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超級細菌藥物抗性攀升,成嚴峻的未來健康威脅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s warned about the spread of superbugs that are resistant to drugs. The WHO said researchers tested many bugs in laboratories. The researchers said 1 in 6 (around 17 per cent) of the bugs they tested was drug-resistant. The antibiotics did not kill the bacteria. Many of the drugs have been life-saving for many years. This could bring new risks to our health. Cuts and common infections could be deadly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 antibiotics will no longer kill bacteria. The WHO said: "These findings are deeply concerning." It added: "As antibiotic resistance continues to rise…we're putting lives at risk."

The WHO conducted a large study on superbugs. It looked at data from over 100 countries. Drug resistance is highest in Southeast Asian and Easter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There, 1 in 3 reported infections was resistant. In Africa, 1 in 5 infections was resistant. The study found that bugs were becoming drug-resistant faster than researchers could create new drugs. More and more bugs are becoming resistant to modern medicines. The WHO said between 2018 and 2023, drug resistance increased in over 40 per cent of the bacteria it tested. An additional worry is that there is not enough testing being done to create new, effective drugs. The WHO said this will be a big "future threat".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針對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擴散發出警告。WHO指出,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檢測了多種細菌,發現其中六分之一(約17%)的菌株對藥物產生抗性,抗生素已無法將其消滅。許多多年來挽救無數生命的藥物正面臨失效危機,這將為人類健康帶來新風險。未來即使是小傷口或普通感染都可能致命,因為抗生素再也無法有效殺死細菌。WHO強調:「這些研究結果令人深感憂慮」,並補充:「隨著抗生素抗藥性持續攀升……我們正將生命置於險境。」

WHO針對超級細菌進行大規模研究,分析來自超過100個國家的數據。數據顯示,東南亞與東地中海地區的藥物抗性最為嚴重,當地通報的感染案例中高達三分之一具抗藥性;非洲則為五分之一。研究發現,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速度已超越研發新藥的進度,越來越多菌種對現代藥物產生抵抗能力。WHO更指出,在2018至2023年間,檢測的細菌中有超過40%其抗藥性持續增強。另一項隱憂是,目前開發新型有效藥物的檢測量能嚴重不足,WHO警告這將成為巨大的「未來威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S English的沙龍
0會員
20內容數
JS English 【 生活英文】 ~線上英語課程諮詢~
JS Engl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8
蘋果公司最新發表的AirPods Pro 3耳機,憑藉其革命性的即時外語翻譯功能,預計將深刻改變全球溝通與語言學習的面貌。此技術不僅能自動顯示對話逐字稿,更能打破語言隔閡,實現「無縫」跨語言交流,此舉引發了對語言教學產業及AI對就業市場影響的廣泛討論與擔憂。
Thumbnail
2025/10/18
蘋果公司最新發表的AirPods Pro 3耳機,憑藉其革命性的即時外語翻譯功能,預計將深刻改變全球溝通與語言學習的面貌。此技術不僅能自動顯示對話逐字稿,更能打破語言隔閡,實現「無縫」跨語言交流,此舉引發了對語言教學產業及AI對就業市場影響的廣泛討論與擔憂。
Thumbnail
2025/10/1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和中風。研究指出,超過99%的患者在發病前至少有一個警告信號,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高血糖、吸菸和飲酒。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戒菸戒酒,這些風險因子是可以被控制的,從而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Thumbnail
2025/10/1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和中風。研究指出,超過99%的患者在發病前至少有一個警告信號,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高血糖、吸菸和飲酒。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戒菸戒酒,這些風險因子是可以被控制的,從而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Thumbnail
2025/10/18
「離職報復」(Revenge Quitting)現象正透過社群媒體在全球職場蔓延,特別在Z世代間蔚為風潮。本文探討此現象的定義、員工離職報復的各種行為(如破壞聲譽、惡意留職、拒絕交接等)
Thumbnail
2025/10/18
「離職報復」(Revenge Quitting)現象正透過社群媒體在全球職場蔓延,特別在Z世代間蔚為風潮。本文探討此現象的定義、員工離職報復的各種行為(如破壞聲譽、惡意留職、拒絕交接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屍毒是一種天然含氮鹼性化合物,稱為生物鹼,來自動植物的腐敗過程,對人體有毒性。有人認為屍毒導致皮膚紅斑、癢感,但也可能是由細菌感染或屍水引發的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另外,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清潔劑引起濕疹,或宣稱素食主義者誇大生物鹼危害。處理遺體工作者常接觸這些物質,承受高風險,值得尊敬。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近期新聞報導中國因黴漿菌的抗藥性比例高達九成,造成醫療資源受影響及學校停課而備受國人關注;且有部分消息指出民眾曾至藥局購買抗生素想寄回中國大陸,對此台灣專科醫師及疾管署表明黴漿菌與新冠病毒並無關聯,無需過度恐慌。針對黴漿菌引發的流行議題,這次想探討關於黴漿菌是什麼樣的致病菌以及現階段常用的治療方式。
Thumbnail
近期新聞報導中國因黴漿菌的抗藥性比例高達九成,造成醫療資源受影響及學校停課而備受國人關注;且有部分消息指出民眾曾至藥局購買抗生素想寄回中國大陸,對此台灣專科醫師及疾管署表明黴漿菌與新冠病毒並無關聯,無需過度恐慌。針對黴漿菌引發的流行議題,這次想探討關於黴漿菌是什麼樣的致病菌以及現階段常用的治療方式。
Thumbnail
還記得今年三月的時候,孩子因為接連的感冒、氣喘、鼻竇炎,於是不同的醫生分別開立了抗生素,結果幾乎連吃一個月的抗生素而導致了腸胃道好菌全被消滅,面臨了便秘及脹氣的慘痛命運。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餘悸猶存,當時孩子每天只要醒著就是不斷哭喊肚子痛,去醫院照X光的結果是滿肚子大便,但是孩子無法自行解便,
Thumbnail
還記得今年三月的時候,孩子因為接連的感冒、氣喘、鼻竇炎,於是不同的醫生分別開立了抗生素,結果幾乎連吃一個月的抗生素而導致了腸胃道好菌全被消滅,面臨了便秘及脹氣的慘痛命運。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餘悸猶存,當時孩子每天只要醒著就是不斷哭喊肚子痛,去醫院照X光的結果是滿肚子大便,但是孩子無法自行解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