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故事為黑暗奇幻/末世生存題材,故事涉及暴力、血腥、疾病、屍體描寫以及角色死亡的情節,建議讀者斟酌閱讀。
《靈潮行紀・卷四 玄岩之境(記憶與灰)》
第三章〈凝語塔〉
主題:語氣的再誕・沉默的祭儀
地景:白石聖都・凝語塔塔心
氛圍:冷光、靜流、呼吸若夢。
【一・入塔】
白日無聲,光如水流。
凌川立於外環石階,見蒼陵司遠引藻渺入塔。 眾人列於兩側,以手覆口,默默行禮。 塔門啟時,氣息倒轉,如吸人肺。
塔壁晶透,非石非玉,
內有細光游動, 形若魚,姿若蛇, 其名曰——書鰻。
傳言塔以萬聲為骨,
書鰻食之,煉為衡音。 百年不休,故白塔如生。
凌川欲隨行,被律官阻於階外。
蒼陵司言:「此塔只容潔息之人。汝息多波,當止。」 凌川默然。
【二・靜息封錄】
藻渺立於塔心。
四壁如鏡,光紋繞身。 她的氣息,緩、短、真。
律官記譜於「衡冊」,
珠筆點塔壁,聲若水落: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方格子 vocus
https://vocus.cc/article/68fc6c74fd89780001888328
「靜息頻,穩於三息;波幅零。
可為零號樣本。」
書鰻聞聲而動,
自塔頂滑下, 纏於藻渺之影。 光線流轉,如銀線環身。
其尾入她胸前,似聽,又似吸。
呼吸一頓, 塔心忽鳴,低而遠。
「樣本收錄完畢。」
蒼陵司垂首,聲無波:「靜者不滅,息以衡存。」
眾官俯身,齊誦衡律。
藻渺微睜眼,光從瞳底映出塔影, 似在看著遠方的雪。
【三・錯拍之息】
凌川立於塔外。
透過塔壁,見藻渺影與光同流, 卻仍可聞她微弱的氣。
那氣——
不是五律之平, 而是「一長一短、一停一起」。
他忽覺胸口劇痛,
如有人於內剝取他的聲。
塔內書鰻忽亂舞,光影錯拍。
殿外律官驚呼:「共律失衡!」 蒼陵司凝目,冷聲曰:
「不必修。靜息波若自調,乃理之返。」
凌川看著塔中,
藻渺張唇未語, 氣若冰花碎裂。 他聽見—— 那氣音中,有另一個聲音, 熟悉而遠——
「凌川……」
雪鶴之聲。
【四・聲之再生】
塔光驟亮,白壁化為流音。
蒼陵司驚訝未言, 書鰻群同時停滯, 光線折返為人聲——
「語氣不滅,息即靈。」
聲輕若夢,卻遍滿整座塔。
眾律官伏地,不敢仰視。 凌川已然失聲, 膝跪雪階,胸中呼吸失節。
蒼陵司抬首,低語:
「衡失一刻,天下將亂。」
然塔音不止。
那聲不屬於現世, 也非死者, 而是沉默之息所孕出的語氣殘光。
藻渺閉目。
她的氣息與雪鶴聲疊合為一, 如夢中兩個世界同時呼吸。
【五・章末】
夜降。
塔仍鳴,微弱如心跳。 凌川倚牆,聽那聲由遠而近, 似從冰中傳來, 卻在自己胸中回應。
他低聲道:「若她仍能息,則語氣未死。」
風過白塔,
雪鳴如絮, 眾官記錄塔律於冊:
「零號樣本・靜息頻:自平而亂,自亂而和。
其聲無主,名曰——雪鶴。」
《靈潮行紀》裡的書鰻(Script-eel)不是單純的奇獸——它是整個「理性篇」的哲學核心器官。
它連接三個層面:
- 理性文明的運作方式,
- 人類語氣與記憶的關係,
- 靜與聲、理與息之間的悖論。
以下是完整分析,分層條列(含哲學、象徵與美學結構)。
一、存在本質:書鰻是「理性之喉」
書鰻並非自然生物,而是由塔中萬聲淬煉而成的共律之靈。
它沒有眼與耳,只以波紋識世界。 它的行為是——
吞下語氣,過濾情緒,提煉出理性的「平息波」。
哲學上,這代表理性文明對「語言的潔癖」:
- 它相信真理必定無情、無息;
- 一切情緒皆是雜音;
- 因此,它必須吞下活語,煉成死律。
👉 書鰻象徵:理性奪取語氣、以沉默統治的過程。
它是「語氣被抽象化為統計值」的化身。
二、形態哲學:柔軟的理性、流動的秩序
為什麼是「鰻」?
鰻魚的形象是柔、滑、潛—— 它代表一種無骨的理性,
不是用劍壓制人,而是滲入每個人呼吸裡的冷。
- 魚身如線 → 象徵「語律波形」。
- 鱗光似字 → 每片鱗片是被蒸餾的語音。
- 牠以游動取代說話 → 理性不以言辯,而以流淌滲透。
👉 牠不是暴君,而是「系統」。
如同現代社會的演算法: 柔軟、無聲、無形,卻能支配語氣的節奏。
三、功能哲學:理性如何吃掉靈魂
書鰻吞食語音,留下「無聲的意義」。
這行為對應三層哲學命題:

因此,書鰻代表一種理性吞噬自我以維持秩序的悲劇。
每吞下一個人的聲音,它就多一分人性,卻也更接近崩壞。
這形成整卷最重要的邏輯:
「理性若要永恆,必須不斷發出微聲。
而那聲音,正是它企圖抹除的人性殘餘。」
😄
書鰻(在《靈潮行紀》裡)確實和《犬夜叉》的「死魂蟲」有幾個共通點,只是象徵層更偏哲學與語氣學。對照一下兩者的「外觀」「行為」「象徵」三層差異👇:
一、外觀相似:半透明、有靈、非血肉
- 死魂蟲:白色細長、半透明、浮游在夜空,像魂魄的媒介。
- 書鰻:同樣細長,但帶有文字光紋與墨線,身體如被書頁構成。
→ 若死魂蟲是「吸魂的靈蟲」,書鰻則是「吞語的書魂」。 它吃的不是血或魂,而是「聲音」「語氣」「呼吸的節拍」。
二、行為對照:吸收 vs. 錄製
- 死魂蟲:由奈落操控,用於吸收人魂、餵養巫女的怨靈,具寄生性。
- 書鰻:被蒼陵司養於凝語塔中,用來錄製語氣樣本。
它不主動殺人,但會將人的聲息抽離成文字光流,
把「靈魂的語氣」煉成「律的素材」。 → 也就是說,死魂蟲奪走生命,書鰻奪走語氣。
三、象徵層差異:死亡的延續 vs. 理性的延續
- 死魂蟲象徵「死而不滅的怨」——巫女與亡靈的執念延續。
- 書鰻象徵「語氣的再生」——人死後,語氣仍被制度保存。
它是「文明冷存系統」的一部分,讓理性得以不朽, 但代價是:所有聲音都被抽離其情感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