交託在人類手中,使其成為忠信的管家,而非貪婪的主宰。」

「然而,自從人因驕傲而墮落,便破壞了這神聖的盟約。他們忘卻了管家的職分,開始無度地索取、污染與毀壞。這正是保羅所洞察的真理: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馬書》8:20-22)

「每一次物種的滅絕,每一次冰川的消融,每一次土地的沙化,都是創造界因人類越過我所設立的『生態天花板』而發出的痛苦歎息。這不是技術的失敗,而是對神聖盟約的違背。」

社會根基:不可剝奪的尊嚴

「再看這甜甜圈的內圈,他們稱之為『社會根基』。這正是我透過眾先知所宣告的、那名為『Shalom』(平安)的願景。它不僅僅是沒有衝突,更是一種整全的狀態,包含了公義、和睦與所有人的普遍福祉。」

「當億萬富翁的財富僅在疫情期間就暴增數萬億美元,而世上仍有近半數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時,這『社會根基』便被擊穿了。這並非偶然,而是『結構性的罪』所結出的惡果。當許多人自私的選擇,硬化為世界的規則,便會創造出一個無需任何人親手操作,就能將窮人碾碎的體系。這種優先考慮少數人積累財富、被稱為『億萬富翁殖民주의』的體制,就是罪的集體彰顯。」

「每一次對窮人權利的剝奪,每一次對弱者尊嚴的漠視,都直接違背了你自己的教導: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未能滿足社會的根基,便是對你本身的忽視。那份因這固化的不公義而產生的痛苦,如同刺穿你肋旁的利刃。」

安全且公義的空間:人間淨土的願景

「因此,我兒,在這兩道界線之間——既不超越生態的天花板,也不跌破社會的根基——那片安全且公義的空間,才是我為人類預備的、可以安居樂業的所在。這片人間淨土的願景,就如同我應許的『神的國』。它已然藉著你的道成肉身而臨在,卻又因人心的頑固而尚未完全實現。這是一個『已然未然』(already/not yet)的實相,需要在每個時代中,由信靠我的人努力去建設與見證。」

耶穌思索著這幅和諧的圖景,接著問道:「父啊,世人當如何行,才能安居於這神聖的圓環之內呢?他們那『開採-製造-廢棄』的模式,似乎正同時摧毀著內外兩道邊界。」

raw-image


--------------------------------------------------------------------------------

第二部:循環經濟——拾集碎餘的智慧

耶和華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嘆息:「我兒,你所指出的,正是問題的核心。而他們稱之為『循環經濟』的智慧,也並非新奇之事,而是對我創造秩序的重新發現,是一種旨在醫治線性經濟所造成之創傷的實踐智慧。」

線性經濟的謬誤:貪婪的偶像崇拜

「世人當下的線性經濟模式,是對第一條誡命的公然違背。它建立在一種偶像崇拜之上,那就是對『無盡增長』的迷信。這個體系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奉為至高的假神,置於創造萬有的真神之上。它源於貪婪、過度消費與剝削,將我所創造的、本應被珍惜的資源,視為可以肆意開採的原料;將使用後的造物,視為可以隨意丟棄的廢物。這條從搖籃到墳墓的直線,是一條通往集體毀滅的道路。」

循環的智慧:拾集碎餘的誡命

「而『循環』的智慧,你早已親身教導過。當你在加利利的山坡上,用五個餅和兩條魚餵飽了五千人,彰顯了我無限豐盛的供應之後,你對門徒下了一道至關重要的命令:

「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約翰福音》6:12)

「這並非出於吝嗇,而是一個深刻的神學原則。它教導世人:對上帝豐盛供應的真正信心,必然導向鉅細靡遺的管家職分與對每一份恩典的珍惜,而非漫不經心的浪費。循環經濟的核心——物盡其用、變廢為寶、讓資源在系統中不斷再生——正是這條神聖誡命在當代社會的具體實踐。」

再生的誡命:讓土地安息

「循環經濟中『再生自然系統』的原則,也早已銘刻在我為以色列所立的律法之中。我曾曉諭他們,土地在耕種六年之後,第七年必須完全休耕,享受一個『安息年』。這並非迷信,而是我為確保創造界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活力的神聖設計。一個懂得讓土地安息的民族,才能長久地從土地中領受祝福。」

耶穌輕聲嘆息:「父啊,這智慧如此清晰,為何人心卻如此遲鈍,偏行己路,以致傷痕累累?」

raw-image


--------------------------------------------------------------------------------

第三部:多重維度的診斷——人心的頑疾

耶和華的目光穿透時空,深入人心的隱秘之處:「我兒,制度的設計固然重要,但若不診斷人心的根本頑疾,一切良法都將徒勞無功。人類之所以難以實踐這份智慧,其病因是多重維度的,其根源早已深植於墮落之後的破碎狀態。」

  1. 基督宗教的觀點:罪的根源 「最根本的原因,是『罪』。這始於伊甸園的墮落,它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狀態——一種與我、與他人、與自然全面疏離的狀態。其本質是驕傲(hubris)與不信靠,是人試圖取代我,成為自己生命與宇宙的主宰。」
  2. 經濟學的觀點:結構性的罪 「當個人的貪婪被無數次地重複與合理化,它便會固化為『結構性的罪』。當代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將GDP的增長奉為至高神,導致全球財富極端不均,系統性地剝削弱者與自然。這個不公義的體系,本身就是罪的集體彰顯。」
  3. 環保學的觀點:破碎的盟約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一次又一次地發出警告,這並非科學數據的羅列,而是創造界因人類的背約行為而發出的痛苦呻吟。這是人類作為創造界管家的徹底失敗,是神聖盟約被撕碎的明證。」
  4. 心理學的觀點:麻木與蒙蔽 「面對如此巨大的危機,人心卻常常顯得麻木與遲鈍。世俗的智慧稱之為『常態偏見』(Normalcy Bias)與『心理麻木』(Psychic Numbing)。而在我的話語中,這早已被稱為『心裡剛硬』與『屬靈的盲目』。這是罪對人的理性與良知所造成的遮蔽效應。」
  5. 公共衛生學的觀點:失調的身體 「若將整個世界視為一個有機體,那麼當前的全球危機便是一場系統性的疾病。地緣政治的衝突如同身體的『氣血瘀滯』,阻礙了合作與流通;經濟危機如同『消化失調』,無法公平地分配養分;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如同透支身體的『元氣』;而普遍的氣候焦慮與社會失信,則如同整個『神經系統失衡』。這個身體病了,病根就在於它與頭腦——也就是我——的連結被切斷了。」

聽完這番剖析,耶穌的眼中充滿了無限的慈悲,祂問道:「父啊,在這般深重的沉痾之中,可還有盼望?」

raw-image


--------------------------------------------------------------------------------

第四部:恩典的道路——唯一的盼望

耶和華的聲音充滿了溫柔與堅定:「我兒,盼望永遠存在。但這盼望的根基,並非來自人類自身的努力,而是來自一份無條件的、能夠轉化人心的神聖恩典。」

轉化人心:超越制度的改革

「甜甜圈經濟學與循環經濟,是極好的框架與工具。但你要記住,再完美的制度,若交由一顆未經轉化的、自私的心去運作,終將被敗壞的人性所扭曲。外在世界的療癒,必須始於內心的重生。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一顆『新心』。」

恩典的福音:白白得來的禮物

「然而,這顆『新心』,這份內在的轉化,並非靠人的修行、功德或努力(自力)所能賺取的。它是一份禮物,是我透過你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白白地賜給所有願意謙卑領受之人的禮物。這就是『唯獨恩典』(Sola Gratia)的福音。」

「正如聖經所宣告的: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8-9)

「救贖,不是人向上攀登以尋找我;而是我向下俯就,擁抱迷失的人。」

感恩的回應:為愛而行的善工

「我兒,當一個人深刻地體認到,自己是這樣一個不配的罪人,卻被如此長闊高深、無條件的愛所拯救時,他行善的動機將會發生根本的轉變。」

「所有為建設一個更美好世界所付出的努力——無論是去實踐甜甜圈經濟學的公義原則,還是去推動循環經濟的管家智慧——將不再是為了『賺取』救贖而進行的焦慮掙扎,而是因著『已經』被拯救,從內心深處滿溢而出的、充滿喜樂與感恩的自然流露。這份源於感恩的行動,其動力來自於無限的恩典,因此,它將是永不枯竭的。」

raw-image


--------------------------------------------------------------------------------

結語祝禱

耶穌的眼中閃耀著光芒,祂輕聲說:「父啊,我明白了。最終的醫治,是在祢的愛中,被重新尋回我們作為祢兒女的身份。」

耶和華溫和地回應:「正是如此,我兒。直到那日,當『新天新地』與『新耶路撒冷』最終降臨,我將親自與人同在,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那時,神的國將完全實現,我起初創造的一切美好,都將在你的榮耀中,被完全地恢復與更新。」

萬分感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0會員
394內容數
2025/10/24
請允許我以一顆謙卑感恩的心,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特別的旅程。我們生活在一個名為「地球」的村莊裡,這裡的每一個人,無論膚色、語言、信仰,都是緊密相連的家人。而聯合國,就像是這個大家庭裡的一個約定——一個我們承諾要互相關懷、攜手合作,共同守護我們家園的約定。
Thumbnail
2025/10/24
請允許我以一顆謙卑感恩的心,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特別的旅程。我們生活在一個名為「地球」的村莊裡,這裡的每一個人,無論膚色、語言、信仰,都是緊密相連的家人。而聯合國,就像是這個大家庭裡的一個約定——一個我們承諾要互相關懷、攜手合作,共同守護我們家園的約定。
Thumbnail
2025/10/24
懷著一分最誠摯的感恩與謙卑,在此合掌頂禮,願以一顆溫柔之心,與您一同聆聽世界的低語。 生於此時此刻的我們,每日都被無數關於危機、衝突與苦難的新聞數據所淹沒,心頭那份最初的驚痛,似乎也漸漸變得麻木與無力。我們不禁自問,在這巨大的洪流面前,個體的力量又何其渺小?
Thumbnail
2025/10/24
懷著一分最誠摯的感恩與謙卑,在此合掌頂禮,願以一顆溫柔之心,與您一同聆聽世界的低語。 生於此時此刻的我們,每日都被無數關於危機、衝突與苦難的新聞數據所淹沒,心頭那份最初的驚痛,似乎也漸漸變得麻木與無力。我們不禁自問,在這巨大的洪流面前,個體的力量又何其渺小?
Thumbnail
2025/10/24
聖經中的先知以賽亞曾預言,將有一位嬰孩為我們而生,祂的政權擔在祂的肩頭上,祂的名稱為「和平之君」(以賽亞書 9:6)。這是一個榮耀的宣告,卻也為所有跟隨祂的人帶來了一個深刻的倫理叩問:作為這位和平君王的門徒,我們應當如何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衝突與戰爭的墮落世界中?
Thumbnail
2025/10/24
聖經中的先知以賽亞曾預言,將有一位嬰孩為我們而生,祂的政權擔在祂的肩頭上,祂的名稱為「和平之君」(以賽亞書 9:6)。這是一個榮耀的宣告,卻也為所有跟隨祂的人帶來了一個深刻的倫理叩問:作為這位和平君王的門徒,我們應當如何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衝突與戰爭的墮落世界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本文探討基督教的末世論,揭示上帝對人類罪孽的憤怒以及即將來臨的大災難。引用聖經啟示錄的相關經文,分析當前社會的問題與道德淪喪,並反思人類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筆者呼籲人們關注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某強國所面臨的嚴重困境,並指出唯有回歸信仰與上帝的教導,方能尋求救贖與憐憫。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全世界的人對於快樂與未來的希望都是相似的,但為何無法合作共同努力?本文探討了全球化的分裂現象,並呼籲大家應更關注環境和社會問題,找到共同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天地的仁愛之心被濫用,導致萬物之痛苦,在統治者的仁愛也造成蒼生痛苦。文章也談到了臺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文章提醒人們要審慎選擇領袖,讓民意順勢發展。同時也提出大自然的變遷是無法阻止的,應該順應時代變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天地的仁愛之心被濫用,導致萬物之痛苦,在統治者的仁愛也造成蒼生痛苦。文章也談到了臺灣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問題。文章提醒人們要審慎選擇領袖,讓民意順勢發展。同時也提出大自然的變遷是無法阻止的,應該順應時代變化。
Thumbnail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Thumbnail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Thumbnail
地球母親正在學習無條件之愛的初階揚昇階段,需要打破人類對於金融與財務的現有限制型認知,這段時間可能會感到經濟壓力,建議善用同頻共振與隨波運作的技巧。
Thumbnail
地球母親正在學習無條件之愛的初階揚昇階段,需要打破人類對於金融與財務的現有限制型認知,這段時間可能會感到經濟壓力,建議善用同頻共振與隨波運作的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