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費背後的迷思:愛無法用金錢量化,真心關懷才是親情的關鍵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很久以前,有人對我說:「養小孩就像投資,尤其是生兒子。」她還勸我:「趕快生個兒子吧。」因為我生的,都是女兒。

當下,我心裡非常抗拒。親子之間怎能和做生意一樣,講求利益與回饋?那樣父母純粹的愛,不就不見了嗎?

更讓我不以為然的是,她把「生女兒」看輕了,彷彿我生女兒,就矮人一截。難道沒有兒子就不行嗎?我心裡想:只要養得好,女兒照樣可以孝順父母。

如今回想,那時的一連串反應裡,我只看到對方觀念的偏頗,與自己被貶抑後的不平,卻沒察覺,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也早已深植我心。我其實也懷抱著同樣的期待:希望女兒長大後要孝順、要回饋。只是我含蓄地藏著,沒有說出口。那場對話,不過是我在撫慰受傷的自尊。

女兒長大後,我開始坐等「孝親費」。我要求孩子要牢記父母恩,回饋父母理所當然。我將愛量化成數字,記錄在心底的帳冊。而那份「理所當然」的要求,成了我與孩子之間最難跨越的距離。

孝親費,該不該給?

社會上經常爭論:孩子長大後,到底該不該給孝親費?有人認為,這是「應該」的,是孩子對父母的責任;也有人說,孝順不能用錢衡量,陪伴與心意才更重要。

我自己也曾在這裡糾結。當我以「應該」的姿態要求女兒時,我看見她不悅的神情。孩子回報父母恩,本該是一幕動人的畫面,但我感受到的,卻是反面。

後來,為了緩和氣氛,我選擇退一步,不再多提。孩子願意主動給,我就欣然收下。這樣的退讓,讓母女之間暫時免去緊張,但我心裡的疑惑,仍沒有真正解開。

換個角度,才懂彼此

直到後來,我遇見了類似的處境。我的用心,被長輩視為理所當然,在他們的眼裡,錢給多的人才有份量,而我那份出自內心的「關懷」,卻如此微不足道。從那時候起,我不自覺的拉開了彼此間的距離。

假設,親情必須用金錢才能搭建,那我是不是該收起笑顏,並收起金錢以外的關懷。瞬間,我突然明白,我與女兒的距離,是怎麼產生的。

我還親眼看過這樣的一幕:一位母親六十歲生日,長子私下包了紅包祝壽,母親很高興收下。不久後,在一次兄弟聚會上,她對小兒子說:「你哥哥有給我生日紅包,你都沒有。」小兒子的表情,瞬間僵住。

母親或許只是隨口一提,但在一旁的我,卻默默告訴自己,我不想成為這樣的母親。索討與被索討,似乎都不是最好的狀態。

這件事提醒我:不能只用「有沒有給錢」來判斷孩子的用心。許多時候,孩子的日常付出裡,早已藏著滿滿的愛。若父母只看見錢,卻看不見情,親情裡就會留下無形的傷痕。

我的新理解

孩子的回饋,對父母而言,不僅是金錢的獲取,更是一種「被看見」與「被肯定」。那份被理解的感覺,往往比金錢更重要。只是,社會習慣用金錢量化真誠,久而久之,似乎金錢就等於真誠。在社會價值催化中,父母無意識地也把對孩子的愛,換算成數字的形式。

當年的我,也落入這樣的觀念。我渴望被女兒放在心上、被看見、被肯定。

但我終於明白若孝順只是以金額排位、以數字比較,那孝順就太簡單,也太廉價了。父母若用孩子給的多或少,來計算愛的重量,只認錢而忽視情,親子之間便會越走越遠。

真正的孝順,是孩子心裡自發的牽掛,是願意陪伴,是在父母需要時不缺席。感念父母恩,從來不是規定或義務,而是一種自然流露的愛。

如今,我對「孝親」有了新的定義:「回報」與「義務」都無法詮釋孩子真心的愛。孩子成家立業,各有不同處境,回饋的數字或許不同,但那份「心裡有你」的情意,是無差別的。

現在的我,最期待的,不是孩子口袋裡的數字,而是他們心裡,是否仍有我們的位置。若能彼此真心相待、互相惦念,那份親情,比任何金錢都更長久、更溫暖。在親子路上留下愛的痕跡,施以接納與理解,路上就會盛開動人花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悉貞的沙龍
70會員
26內容數
孩子長大了對我說: 「媽媽妳以前很可怕﹗會把我趕出去。」這是孩子當年的恐懼。 「我們沒怎樣,妳也會莫名其妙打我們。」這是孩子曾經的委屈。 孩子直指我的錯,但聽起來像是控訴,心裡很不是滋味,不舒服。
悉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假日,走在山谷間的吊橋上,前頭的人已走遠,後頭的人卻步停在橋頭。恰好使我獨自在吊橋中央緩步。當時山谷的風聲流動,天地的寬廣,似乎只為我而來。霎時,我的心突然慢了下來,覺察的視角,往深處裡探究。 我發覺自己正處在一種矛盾中。一方面,我愛著這份與自然貼近的感覺,享受天地帶來的暢懷;一方面害怕天地的無垠
Thumbnail
2025/04/21
假日,走在山谷間的吊橋上,前頭的人已走遠,後頭的人卻步停在橋頭。恰好使我獨自在吊橋中央緩步。當時山谷的風聲流動,天地的寬廣,似乎只為我而來。霎時,我的心突然慢了下來,覺察的視角,往深處裡探究。 我發覺自己正處在一種矛盾中。一方面,我愛著這份與自然貼近的感覺,享受天地帶來的暢懷;一方面害怕天地的無垠
Thumbnail
2025/04/12
這是一首充滿意境的現代詩,描寫了上班途中與晨光、雲朵互動的過程,最後以綿綿春雨作結。詩中運用許多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將自然景物賦予生命力,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Thumbnail
2025/04/12
這是一首充滿意境的現代詩,描寫了上班途中與晨光、雲朵互動的過程,最後以綿綿春雨作結。詩中運用許多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將自然景物賦予生命力,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Thumbnail
2023/09/14
秋季初來,夏韻不去。 這是一年一會的約定, 還是不期而遇的撞見。  樹梢上,你們玩起躲貓貓, 陽光下,你追我跑笑哈哈。  挽著夏,秋說甚麼也不鬆手, 纏著夏,秋怎麼玩都嫌不夠。  聽說秋蟬歌心愁, 秋說秋纏要留下光軸。
Thumbnail
2023/09/14
秋季初來,夏韻不去。 這是一年一會的約定, 還是不期而遇的撞見。  樹梢上,你們玩起躲貓貓, 陽光下,你追我跑笑哈哈。  挽著夏,秋說甚麼也不鬆手, 纏著夏,秋怎麼玩都嫌不夠。  聽說秋蟬歌心愁, 秋說秋纏要留下光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