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與業》卷一.造夢_第九章|儲存夢境的理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九章|儲存夢境的理由

---

儲存夢境的理由

隔天早上,K-17 在觀察室醒來時,顯得異常平靜。

他看著天花板許久,像在分辨夢與現實的界線。

沈介問:「記得夢見什麼嗎?」

K-17沉默了十幾秒,才開口說——

「好像……有個聲音在對我說話,但我看不見那人。

他說,『時間到了,可以醒來。可那不是你的聲音。」

---

 一、夢的回聲

沈介回到實驗室,反覆檢視昨夜的腦波紀錄。

那段異常波形的時間點,正好對應到語音誘導的結束前五秒。

理論上,K-17 應已進入深層夢期,不應對外部聲音產生認知。

但他卻「聽見」了——甚至記住內容。

這意味著什麼?

代表夢境不是全封閉的。

它有裂縫、有氣孔、有可被滲透的結構。

那裂縫,也許正是「造夢」的入口。

沈介筆記:

> 夢的邊界不是牆,而是膜。

> 它允許意識滲入,也允許外界滲透。

---

 二、被動夢與主動夢

實驗數據顯示,所有受試者在聲波與磁波共振條件下,

REM 期的出現時間被提前了平均八分鐘。

換句話說——他們被「加速進夢」。

若夢能被加速進入,那是否也能被「設定內容」?

這便是沈介下一階段的假設:

夢不只是被動生成,而可能是可設計的心靈劇場。

但要達到這一點,他必須能「紀錄儲存」夢境。

沒有錄像的夢,只是推論。

他需要看見它、重播它。

---

 三、受試者的異常反應

三天後,K-17 主動回實驗室。

他說自己這兩晚一直做同一個夢——

一個空白的房間,只有一張椅子,

有人坐在那裡,但沒有臉。

沈介沒說話,只靜靜記錄。

他知道那張「造夢椅」尚未完成,但它已在夢裡誕生。

彷彿夢先預演了現實,或說——現實正被夢反向雕刻。

他在筆記裡寫下:

> 若夢能預見尚未存在之物,

> 或許它本身就是創造的前置形式。

---

 四、藥物閾值與心靈干擾

在後續測試中,他嘗試降低藥物濃度。

結果顯示,當意識稍微恢復時,夢境干擾大幅下降,

波形雜訊增加,甚至出現「逆向反射」——

也就是受試者的腦波反過來干擾訊號輸入端。

沈介懷疑,人的心智並非單向可被控制的裝置,而是一個會反擊的生物場域。

若造夢機只是機械式輸入,它將永遠無法真正「寫入夢」。

他筆記道:

> 人的夢不能被強迫。

> 所有的造夢,必須以「共鳴」的方式進行。

---

 五、夢的道德界線

沈介關上實驗紀錄,坐在暗室裡。

腦中浮現一個未解的問題——若能讀取、儲存、重播夢境,

它還是夢,還是某種被侵犯的私密記錄?

那條問題,沈介沒有寫進報告。

但在那一夜,他做了個夢。

夢裡,他坐在那張尚未製造完成的椅子上,

面前的螢幕閃爍出一句話:

> 「你確定,這是你自己的夢嗎?」

接續➡ 終章|夢的隱私與倫理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楓學院➡詩無界◆話無邊
8會員
459內容數
《無界》 不是容納一切, 而是不再劃線。 寫詩、寫人、寫風聲裡的失語者。 寫黑色的幽默、夜市的低鳴、 寫那些說不出口的念頭,與不該存在的存在。 不屬於哪一邊,所以哪裡都是入口。 這裡是——無界。 這裡沒有主題,只有撞牆。 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答非所問。
2025/10/27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八章|藥物協助的必要性 --- K-17 是實驗室登錄的第 17 號受試者。 有酬勞、簽署保密協議、不得洩露任何與「造夢計畫」相關的資訊。 他被安排在隔音室裡,身上貼滿腦波電極、心律貼片與肌電感測器。 沈介在外控室透過監視器觀察他,螢幕上流動著如呼吸般起伏的波形
2025/10/27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八章|藥物協助的必要性 --- K-17 是實驗室登錄的第 17 號受試者。 有酬勞、簽署保密協議、不得洩露任何與「造夢計畫」相關的資訊。 他被安排在隔音室裡,身上貼滿腦波電極、心律貼片與肌電感測器。 沈介在外控室透過監視器觀察他,螢幕上流動著如呼吸般起伏的波形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 (一)託夢現象 一、現象的存在:宗教與民俗中的「託夢」 沈介查閱古今案例,發現「夢被傳遞」的信念橫跨文明: 古代的神諭、祖靈的告誡、冤魂訴冤、甚至現代命案調查裡的「死者托夢」。 夢,成為一種**資訊被感知、但無法驗證的溝通形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七章|夢的可塑性 --- (一)託夢現象 一、現象的存在:宗教與民俗中的「託夢」 沈介查閱古今案例,發現「夢被傳遞」的信念橫跨文明: 古代的神諭、祖靈的告誡、冤魂訴冤、甚至現代命案調查裡的「死者托夢」。 夢,成為一種**資訊被感知、但無法驗證的溝通形式**。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2025/10/26
《塵與業》 卷一.造夢 第六章|大腦的訊號 --- (一)夢的干擾 清晨的風還帶著夜晚的寒意, 沈介站在實驗室裡,目光落在躺在床上的受試者身上。 實驗室被調到幾乎完全黑暗,只有儀器螢幕散發微弱的光。 他打開小型音響,播放街道錄音—— 遠方車輛的引擎聲、偶爾路人說話的斷句聲、風穿過樹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周美青剛剛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裡準備好好休息。她進入夢鄉時,夢見自己置身於一個奇異的世界。 夢中的早上,她走在一條小巷裡,四周都是陌生的景象。她走來走去,感覺到有一種不安。 突然,她注意到身邊有一排零零散散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某種儲物櫃,但卻顯示“未備份”的字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周美青剛剛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裡準備好好休息。她進入夢鄉時,夢見自己置身於一個奇異的世界。 夢中的早上,她走在一條小巷裡,四周都是陌生的景象。她走來走去,感覺到有一種不安。 突然,她注意到身邊有一排零零散散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某種儲物櫃,但卻顯示“未備份”的字
Thumbnail
幫房間做了, 很久沒有去做得調頻, (因為友人的提醒, 才想起自己會做的事.) 以及設下保護好房間能量的結界, 心情上也漸漸獲得了平靜與安穩, 就去睡覺了, 然後夢境也開始做了很多清理夢, 一位女孩子帶著我逃離一個地方, 離開了那些人 我坐上了車, 跟其他人也一起, 天空出現
Thumbnail
幫房間做了, 很久沒有去做得調頻, (因為友人的提醒, 才想起自己會做的事.) 以及設下保護好房間能量的結界, 心情上也漸漸獲得了平靜與安穩, 就去睡覺了, 然後夢境也開始做了很多清理夢, 一位女孩子帶著我逃離一個地方, 離開了那些人 我坐上了車, 跟其他人也一起, 天空出現
Thumbnail
枕畔旁的濕痕 昨夜夢裏的哭泣 妳確定妳睡著了嗎 還是半夢半醒的假寐 一昧地欺騙自己妳已睡 把一切的一切就歸咎於夢 然後妳就在現實中得以逃脫 就這樣地推給我不能負責的夢 那是給佛洛依德所出的懸案推理 學庸95.09.19/17:27 回應藍冰 終有遺珠之適者生存
Thumbnail
枕畔旁的濕痕 昨夜夢裏的哭泣 妳確定妳睡著了嗎 還是半夢半醒的假寐 一昧地欺騙自己妳已睡 把一切的一切就歸咎於夢 然後妳就在現實中得以逃脫 就這樣地推給我不能負責的夢 那是給佛洛依德所出的懸案推理 學庸95.09.19/17:27 回應藍冰 終有遺珠之適者生存
Thumbnail
我在作夢,我的夢裡有眾生。 __________ 山谷裡面,農村的夜來得很早,吃過晚飯後,因著勞動了一天的體力活,吃飽後,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覺了。 只是今夜,似乎是個難眠的夜。 今晚,入夜後的空氣變得沉悶,原本沁涼的山風今夜好像不會動了,連尋常日子裡的蟲鳴鳥叫也一併銷聲匿跡。
Thumbnail
我在作夢,我的夢裡有眾生。 __________ 山谷裡面,農村的夜來得很早,吃過晚飯後,因著勞動了一天的體力活,吃飽後,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覺了。 只是今夜,似乎是個難眠的夜。 今晚,入夜後的空氣變得沉悶,原本沁涼的山風今夜好像不會動了,連尋常日子裡的蟲鳴鳥叫也一併銷聲匿跡。
Thumbnail
洪峯 臉書粉絲專頁 這是有網友提問關於00919現在可不可以買的相關問題 剛好...昨晚我睡覺時..作夢..夢到這個情境.. 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夢裡發現....有一個人..直接跳出來...叫喊著... 這是實戰篇:基本功..沒做好的.. 就想跳下來買=找死嘿 00919
Thumbnail
洪峯 臉書粉絲專頁 這是有網友提問關於00919現在可不可以買的相關問題 剛好...昨晚我睡覺時..作夢..夢到這個情境.. 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夢裡發現....有一個人..直接跳出來...叫喊著... 這是實戰篇:基本功..沒做好的.. 就想跳下來買=找死嘿 00919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詭譎的夢境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做怪異的夢的情況下,對現實與夢境的扭曲感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詭譎的夢境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做怪異的夢的情況下,對現實與夢境的扭曲感受。
Thumbnail
眨眼過了三個月,他有找回自己嗎?有找到下一個人生目標嗎? 咦?好像還沒。
Thumbnail
眨眼過了三個月,他有找回自己嗎?有找到下一個人生目標嗎? 咦?好像還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